张卫 陈芳 赵娟
摘要:禅宗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禅宗修心理论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证明对人心理的和谐与宁静有很高的价值。射击类项目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状态要求很高,竞赛心理是射击类项目竞技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射击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其训练模式的主导结构。本文引进与借鉴禅宗修心理论的思想与方法,从“禅定”“无念”“无住”等禅学思想出发探讨射击类项目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领域和新思维。
关键词:禅宗 射击运动 心理训练
一、研究目的
佛学是我国儿千年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六祖慧能开创的中国化佛学一一禅宗,是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与佛学完美融合的结晶,是一种摆脱教主崇拜强调自力自救的、富有生命哲学意义的佛学宗派。禅宗最大的特色是强调“修心即是修道”……其禅宗思想及其修心理论对达到心的和谐与宁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人类修心理论与实践的一座高峰,所以禅宗也称——心宗。笔者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禅宗极其宝贵的修心思想体系及方法,结合射击运动竞技能力对心理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借鉴禅宗修心的方法与理论,从“禅定”“无念”“无住”等禅宗思想出发探讨射击类项目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领域和新思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禅学经典中关于修心的理论和方法的相关文献,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著作。
2.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实地到我国禅宗发源地——曹洞祖庭之称的衡山南台寺和圣谛寺,与主持和大德就禅学的修心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访谈和交流。
3.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取点而结合的方式,分别与广东省射击队教练和广州市射击、射箭队教练和队员进行了座谈。
三、结果与分析
1.射击类项目竞赛心理的主要特点
(1)内注意的指向。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射击运动的核心竞技能力,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内注意的集中对敏感把握各种身体感觉是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射击技术的发挥,如击发扳机的“手感”、枪械与空间相对关系的“枪感”等。运动员内部注意越指向比赛过程的身体感觉,包括“目标感”“手感”“枪感”等本体感觉,越能直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水平,使神经和肌肉系统处于最佳应激状态,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要想有效提高集中性注意的水平,必须具备很强的抵抗干扰性内注意的能力,将内注意指向运动本体感觉,这种能力是射击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技术基础。
(2)状态焦虑的控制。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而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内注意的高度集中与赛前焦虑的冲突。赛前焦虑也称为状态焦虑,是指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于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的主观感受,伴随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活动。射击运动员的项目规律就要求运动员需要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比赛需要适度的状态焦虑,才有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过度的状态焦虑会产生主观认知方而的紧张感、压力感,同时伴发植物神经系统亢进,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颤抖和不真实时夺感等。这些状态焦虑的症状会严重影响内注意的集中,破坏启动及控制随意动作的神经程序,干扰运动员的“手感”和“空间”感,导致竞技水平的波动。如何将射击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控制在最佳唤醒功能区,即具有个性特征的较低唤醒水平,是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保证,是优秀射击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心理控制能力。
(3)竞赛动机的认知。射击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也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在高水平的大型比赛中,由于国家、地方的荣誉及商业化运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挂钩,导致运动员心理的内部动机下降,外部动机显著上升,往往占据运动员参赛动机的主导地位。运动员强度很高的外部动机极容易导致对胜负的过度执著,将心理活动强烈地指向结果,在意每一枪的成绩,……形成“关注结果一算着环数一关心他人一情绪起伏一肌肉僵硬一一苛求完美一技术失衡一成绩不佳一关汴结果”的恶性循环模式,容易导致比赛的失利。因此,加强对比赛动机的认知,合理地调整比赛的心理动机,以促进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转换,是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2.禅宗思想对射击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借鉴与启发
(1)禅定的定位作用。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白己的奥运经历道山了射击类项目的竞赛心理的本质规律:“一个射击运动员最难得的就是能在大赛中保持平常心”“我认为解决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对一切外来压力都不予理睬。一个运动员在比赛当中能够发挥山自己好的水平,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能够安安心心、心平气和地按照平时训练的基本技术在比赛当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其中“安安心心、心平气和”是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的最贴切的捕述,也就是运动员追求的最佳比赛心理状态。
禅宗的禅定境界可能为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供新的注解和训练思想,六祖慧能《法坛经》说“何为禅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即是禅定”。由此,禅定境界可以为射击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目标和定位,即达到“外离相,内不乱”的心理境界正是射击运动员所需要的比赛心理状态。所谓“外离相”就是心要脱离一切外部“色相”的干扰,如获胜的奖金和地位等就是“色相”,进入一个“色空”的意境,到达一个非常空灵、和谐与安定的境界即是“内不乱”。禅宗的禅定境界为射击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提供了一个历经千年明证的一个值得借鉴的参照和定位标识。
(2)无住思想的运用。“一个射击运动员最难的就是战胜白己”,王义夫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而对奥运大赛的巨大外部压力和诱惑,心理难免不产生动机偏离、产生强度很高的心理应激。为了能较好地控制内部注意的指向,运动员不得不和各种涌现的念头做斗争,某种程度上就是理性的自我和本性自我的斗争,就是王义夫说的“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现代心理训练的主流是西方为代表的运动心理学,教练员根据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也往往要求运动员把汴意力指向技术动作、自我暗示、不去想胜负和利益等方法来战胜自己的各种念头,其潜意识仍是要战胜自己的“念头”。但事实证明“越想战胜越战胜不了”,这就是心理逆反律。对此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的精神拈抗论就明证了这一点“当一种心理山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并相互强化”,这也就是越想赢越赢不了的原因所在。要很好地解决心理逆反问题,回归东方文化,借鉴禅宗思想是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个新的思路。禅宗的重要著作《金刚经》说“应无住而生其心”,其意思是不要“攀缘”心的念头,让念头无所驻足,像流水一样来去,自然生灭,心性不受困扰,是“战胜念头”还是“不住念头”这是西方运动心理学和禅宗修心理论的重要的分歧点。借鉴禅宗理论对射击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可以对比赛中“自我”的念头采取不“战胜”、不”排斥”、不“思考”、不“理睬”的方式,让念头自然地生灭,这样就不会强化心理矛盾的冲突,让心灵在和谐的状态下,让心自然地波动,回归一个自然的心理状态。当然只有“无住”显然是不足以达到射击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要达到禅境需要渐进、顿悟的过程,为进入“无念”界提供了基础。
(3)无念状态的形成。笔者在撰写过程中采访了不少射击教练员和运动员,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放空脑袋,减小念头的干扰”,很多教练员把“放空脑袋”定位为比赛发挥技术水平的关键或核心要素,这种“放空脑袋”的心理状态得到了科学的证实。美国心理学家Hatfield等人测试了世界级射击选手的赛前脑电图,左、右脑兴奋度均显著下降,处于一片伞然宁静,一片空白的状态。但在主要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中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确实有效地采用“放空脑袋,减少念头”的训练方法。射击运动员所谓的“放空脑袋”和禅宗的“无念”思想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禅宗思想体系中“无念”的理论及修行方法,对射击运动员“放空脑袋”提供了很好的东方思维和方法的启迪和借鉴。
六祖慧能在《法宝坛经》一书中说:“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本、无住为体”,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禅宗修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修禅进入“无念”的境界,是禅宗修心的唯一路径,是禅宗历经千年历史锤炼的精华所在。在此对“无念”做一个文字的解释,禅宗的“无念”是“于念无念”,并不是完伞的没有意识和思想,没有任何思维内容的“死寂”状态。第一个“于念”是“觉”,是一种对境的凝视与洞察,没有“念”而能观察和产生一切思维内容的念,是一种空灵的状态;第_个“无念”是“妄心”,是受外界影响与干扰的意识和思维,禅宗修心就是要达到没有“妄念”困扰的禅定境界。“于念无念”的状态正是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的“专注”于技术感觉义“放空”脑袋,隔绝过强动机干扰所需要的竞赛心理状态,是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比赛心理之问的最佳的同态模拟模式。通过“于念无念”修心,先强化同态模拟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再与主练系统整合。在进入一定程度的“于念无念”状态后,进行射击训练,“于念”于技术的肌肉感觉,同时采用不同模拟干扰源培养“无念”抵抗外界各种刺激及正负想法冲击的能力,达到心无旁骛的极度“专注”状态。
3.禅宗修心方法的借鉴
(1)调身。在禅宗里修心的调身很重要,身体的姿态关系到意识的散乱程度,为了更有利于克服意识的散乱,最好采用禅修常用的“庄严狮子坐”,要求盘腿而坐、结印丹田、脊直肩张、屈颈如勾、舌抵上腭、集中注意。
(2)调息。在禅宗的修心理论里,呼吸与心的安定有很大的关系,以腹部吸气为主的运动形式就会止住妄念,澄清心性;反之以呼气为主的运动形式会心向外驰,意识散乱。这种呼吸方式对射击运动员减少妄念有积极作用,这与现代心理学以深呼吸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殊途同归。具体方法:坐定后用腹式呼吸一呼一吸叫一息,入息数一,至十为一轮,可数至十轮。
(3)调心。运动员进入调心阶段会发现人的意识层而像个舞台,妄念飞舞,来来往往,要想心静,非常困难。这时采用心系一处的方法,将意识集中于丹田处,这样心有所缘,渐渐纯熟,妄念逐步减少。
(4)观心。上述的心系一处法只不过将妄念归于一处,使念不散乱,既有所着,仍是念,不是究竟的心静。这时可以采用禅宗的“观心”妙法,闭上双眼,将平时对外的关注向内看,去看念头的来来往往、生灭不断,像看流水一样。对这些妄念,运动员既不要攀缘,也不要排斥,知道念本来空寂,只要静静地观照。这样的训练,运动员会逐步体会到关于比赛胜负和利益得失的“念头”其实是“空”的,只是来源于“心”的一些想法,会随时空的变化而消失,没有必要受一时“念”的影响,让这些念像流水一样逝去,而运动员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技术感觉上。
(5)无念。修完观心后,修无念就水到渠成了,根据禅宗的理论只需要在观“_三际托空”中观心,这时前念头已去,后念还没有到来,自然断开念头的连接,在这个“空白”处往下观心,意识层而出现空灵清静境。在运动员练习纯熟后,在“空白”处久住,意识进入“无念”境界,可以真正实现教练员期望的“放空脑袋,减小念头的干扰”的境界。运动员毕竟不是完全的修行者,在修禅的“九次弟定”中只需要到达“定生喜乐”和“离生喜乐”的层次,即心境宁静、精神与思虑集中于一点,无念定现即可。
四、小结与建议
禅宗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禅宗的修心理论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完伞得到科学界的认同与接收,从禅宗修心思想中寻求心理的和谐与安宁,已成为现代社会知识阶层的时尚与追求。
禅宗的修心理论对射击类项目竞赛心理训练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借鉴禅宗的修心理论结合现代运动心理学,可以发展山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理论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