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的几点教学体验

2015-05-13 12:05郝乾颖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意象诗人诗歌

郝乾颖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据反馈信息看,学生对诗歌理解的能力欠缺,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1)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对内容把握不准;(2)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欠缺;(3)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能紧紧抓住诗歌内容,往往凭着臆断答题。针对学情,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对策,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学生往往是知道方法不去用或用不好,住不住诗人的“志”。这就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会透过显性信息把握潜在信息。一首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大量的形象要素和情感要素,就要通过其外显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蕴涵潜在信息,越是优秀的诗人就越注重其诗歌的内涵。就诗歌而言,内在信息包括形象和情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诗歌中所书写的对象也不外乎人、事、物、景(形象)和情(情感),而做题中我们尤其要把握潜在的形象信息和情感信息。这其中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如:特定意象的含义,不同题材的诗歌常见的思想情感,常用典故等。

二、明确诗歌鉴赏的方向和方法

诗歌的意象是外在信息与潜在信息的契合点。我们指点学生阅读古典诗词,正是希望他们通过诗人对瞬间事物、情感的把握,引起心灵的共鸣,进而能更准确的体味诗人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捕捉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艺术空间,体味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其次是分析技巧。古典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个体真切的感受并把它传达给读者,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以下几点:分析各种修辞手法,在表达方式中侧重描写和抒情。修辞做好常见修辞手法的学习,在练习中巩固,要让学生会结合修辞特点谈运用的效果。描写手法侧重于动静、虚实、正侧面(以上三者要分清是结合还是反衬)、多角度(要明确角度,如色彩词、嗅觉等)。抒情要注意分析景情关系,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还是以景结情。

通过技巧分析,提高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这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察点。

三、培养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

1.扩展延伸法。“文贵隐,诗贵藏”,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和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想象,扩展成一篇和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诗中意象组合,加以想象联想,构思画面,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会加深,收获颇丰。

2.模拟再造法。诗歌里有许多使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的。如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等,我们不仅可以模拟诗歌的这些修辞,更可以模拟诗歌本身,再造诗歌意境。

3.追问添补法。有些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使上下句之间,似乎有一些跳跃,对这类诗歌,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创设一个近似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找到诗歌缺失的环节。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诗歌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对接作者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和拓展能力,必将有利于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意象诗人诗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七月诗歌
来自林间的风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