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新课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此看来,文言文教学要有“文”有“言”。没有“言”,哪来的“文”?没有“言”的积累,弄不通文意,何来对“文”的理解与鉴赏?反之,没有对“文”的赏鉴,言也只不过是“故纸”一堆。文言文教学有“文”有“言”,方能过得应试关口,上得素质台阶。
那么,该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呢?应该把握好哪些环节呢?
课程改革后,语文每周只有五节课,那么长的文言文该如何处理?应该先以“预习学案”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精心准备“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充分诵读文章,疏通文意,同时给出重点文言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有疑问,可圈画留存,课堂上的环节之一就是交流疑难问题,学生教师共同解决。对文本的赏读也应该有引路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在有些教学视频中,回答问题的学生拿着统一的纸张回答,就有专家质疑学生是提前备答,其实,若是教师提前布置下去的学案,学生提前自主作答,有何不可?
“言”的教学,因了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只需检查补充,巩固提高,这样就节约了时间,有利于鉴赏环节的展开。对于“文”的教学,课堂上最忌面面俱到。像课本上所选的《史记》篇目,篇篇经典,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精到的语言、多彩的手法等,如果一一讲来,几时能尽? 方智范先生认为,备课要有取舍,这是极好的意见。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从教学实践来看,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把握,无需多讲,而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倒是此一阶段学生应该开始探究的。
文言文教学还要关注古文今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写作积淀都是极有好处的。赵志伟先生点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课堂教学时谈到:“我觉得要联系现实,弱国无外交,与其讲“和”,不如讲要发展,国家要强大。”思维引深至此,才是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