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语言的翻译策略

2015-05-19 13:13吴佳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反讽功能对等傲慢与偏见

吴佳

【摘要】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翻译策略层面,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反讽语言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不同译本的译例分析,试图找出在反讽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传译出原文的反讽、幽默味道。

【关键词】反讽 功能对等 翻译策略 傲慢与偏见

一、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因其通过精美的语言的语言制作而显现出来的伟大人文思想而傲然于世,深受英国人民的喜爱。该篇小说共有61篇,文字流畅,随处可感受到对话者们的机智、诙谐、幽默、反讽。反讽即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文学上的文体。《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在翻译中,直接表达出来会显得十分生硬、不宜。译者要将原文的反讽艺术确切的表达出来,不仅要熟悉原语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来欣赏原文的反讽艺术,还需要熟练地驾驭目标语的能力,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和原著读者相同的反讽和幽默效果。

本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上,从翻译策略层面上来探讨《傲慢与偏见》 中的反讽艺术,探讨译者是如何传译出与原文相同的反讽、幽默的味道。通过对不同的译本译例分析,本文试图找出在反讽的翻译过程中,探讨译者是如何传译出与原文相同的反讽、幽默的味道。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在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原则。所谓动态对等,指的是“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Nida &Taber 1969)。1986年,他将“动态对等”改成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译文于原文应为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对原语言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Nida,1964:201)

三、《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的翻译策略

本文正是选取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原著与译文进行比较分析,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译者是如何传译出与原文相同的反讽、幽默的味道。

下面将对三个译本中对反讽是如何处理的做一粗略比较,欣赏三个译本在保留原小说反讽的艺术效果方面的不同处理,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内容与风格的对等。

1.直译。《傲慢与偏见》的开头是典型的开门见山式开局。王科一译: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张玲、张扬译: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王佐良译:公认有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拥有大笔家产的单身汉必然需要一个妻子。

原文第一段,反讽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主句是“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使整个句子顿时显得非常正式与庄重,仿佛将要宣告一条举世皆知的真理,让人不得不认真聆听下文,然而从句语调急转而下“in want a wife”,原来谈论的是嫁娶事宜,让人紧张的程度顿时有所缓解。整部小说的反讽基调便由这一突降法的开篇首句奠定。

就第一句的翻译来说,重点是要把原文的反讽效果表现出来,王科一将原文的语序打破,把原句的从句即真正的主语提前,而置表语于最后。王佐良则尽量保持原句的语序。虽然语法形式的转化可以带来更地道的译文,但形式是内容的形式,对于本篇反讽性的小说,翻译似乎应当向原著倾斜,以求得内容与形式的一致。王佐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虽然多少有点拘泥于原文之嫌,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和原文的读者一样感受到原文的反讽、幽默的味道。原句反讽、幽默的意味是借助于诵读和词义两种手段来获得,但由于改变了原文的语序,大多数译例在更符合汉语习惯口吻的同时,丧失了原文本身的语气,令人忍俊不禁的反语似乎变成了一本正经的说教,并没有构成语义上的起伏。

原文第一段采用“突降法”,这一特定的句法风格形式本身就有意义。而王佐良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同时译文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讽味道。

2.增译。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王科一译:事实上,她们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们并不是不会谈笑风生,问题是在要碰到她们高兴的时候;她们也不是不会待人和颜悦色,问题是在于她们是否乐意这样做,可惜的是,她们一味骄傲自大。

张玲、张扬译:事实上,她们都是出众的小姐,高兴的时候脾气随和,愿意的时候也会招人喜欢但是都很矜持自负。

这一段介绍宾利姐妹的话充满了反讽的味道。王科一在表达反讽的艺术效果时,在翻译时添加了“问题是在要碰到……”“问题是在于……是否乐意……”等,不仅准确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还使译文变得更加的富有反讽意味。而张按照字面意思直译,句子虽然变得精炼了,但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原文的反讽意味。而译文一灵活运用增译法,使译文在内容和风格上更贴近原文,传达出原文的反讽风格。

3.归化。归化(Domestication)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在原著中,作者在言语和结构上采用反讽的手法,而归化是减化英文和汉语语言习惯差别的一种较好的翻译策略。

王科一译:我亲爱的夏绿蒂和我真是同心同意,无论遇到那一件事莫不是意气相投,心心相印。我们这一对夫妻真是天造地设。

张玲、张扬译:我亲爱的夏洛蒂和我完全同心同德,在任何一件事上,我们都是意气相投,心心相印。我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珠联璧合。

这一段是柯林斯先生在向伊丽莎白小姐炫耀自己和夏洛特的婚姻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美满。柯林斯与夏洛特两人的结合是一种有悖常理的“设计”。柯林斯“设计”夏洛特作为她的妻子,而夏洛特也“设计”柯林斯作为她的丈夫。如果将原文直译过来,恐怕读者将无法理解他们的这种“设计”关系。因此两个译本都采用了归化策略,不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将原文的戏剧性的反讽效果传达的淋漓尽致。两个译本都采用汉语的四字词语,尤其是张玲和张扬的译本在“同心同德”“意气相投”“心心相印”“天造地设”之后加上“珠联璧合”,不仅使柯林斯先生变得更加的滑稽可笑,还使译文更加传神,传译出原文相同的反讽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和民族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要把《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效果准确的传译出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译者要将原文的反讽艺术确切的表达出来,不仅要熟悉原语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来欣赏原文的反讽艺术,还需要熟练地驾驭目标语的能力,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和原著读者相同的反讽和幽默效果。因此,译者要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如何达到内容和风格的对等,传译出与原文相同的反讽、幽默的味道。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

[2]Nida,E.A.&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9.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4]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张玲,张扬译.傲慢与偏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6]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使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7]鄢忠秀.英语 IRONY 的翻译赏析——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J].五邑大学学报,2000(4):24-25.

猜你喜欢
反讽功能对等傲慢与偏见
狂欢背后权力“颠倒”的闹剧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