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观察

2015-05-05 08:27周磊牟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痉挛中风康复训练

周磊,牟艳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医院,日照 276809)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而足内翻是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下肢痉挛发病率为17%~43%[1-2],若不及时治疗并矫正,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表明针刺可以有效地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单纯西医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别,为临床制订出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90例,均经颅脑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3],且有足内翻的症状。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及时接受了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认知障碍,可接受动作性指令,且生命体征稳定。所有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疾病性质、平均病程及偏瘫的部位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患侧照海、太溪、交信、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丰隆、悬钟、丘墟穴,使用0.25 mm×40 mm毫针,手法宜轻柔、快速,以不引发下肢痉挛为度,阴经腧穴采用泻法,阳经腧穴采用补法,得气为度。针刺后用TDP照射阴跷脉循行部位,每次留针 25 min。每日 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康复组

良肢摆放合适体位后,牵拉患肢小腿三头肌,患者取卧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向前下方牵拉足跟,使踝关节背屈数秒钟,每次重复牵拉 20次,每日1次。牵拉小腿三头肌后,采用外翻法使踝做缓慢的足背屈及外翻运动,且背曲到最大限度后停顿5~8 s,再缓慢复原,重复操作20次。如足内翻明显,可先予推拿缓解痉挛,再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3 联合组

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同针刺组,康复治疗同康复组,每日针刺治疗结束后予以康复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中风后足内翻症状评分标准参照中风后足内翻积分拟定[4],分为10项,包括静止、足轻旋外、用力旋外、足轻内收、用力内收、足轻背伸、用力背伸、足轻内旋、用力内旋、足跖屈。若其中两侧肌力肌张力和运动无显著差别为0分,减弱为2分,患侧运动丧失为4分。下肢功能活动积分根据Fugl-Meyer评定法制定。

3.2 治疗结果

3.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积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足内翻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足内翻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积分比较 (±s,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内翻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联合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 30 34.51±4.89 21.48±6.831)2)康复组 30 35.11±5.01 22.11±7.121)2)联合组 30 34.43±5.23 14.25±8.681)

3.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比较(±s,分)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联合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 30 11.38±3.83 24.55±5.191)2)康复组 30 12.13±4.12 25.01±5.211)2)联合组 30 11.55±3.68 34.63±7.231)

4 讨论

中风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5]。患者往往由迟缓期进入痉挛期,此时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限制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解除痉挛,尽快帮助患者度过痉挛期成为中风病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中风后足内翻的主要特征是足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下。

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通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患者足内翻好转程度分别优于单纯针刺及单纯康复治疗。笔者认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应该从跷脉入手。主穴取照海、交信,照海穴为“阴跷所生”,通阴跷,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营卫,主治“偏枯不能行,大风默默不知所痛”,交信为阴跷之郄,可治下肢强痛;配以三阴交、阴陵泉,二穴皆为脾经主要腧穴,可以补脾气,以治疗四肢肌肉的痉挛。阳陵泉、丰隆以柔筋化痰。针刺后,采用TDP照射照海、交信处以温通跷脉,缓解下肢经脉的痉挛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足内翻的目的。另外,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既可以通过调节TXA2-PGI2系统,改善高凝状态的血流,有助于缺血区神经细胞的恢复[6-7],又可促进脚踝部分血液循环,松弛紧张侧肌肉,收缩低张力侧肢体肌肉,促使患肢内外侧肌张力近于平衡状态,加强足的稳定性,从而纠正足内翻状态[8-10]。综上所述,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显著。

[1]Lundstrom E, Terent A, Borg J. Prevalence of disabling spas ticity 1 year after first-ever stroke[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08,15(6):533-539.

[2]Urban PP, Wolf T, Uebele M,et al. Occurence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spasticity afte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 2010,41(9):2016-2020.

[3]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4]张雅丽,李倜,蔡玉颖.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1):15-17.

[5]王新德.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25.

[6]李威,范军铭,贾士奇,等.电针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针灸,1996,16(11):21-22,60.

[7]杜琳,刘娜,廖贺,等.温通阴跷法治疗中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1189-1191.

[8]叶大勇,刘颖,雷欣,等.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影响[J].中囯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459-460.

[9]周雅然.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4-326.

[10]楚海波,和瑞欣,郭锐,等.踝足矫形器及针灸对偏瘫患者足内翻、足下垂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囯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57-58.

猜你喜欢
痉挛中风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