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星,孙 山(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81)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这种疾病不仅病程长,而且并发症多,持续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卒中、心脏病、肾病等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同时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已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2亿,并且每年约有新增高血压患者1 000万人[1],这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的增加也使得高血压药物治疗受到越来越多医生、患者的关注。现有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如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本研究将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疗效对比,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未曾用过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级为1级或2级)60例。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经病史及临床检查排除以下5种情况:(1)继发性高血压;(2)明显心功能不全;(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对研究药物过敏。治疗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降压药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8~82 岁,平均(65.4±8.8)岁;对照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42~89 岁,平均 (67.8±1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1.2.1.1 治疗组 患者于每天8:00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202-2)2.5 mg治疗,每天1次,治疗2周,若血压情况未达有效,则剂量增加至5 mg,每天1次。
1.2.1.2 对照组 患者于每天早晨8:00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大连辉瑞制药公司,批号:1305021)5 mg治疗,每天1次,治疗2周,若血压情况未达有效,则剂量增至10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住院期间用药前监测动态血压,用药后每天测2次血压,出院后每2周随访1次,监测血压情况。
1.2.2 疗效评定 按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2-3]。(1)显效:舒张压(DBP)下降大于或等于 10 mmHg(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 20 mm Hg;(2)有效:DBP下降虽未达 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则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3)无效:未达以上2项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70.0%)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比较(ss,mm 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比较(ss,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n治疗组对照组16.5±12.7 11.3±12.0 30 30 160.6±8.6 161.9±8.3 SBP治疗前 治疗4周后 血压降低值127.8±8.2a 131.5±8.8a 32.8±13.0 29.8±13.1 88.0±11.3 85.5±12.7 DBP治疗前 治疗4周后 血压降低值71.8±5.9a 74.2±6.2a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值和治疗后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SBP下降较明显。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水肿,发生率均为3.3%,患者能耐受,均未停药。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显著变化。
2.4 成本-效益分析 根据本院2014年门诊零售价格计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片2.66元,每月按30 d计算,共需药品费用2.66×30=79.8元,苯磺酸氨氯地平每片5.38元,每月按30 d计算,1个月所需费用5.38×30=161.4元,可见同等疗效情况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费用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02倍。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治疗的方法除了改变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另一个关键就是合理使用药物治疗[4-5]。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为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长效钙拮抗剂,于1993年获准在我国上市,由中美合资大连辉瑞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商品名络活喜。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慢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6-7]。经结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左旋和右旋2种同型异构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制,商品名施慧达,为我国第1个手性拆分药物,也是世界上首个高血压手性拆分药物。这2种药物的化学分子式均为C20H25N2O5Cl·C6H6O3S,相对分子质量为567.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化学名称为(-)3-乙基-5-甲基-2-(2-氨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苯磺酸氨氯地平化学名称为 3-乙基-5-甲基-2-(2-氨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8],可见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左旋体,除去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右旋体,而苯磺酸氨氯地平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消旋体。2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苯磺酸氨氯地平生物利用度为6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生物利用度为64%~80%,苯磺酸氨氯地平单剂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6~9 h,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达峰时间为6~12 h,健康志愿者半衰期均为35 h,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半衰期延长至48 h,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患者为50 h。从药理学上看,有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左旋体钙拮抗活性是右旋体的近1 000倍,是消旋体的2倍,理论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1/2时即可有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减少[9-10]。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治疗组降压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对于高血压1、2级患者具有相同的疗效,同时也表明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的剂量与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的剂量效果是等同的。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均有显著改变,特别是SBP下降明显,反映出这2种药物对收缩期高血压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获得同等效益的情况下,苯磺酸氨氯地平价格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价格的2.02倍,由成本-效益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经济的药物。从安全性角度看,本研究中,2种药物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均仅出现了1例(3.3%)不良反应——水肿,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1]。水肿和头痛为钙通道阻滞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水肿常见于踝部,也有发生于手部,这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钙拮抗剂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扩张使得组织毛细血管压力增大,加速血管内液体滤出、组织间液体增加,而导致水肿。因此,这2种药物是否存在其他新的不良反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否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全,不良反应少,仍需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大样本量中密切关注。从本研究数据可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较苯磺酸氨氯地平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降压药物。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2]《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18-119.
[3]马春华,华琦,陈慧敏.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135-136.
[4]杨玲,师彦虎.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63-1064.
[5]刘睦胜,付小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5(20):179.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44-245.
[7]Jamerson K,Weber MA,Bakris GL,et al.Benazepril plus amlodipine or hydrochlorothiazide for hypertension in high-risk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8,359(23):2417-2428.
[8]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6-367.
[9]卢兆宁.施慧达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72-573.
[10]黄荣娥,赫长云.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50.
[11]高红兵.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