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探析

2015-05-18 14:00刘艳郑爱翔
商业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

刘艳+郑爱翔

[摘 要]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推进,城镇化居民面临很多的问题。而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解决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并给予专项培训资金,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我国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法律系统依旧不完善,缺少教育经费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健全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保障制度并完善职业院校服务保障制度。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B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政府除了要建立完善的住房、医疗、养老、户籍等制度外,还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根本途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契合度最高的教育类型,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

一、现有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这一群体,把解决农民工问题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要求大力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不断提高其能力与素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强化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高等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近年来,政府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农民工教育的政策,充分表明政府解决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的积极态度与意愿。

(一)政策、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后,由于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1996年国家颁布《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务院2002年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强调,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200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确立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办学格局、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职责、经费来源机制等。这些政策法规显示出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

(二)财政保障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的专项资金达48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1130万元,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在9省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长期的技能培训。全国各地方也加强了财政投入,其中天津为3.4亿元,江西省为2.96亿元。为了确保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中央强调要建立规范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提出以省级统筹为重点,集中使用培训资金,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同时要对培训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据统计,2006-2013年,中央财政职业教育投入从18.5亿元增加到233.3亿元,年均增长43.6%。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2006-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1%,其中: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从525亿元增加到2543亿元,年均增长25.3%,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从46%提高到74%。政府投入已成为职业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三)执行保障

近年来,政府主导和出资的各种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持续不断地开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2003年我国在50个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2004年农业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6部委联合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中央政府的带动下,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执行上级政府的农民培训政策,组织实施相关培训行动,如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教育培训工程”、“失地农民培训工程”、“十万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及“外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工程”五大培训工程等。“十一五”期间,各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农村劳动者近亿人次。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对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城镇就业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迅速增长,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增多和发展。

二、我国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的缺失

(一)缺少系统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首先,我国专门涉及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并不多,并且内容笼统、分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但只是在第7条、第17条和第18条中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决定中指出,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得设置不合理限制。endprint

其次,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相关规定时,普遍存在用政策性文件代替法律的现象。我国有关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虽然较多,但专门性的法律还没有。笔者从查阅的有关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来看,主要是以办法、决定、意见或者通知的形式公布的。政策性文件绝不等同于法律,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就应当把政策上升为法律,这样才具有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性、规范性和强制性。而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对职业教育的规范主要方式还是大量的立法,政策只是作为一种补充。

(二)缺少职业教育经费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在教育投入上,还存在着较严重的欠缺。例如,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5.6的发展水平。我国长期教育总资源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不合理,导致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情况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更需要经费投入上的有效保障。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由于专业建设、实训设施建设等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教育教学条件,因此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特别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需要政府提高扶持力度,采取特殊措施,实行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三)缺少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并积极开展了多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例如阳光工程、春风行动等。但这些教育培训的层次较低,其焦点都放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身上,教育和培训通常为基础性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单一,目的通常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接受过初等或中等教育的农民工,对更高教育需求的渴望正日趋强烈。但是,现行的政策没有关注到这部分人的教育需求,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同时,这些培训大多存在农业、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机构重叠问题,职业院校参与较少。即使从目前职业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来看,绝大部分都是被动的,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促进下开展的。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保障来说,职业院校的积极主动介入肯定是必要的。没有职业院校的参与,许多地方农民工职业教育就没有开展的载体和具体的实施机构。职业院校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门类齐全、健全的实训条件和长期积累的教育培训经验等,这些优势使得职业院校比其他机构和企业的培训更规范。

三、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将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完善法律保障制度。

根据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法制化的管理是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走向规范化的基础。我国政府虽然已经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振兴、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地位,但如果不能从法律上予以根本保障,这种地位也只能是暂时的和不牢固的。不少国家通过法律手段,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前职后教育培训,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例如美国、日本、英国,均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进行了专门立法,通过立法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法制环境,明确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重要地位以及方针政策和实施措施等,它们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已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

国家要加快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的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制度保障。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速立法工作,出台针对性法律法规,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要依据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需求,建立更能反映地方特征和更具可行性的地方性法规。

(二)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保障制度。

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是在农村物质资本相对匮乏的人群,他们当中即使有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也难以独自承担较高的教育费用。政府应当承担起大部分的教育经费,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一方面以政府财政为主、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人才工作的投入,形成多渠道教育资源投入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来源、师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提供必要保障。企业作为农民工劳动技能增强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增加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此外,突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公益性特点,鼓励社会的慈善组织团体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筹集善款。

(三)完善职业院校服务保障。

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完善机构建设为保障。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应有功能,要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中特别指出:“职业院校要成为当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该规划还提出,要建设四十个左右的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复转军人以及企业职工开展继续教育,并率先实现年培训人次达到本科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从长远来看,职业教育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承担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寻到了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结语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发展方向上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创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建立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通道。

[参 考 文 献]

[1]童宗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4(6):27-28

[2]马建富.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7(1):5-9

[3]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7):5-7

[4]王金锋.完善农民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5):128-130

[5]张佳,赵宝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1(2):82-86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