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俊,许宗颖,邱怡婷,刘兴兰(.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6008;.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0075;.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成都6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管路选用的材料是聚氯乙烯,各部件间采用环己酮粘接,而环己酮具有毒性。环己酮在输液器中会有残留[1],会在静脉滴注过程中逐步进入患者血液,因此分析控制产品中的环己酮残留量是十分必要的[2]。作者采用气相色谱法[3-5]对输液器中环己酮残留量进行了测定。
1.1 材料
1.1.1 仪器 Agilent6890型GC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Agilent7697型自动进样器,电子天平。
1.1.2 样品 环己酮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研究院,批号:111674-200401),16家企业33批输液器。
1.2 方法
1.2.1 气相色谱条件 6890GC方法:(1)毛细管色谱柱。HP-INNOWAX Polyethylene Giycol长度60 m,直径320.00 μm,膜厚 0.25 μm。(2)色谱柱温度。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保持1.0 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120℃,保持1.0 min,再以20℃/min的速率升至16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30℃,氢气流量30.0 mL/min,空气流量300.0 mL/min。
1.2.2 顶空条件 加热箱温度90℃,定量环温度100℃,传输线温度100℃,样品保温时间60 min,样品瓶体积20 mL,定量环体积1 mL。
1.2.3 样品处理方法 将3套输液器串联与蠕动泵相连,量取250 mL水置锥形瓶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进行循环,温度保持在37℃循环4 h,取下输液器,收集循环液,摇匀,精密量取5.00 mL置顶空瓶中测定。
1.2.4 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环己酮对照品0.133 3 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每毫升含环己酮1 333 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S0,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S010.00 mL,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制备成对照液 S1(133.3 μg/mL)。
1.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液S1适量稀释成66.650、33.325、16.662、8.331、4.165 μg/mL 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S1~S65 mL置于20 mL顶空瓶中测定,得线性方程。
1.2.6 系统适应性试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VE气相色谱法[6],用对照液S2按照1.2.1和1.2.2方法进行试验。
1.2.7 稳定性试验 环己酮对照品水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在冰箱 4~8℃保存。分别于 0、70、80、96 h 测定,比较环己酮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1.2.8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00 mL,置于20 mL顶空瓶中,平行制备6份测定,计算RSD。
1.2.9 加样回收试验 按1.2.3方法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2.0、3.0 mL对照品储备液,温度保持在37℃循环4 h,取下输液器,收集循环液,摇匀,精密量取5.00 mL置于顶空瓶中测定。每个浓度试验3份,计算平均回收率及RSD。
2.1 线性关系 线性方程为Y=0.213 3X+0.190 6,环己酮质量浓度为4.165~133.300 μg/mL时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
2.2 系统适应性试验 环己酮对照品色谱图见图1、样品色谱图见图2。环己酮色谱峰理论板数为364 141,对称因子1.00,分离度大于2。
环己酮对照品色谱图
图2 样品色谱图
2.3 稳定性试验 RSD为1.33%,样品液RSD为2.03%,稳定性良好。
2.4 精密度试验 RSD为0.50%,精密度良好。
2.5 加样回收试验 平均回收率为97.2%(n=9),RSD为3.08%。
2.6 检测限和定量限 定量限∶信噪比为10∶1,定量限为 0.13 μg/mL。检测限∶信噪比为 3∶1,最低检测限为0.05 μg/mL。
2.7 样品环己酮残留量测定
2.7.1 测定16个企业33批输液器的结果显示,均检出了环己酮,环己酮的残留量为每套0.92~5.65 mg,见表1。
表1 不同生产厂家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结果
2.7.2 考察2家企业不同批次样品的环己酮残留量结果显示,A企业9批样品结果为每套0.93~2.84 mg,B企业8批样品为每套1.06~2.59 mg,见表2。
表2 2家企业不同批次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
3.1 环己酮微溶于水[7],线性对照品浓度为133mg/100mL,按250mL提取液计算,可以测定每套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最大量为332 mg,而现在最大检出量为每套6 mg,故可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测定环己酮的浸出量。
3.2 在样品处理方法筛选时作者采用了4种方法。(1)极限浸提法[8]:取1套输液器管路粘接处,剪碎,置20 mL顶空瓶中,加5 mL水,压盖封口直接测定。(2)直接粘接口浸泡法:取1套输液器分别将粘接口接头剪下,剪碎,置锥形瓶中,加100 mL水,置37℃浸泡4 h,测定。(3)模拟循环浸提法[3]:将3套输液器串联与蠕动泵相连,量取250 mL水,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进行循环,温度保持在37℃循环4 h,取下输液器,收集循环液,测定。(4)直接整套浸泡法:取3套输液器分别充满水,置37℃浸泡4 h,取出,将浸泡液收集,测定。结果4种方法均能检出输液器中残留的环己酮,折算成每套多少毫克(mg),直接粘接口浸泡法的测定结果最高,粘接口是内外均浸泡了,循环时和整套浸泡时只是内壁接触;极限浸提法结果最低,模拟循环浸提法和直接整套浸泡法结果差不多。不是测定结果越高越准确,输液制剂大多为水溶性药物,静脉滴注时间一般为4 h,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量才是真实量,模拟循环浸提法更与临床使用相一致,是动态的。故选用模拟循环浸提法为样品提取方法,循环速度不宜太快,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为宜。
3.3 对输液器用环氧乙烷灭菌前后样品中环己酮残留量进行比较,其灭菌前后无差异。环己酮的水溶液也很稳定。环己酮在产品包装中不易挥发出来,不止残留在粘接处,在管道中也有残留,那么控制环己酮的残留量就应控制环己酮的使用量,每个输液器的生产厂家应在生产中控制生产环境[9]中环己酮的量,加大洁净车间的排风和换气次数[10]。
3.4 从输液器生产厂家的检测数据显示,不只小的输液器生产企业环己酮的残留量高,一些有名的大生产企业生产的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也比较高,测定结果最高为每套6 mg,与张莉等[11]研究结果一致,按照董荩等[4]报道中建议,规定环己酮的残留量为每套1.0 mg,只有2批合格,不合格率为93.9%。说明输液器生产企业对环己酮的使用和毒性不重视;也说明国家标准[12]中若对环己酮残留量没有进行全面控制,那么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就会较低。环己酮的毒害问题早有报道[13],但未引起监管部门、标准制定部门的强烈重视。对于环己酮的限度制定应该根据环己酮的生物学、毒理学评价来制定,不能按照现在输液器的测定数据来制定,以每天静脉滴注危害量来控制,让输液器生产厂家机械化生产,监控输液器生产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量,要符合生产环境中环己酮的国家标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同一企业的生产工艺中环己酮的用量是不稳定的,在输液器生产企业中环己酮粘接很多靠手工,每个班组使用的环己酮的量是不一致的。要控制使用环己酮,使每一个输液器的环己酮残留量有重现性,对使用和检验控制有意义就必须对输液器环己酮的使用采用自动化仪器来控制环己酮的量,使将环己酮的使用量控制在一个安全、有效的范围[13]。
[1]韦曦.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化学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10,21(1):43-44.
[2]卢忠,胡相华,何晓帆,等.在体外循环血路行业标准中增加常用化学粘合剂残留量检测的建议及检测方法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9):48-50.
[3]柯正方,吴佩盛.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丁酮与环己酮残留量[J].医药导报,2010,29(6):785-787.
[4]董荩,丁建.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6):1022-1024.
[5]张磊.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J].安徽医药,2009,13(10):1189-1190.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VE 31.
[7]尚东,毛春波.水体中的环己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科技风,2013(3):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9]史永松,顾海东.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环己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2):92.
[10]项应龙,胡清启.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及环己酮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10):1202-1204.
[11]张莉,文燕,何涛,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己酮的残留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4):711-71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3]樊加才,罗直智,张军,等.简述环己酮中毒与预防[J].职业与健康,1999,15(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