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强化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2015-05-19 21:33邢晓茹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素养人文精神

邢晓茹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展示社会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和培养审美素养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实际上是由人的思想修养决定的。语文教学应处于人文精神的滋养之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性 语文素养 人文精神 美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49-01

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学写字,一篇习作中错别字比比皆是;阅读教学课课教,结构、写法、语言、主旨……语文知识面面俱到,而学生拿起一篇文章却茫然无知、无从下手;日记三天一写、作文半月一练,但其中没有几篇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学了多年的语文,问起名家名篇,却一无所知。我们总在抱怨:学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没兴趣;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艰辛的教,学生疲惫的学,学习效果大失所望。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和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思想素养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领略不到语言的美妙,体味不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更无法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尽管学生能分辨各种语言现象,通晓各种分析文章的方法,但他们很难透彻地理解作品所描摹的意境、蕴含的情感,更无法娴熟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至于培养高尚的艺术情趣、提升审美鉴赏眼光,就更无从谈起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失去肥沃的精神土壤。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展示社会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和培养审美素养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决定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什么叫语文?《新华词典》这样解释:1.语言和文字。2.语言和文学。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合在一起就是“语文”。二者都强调了语言、强调了文学。那么,语文学科就必然包含了“文学”因素,而文学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与认识,对社会、对历史的探索与思考,这就必然带有人文性。

语文教育的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育,既有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训练语文技能的任务,也有开发学生智力和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一个中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首先得益于语文课堂,在这一点上,其影响甚至要超过政治课,因为这种熏陶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是一种情感的积淀。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坚定。”这一切,大都是通过文学的美育作用来实现的。

语文课堂要有文学氛围,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文学氛围的创设,首先源于教师。语文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要通过语言与语言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情感的净化、思维的创新。

启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一种和谐、自主、充满思想交锋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学生就某一问题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不同的观点与教师、同学展开争辩。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表达的逻辑顺序,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感悟与认识。如果在语文课上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得知识,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那么,他们自然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内涵,这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绝不能只讲究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语言的熏陶和文化的感染,绝不能将充满灵性与文学之美的语文课上成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课。教师应深挖教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悟,使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语言之美,从而丰富人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中的文学之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教会他们用眼睛去欣赏生活的美,用心灵去感悟人间的情,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个关怀的目光、一次真诚的帮助……生活处处有美景真情,可书可写的地方俯首即是,又何必把学生关在斗室之中做痛苦的无病呻吟呢?只要学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感悟,生活中的些许小事也会触动他的心灵,心之所想诉诸笔端,必然会情真意挚、文采飞扬。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贵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语文课堂应成为启迪智慧、养育人性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文性语文素养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