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 郑丽莉 王海燕 魏志
摘 要:基础医学课程多,内容繁杂,理论性强,各课程之间紧密衔接,学生学习掌握较困难,再加上教师上课手段单一,单纯理论讲授,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而使得医学基础课教与学都处于尴尬的境地。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它以学生为主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的学习。
关键词:PBL教学法 愉快教学 基础医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55-02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内容繁多而复杂难记,传统的教学方法易致学生记忆困难,产生厌学情绪,并且容易在死记硬背基础理论中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1]。因此,改革基础医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施行愉快式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愉快式教学即让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达成师生和谐共振的学习境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教学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五个基本环节[2]。在1965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的“MD Program”中首次得到尝试,1969年正式执行。之后被西方的很多医学院校都学习采用,其影响力不断扩大。90年代末台湾和大陆的一些医学院校也引入了PBL教学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3]。在基础医学课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改变教师主导教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1 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1 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计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首先问题要根据临床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情形设计,而不是死板的教条化的问题。它的结构不明确,答案不固定、不唯一,并且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联系到相关的学科。问题要贴近学生,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欲望,构建继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需要经过搜集多方资料和论证,对问题进行一步步解析。
1.2 准备阶段
学生拿到问题之后,围绕问题开始进行资料搜索,在这期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比如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在资料搜索上指引一个方向等等。PBL教学改变了过去以教科书为内容的学习,而是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利用教科书及其以外的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4]。
1.3 讨论阶段
将学生随机进行分组,每组6~8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数),先进行组内交流,同学们将自己查阅到的讯息彼此分享,各抒己见,有不明确的地方可查阅更多资料,这样经过讨论组内逐渐形成统一结论,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课堂大讨论,各组可派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意见,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从旁指导,对疑点难点问题给予点拨。
1.4 教师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后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时,不用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做出完全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只需指出学生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或结构理解错误,然后做进一步引申,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激情和动机。
2 PBL教学法的特点
2.1 PBL教学法对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熟练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比如运用PBL教学法进行药理教学,教师不仅要熟悉病例的药物应用,对于相关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甚至是其他治疗原则和方案都应当融汇贯通,且能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担当起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清楚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把握好课堂节奏。
PBL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配合程度。在PBL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们花在前期准备的时间要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要结合问题、病例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得到最佳问题的答案。因此这需要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PBL教学的教学效果。
2.2 PBL教学法的优势
跟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优势,更适合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基础医学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PBL教学法利用具体典型的案例,将教学内容具象化,学生自己查找问题答案,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
2.2.2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围绕案例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解决方案,教师从旁指导,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教授方式更提贴近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工合作意识,自我表达能力等等,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将各科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临床病例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感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区别,认识到疾病的复杂性,为其进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更好地做到基础与临床的接轨。
2.2.3 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PBL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备课,根据本学科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点选取恰当的案例,设计合适的问题,并且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思维,能够驾驭课堂。所以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具备广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拓展获取病例的渠道,这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3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来讲,主要是缺乏完整的PBL教材,教师经验不足、教学设施不足等,PBL教学学生们需要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对场地、图书、网络等教学资源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增加教室、电脑网络设备, 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学器具等,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源的需求。教师方面可以对其进行PBL的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主观方面主要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缺少经验。随着PBL教学法效果的渐渐体现,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近年来,国内各医学院校在PBL教学法上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实施效果日渐显现,尤其在基础医学课上应用PBL教学法更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与临床各学科进行有效的联系,对于打下坚实的临床理论基础有更明显的作用。随着PBL教学模式的普及和业界不断地深入研究,必定会解决诸多难题,使基础医学的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忠信,陈庆,林艺雄.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72-74.
[2] 杨美玲,叶志宏,章敏.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及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458-462.
[3] 夏蕙,顧鸣敏,陆斌杰.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6-7.
[4] 张效云,董明纲,刘洁.浅谈PBL教学模式[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