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能给学生带走什么?

2015-05-15 22:03孙燕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

孙燕

摘 要:语文课堂应给学生带走什么?本文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提出语文课堂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什么的问题,努力构造本位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带得走的工具;构筑文化课堂,让阅读成为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构建童真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本位课堂 文化课堂 童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06-01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在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鲜有人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因为教什么似乎不用去研究,我们教学的内容就是语文教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公开课: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大量课外知识的补充,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了感性。这样的语文课堂经常让我们心中一震,眼前一亮!但是冷静思考一下,这样的课堂在学生动情之后,给学生带走了什么呢?

在彷徨和迷茫时,我突然忆起多年前听的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节语文课,在近千位听课老师的注视下,贾老师拿着一本语文书、一支粉笔从容地走上讲台,至今仍记得在那节课上,贾老师光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就花了整整15分钟。当时许多老师在下面悄悄议论:贾老师老了?这节课太平淡了吧?……当年的我也如此认为。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又摸索了几年,演绎了许多所谓的公开课,我深深感悟到:贾老师并没有老,那是一个在语文课堂奋斗一生的特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大彻大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简约的语文课堂,剔除了喧嚣与华丽,变得干净又美丽。于是,对于语文课堂,我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一、构造本位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带得走的工具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是学生的立身之器。所谓本位课堂,就是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典型语言的剖析、积累,学习运用语言进行口头与书面的交际和表达,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懂得作者是如何抓住关键词语,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文字不是枯燥的符号的排列组合,而是灵动的,富有情感的,从而懂得运用语言的妙处。

许多大师的语文课堂在喧嚣与华丽之后,回归干净和简约,就是抓住了语文课堂的精髓,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一节语文课如果能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会思考、能表达,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于老师在教五年级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第一课时教的是字、词。于老师引导学生从读帖开始——认真观察书上书法家写的范字,再描红,然后临帖。接着,针对学生书写的毛病,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写好这些字的要领。于老师说,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先得把字教好!实打实地教会学生3500个汉字,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好2500个汉字!实打实是功夫,手把手是责任。再谈读好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规定的各年级的首要阅读目标,于老师在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用了很长的时间指导朗读,直到学生读好。

二、构筑文化课堂,让阅读成为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走向文化课堂,我们教的不是课文是语文,课文只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课到底要教教材内容还是教学内容。我曾执教一节公开课《埃及的金字塔》,第一次试教时,我放手让学生收集金字塔的资料,课上简单梳理了课文内容后便开始交流。学生交流得非常热烈,我觉得这堂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学生对金字塔探究非常透彻。可是,课后冷静想想,这节课至多只能算课外专题阅读之后的一个交流,语文味少了许多,更谈不上文化味,又问了问自己,这节课学生能带走什么能力呢?沉思过后,我彻底推翻了一稿,这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说明文的特征,课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以及形象描述的方法介绍了金字塔外形宏伟而结构精巧的特点。课文“说了什么”学生其实很容易明白,难就难在它是“怎样说”的。在教学中,我重点引领学生去理解课文“怎样说”,去揣摩课文所用说明方法的好处。然后,安排一个模仿写话训练,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上完这节课,学生掌握了说明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说明一个事物,我想这就是给了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三、构建童真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是学生的精神殿堂。现在一些名师的公开课多了一些凝重,少了一些活泼;多了一些深沉,少了一些童真。总体感觉,他们过早地把属于成人世界的东西强加给学生,不得不让我们有了一丝忧虑:把童年留住!我们总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同时,对儿童特有的文化却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教育要在儿童身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无视和抵制儿童文化,而应该从儿童生存形态的角度出发,从儿童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转化存在的形态,以儿童化的语言和行为施加影响。关注儿童独有的文化,并给这种文化的生成与展示以一定的空间。在积极创设的书香课堂中,孩子们身在其中,以阅读为纽带,通过相互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促使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最终促成文化间的交融和整合,进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让我们的语文课简约而朴实,让课堂给学生实实在在带得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于永正.于永正文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毕泗建.课堂的文化建构——从语文课堂谈起[M].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向量的巧用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
中职语文工具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