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

2015-05-05 08:27唐容达欧阳八四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肌群痉挛踝关节

唐容达,欧阳八四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00;2.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 215000)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最近5年来,全国全人口脑卒中标准化发病率年增长率为 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是 14.01%,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每年死亡病例>150万,幸存者600~700万,且2/3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脑卒中后足下垂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出现于脑卒中急性期后,此时患者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肌张力逐渐亢进,表现为足部不能背屈,行动过程中患足或患肢抬高,落地时足尖触底的症状。足下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为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中笔者采用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并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苏州中医院针灸科十一病区患者,为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 60例。所有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在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经颅脑CT或MRI证实诊断;③初次发病或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④偏瘫侧足下垂,踝足关节不能背屈,有踝阵挛;⑤病程在 1~12个月内;⑥年龄 40~75岁;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神志正常,生命体征稳定;⑧知情同意,自愿受试,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者;②既往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既往有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关节炎和关节损伤;④既往有脊髓型颈椎病、腰骶椎管狭窄、下肢神经病变;⑤病情进行性恶化者;⑥有意识障碍者,严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调查者;⑦不适合针灸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运用现代康复疗法,采用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包括:①早期采取正确的摆放姿势,仰卧位时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当患者进入 BrunstromsⅢ期后,踝部采用背屈外翻式,即患者仰卧位,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外侧,足背前部伸入患足底前部,呈交叉状。②胫前肌力量的训练,针对性练习踝关节主动背伸和外翻。③被动活动踝关节。④按照螺旋对角线运动法活动患侧下肢5~10 min[4]。⑤Rood技术(缓慢挤压小腿三头肌肌腹,以缓慢牵拉小腿三头肌;快速擦刷或叩击胫前肌,引发胫前肌收缩的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术)[5]。⑥步行功能的训练。⑦局部按摩。每次治疗时间为 40 min,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6次,星期日休息,疗程为2个月。

2.2 治疗组

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

针刺取百会及患侧环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悬钟、三阴交、解溪、照海穴。穴位常规消毒,对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悬钟、解溪采取恢刺针法,对环跳、血海、三阴交、照海循经刺入,行平补平泻,得气为度,针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留针过程中加用电针,下肢1对,频率5 Hz,选连续波,中等刺激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星期治疗3次,连续治疗2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踝背屈角度评定

采用主动踝关节活动度(AROM,背屈 0~20°)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评定。角度越高表示关节活动度越好。

3.1.2 腓肠肌痉挛程度

采用改良 Ashworth痉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腓肠肌痉挛评定。分级越高表示被动活动困难。

3.2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提高4°以上。

有效:治疗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提高2°~4°。

无效:治疗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提高不足 2°或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定比较

由表 2可见,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P=0.038,治疗组治疗足下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定比较 (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度数比较[n(%)]

3.4.2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度数比较

由表 3可见,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P=0.03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属“痿证”范畴,古称“痿躄”。起病初风痰阻络,后日久肝肾阴亏,肝主筋,筋伤则四肢不用,筋脉拘急;肾藏精,精血亏虚,筋脉不得濡养则成痿躄。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足下垂状态是由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伤,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低级运动神经兴奋,而导致小腿后群肌张力增高,小腿前肌群及外侧肌群肌张力降低。因患者长期卧床及关节制动导致各肌群无法正常伸缩,故造成废用性肌萎缩及足背伸困难,基于此临床中亦有张氏遵循“近部选穴”原则刺激腓总神经在体表之投影使之阴阳气血达到平衡[6]。恢刺法见于《灵枢·官针》,为刺筋之法,所谓“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其操作方法是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旁侧,多向提插运针,以达到疏通经络,恢复拘急的目的。主要用于肌腱、韧带和关节病变。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研究,考虑恢刺法针刺麻痹肌群附近相关部位的腧穴,可兴奋同肌群的ɑ运动神经,使得麻痹肌群收缩,又通过交互抑制原理[7],痉挛肌群得以松弛;针刺痉挛肌群腧穴,通过兴奋痉挛肌肌梭,可反射性地抑制痉挛肌,达到促进足背伸的目的。因恢刺针类似多向透刺针法,故具有刺激范围广的特点,相比普通针刺具有更好的平衡痉挛肌和其拮抗肌的作用,同时通过其连续波的刺激,能更好地发挥经络双向调节的机制,有助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足下垂状态均有显著改善,且恢刺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探讨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状态的治疗作用,从评估到治疗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研究总结,其主旨在于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恢复程度,试图为其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目前,存在许多针对足下垂状态有效的治疗方法[8-21],如何结合各种方法,使之更利于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进而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1]Gorelick PB, Goldstein LB, Ovbiagele B. New guidelines to reduce risk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2014[J]. Stroke, 2014,45(4):945-947.

[2]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80.

[4]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4.

[5]吴运景,刘世文,蔺勇.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方法[J].吉林医学,2007,2(2):159-160.

[6]张宁,高敏.电体针与传统针刺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对比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29-30.

[7]卓大宏.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35.

[8]张淑云,张通.肉毒毒素治疗偏瘫后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4):264-267.

[9]王秀汝,赵文汝,刘金敬,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2):108-110.

[10]曾学清,李艳,滕东时,等.针刺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3-24.

[11]杨晓欣,孙颖.神经网络重建仪矫治偏瘫患者足下垂[J].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2.

[12]雷从杰,杨浠,宋立军,等.踝三针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517-1519.

[13]黄寅明,李华南,高旸,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6):518-520.

[14]朱峥嵘,宋伟.手法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下垂37例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9,7(2):54-55.

[15]陈红梅,王威.针刺结合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中风后足下垂39例[J].河南中医,2011,31(4):401-402.

[16]李励,庞洪波,段峰,等.脑卒中后足下垂康复新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6):669-673.

[17]孟殿怀,伊文超,顾昭华,等.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23-928.

[18]孙爱萍,赵海红,张学敏,等.神经训导虚模实际训练技术康复偏瘫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3):188-189.

[19]王正田.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3):462-463.

[20]于大川,肖占红,王冬影,等.中风致足下垂的综合康复治疗[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5):964.

[21]王秀汝.早期介入传统中医康复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87-90.

猜你喜欢
肌群痉挛踝关节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