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浅探

2015-05-25 07:48韩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计算能力提高

韩英

[摘 要]计算出错是很正常的事,学生的错误其实是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最好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错误归因,追根问源,对症下药,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错误资源 提高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74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不扎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索。

一、错误归因,追根问源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学生千奇百怪的计算错误,笔者会在作业批改过程中随手记录,由此制成了一本“学生错题集”,并仔细地对众多错误“望闻问切”,进行归因分析。

1.书写习惯未养成

数学的书写往往没有引起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足够重视,使得学生书写比较随意,且不论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是否标准规范,甚至出现在列竖式计算时数位没对齐、在进位退位时经常忘记标识的现象。

2.审题能力普遍低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具体,很容易被计算题的假象迷惑。在抄写数或者符号时,经常出现没看清题目就下笔进行计算的现象。

3.思维品质待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不善于正确分配和积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计算错误。比如:在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忽略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知识点,我们班就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把“50÷5”计算成“9余5”。由此可知,很多的计算错误是由于不用心或者是做题时注意力分散造成的。

4.错误根源未拔除

许多一线老师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机械化的教学内容,并无良策应对,也无捷径可走,只有不断操练。于是,老师总是发给学生一堆练习题让他们去操练。也许通过“题海战术”,学生的错误减少了,但他们始终不会发现错误的根源。而作为教学引领者的我们,若是也像学生一样没有去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错误,甚至是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是难以拔除学生计算能力上的“病灶”的。

笔者认为,要使计算教学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不但要求老师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的操练方法,还必须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倡导并实践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进而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体差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对症入药,提高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时正确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最终提高计算能力,针对前面所述的一些错误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重视口算,规范书写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更希望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以此提高口算的速度。平时,笔者经常利用课始三分钟和课中以开小火车等形式,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保证学生每天能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现在,学生对一些经常要用到的算式基本上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同时,在新课开始前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好记的乘法口算题。

正如前面提到的,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笔迹的杂乱,也是学生计算出错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特别是一些男生,既性急又马虎,自己写的一些数字连他自己也常常看不清楚。所以笔者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把数字写清楚、写端正,把计算过程写得完美规范又整洁,逐渐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在班上,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端正書写的习惯,每个月开展“美丽草稿本”、“优秀作业本”、“我是小小计算器”三项评比活动,鼓励全班学生重视草稿本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并逐渐养成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2.仔细审题,选择方法

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所要计算的题目,常常是看了个大概就匆匆下笔做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中“走弯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要”,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的符号,三要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繁琐的计算题,其实都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简便运算在做题以及生活中常常会碰到,我们要不断提醒学生思考是否能用简便的方法,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更简洁快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思考、运用方法来解决课堂上和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题了。

3.估算简算,发展思维

估算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要养成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计算每道题时,先根据数字的特点,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对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无论是万以内的加减法,还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快速地验算。比如一些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连线题,我们可以先利用估算来解决。32×48这一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计算个位上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去找一找得数中个位上是6的数字有哪些,如果只有一个那答案肯定就是这个了,如果有两个的话那再将32×48估成30×48或32×50来找出哪个答案更接近这个估算的乘积。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估算是很好的实践途径,而简便运算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得更加到位。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学生笔算完32×25后,笔者特意提了一句:“哪位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一位学生很快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口算方法:先算30×25,再加上2×25,等于800;接着另一位学生也马上发言:把32看成4×8,先算25×4=100,然后是100×8=800。

其实,我们不必苛求学生说出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我们要“观察”的是他们是否通过正确的方法、过程、算理知道了怎样算,即使他们脑海中的“算理”还是朦胧的,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是正确的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数感”形成的过程,虽然“数感”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注定是缓慢而渐进的,但积极的思维状态与思维品质就是通过这样一题一题的练习和老师对有这样“先进”想法的学生大力鼓励表扬才慢慢形成的。

4.利用错误,学会分析

笔者有一本“错题集”,经常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加强易错题的比较性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但是,在运用“错题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外,学生产生的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还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笔者鼓励每个学生也拥有一本自己的“错题集”,在每次作业后,把错题记录下来,简单分析原因并订正,然后自己拟出同类型的题再做一次,以使自己逐渐减少错误,甚至杜绝错误。

计算出错,是很正常的事,学生的错误其实是对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最好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计算能力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