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5-05-05 08:27黄铮戴琪萍孙剑吴云鹏车涛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颈型夹脊电针

黄铮,戴琪萍,孙剑,吴云鹏,车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我国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颈型颈椎病有众多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疗法等,其中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经众多临床研究证实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电针配合颈部肌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也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与推崇[2],但传统的颈部肌功能锻炼缺乏客观的评定,不适当的训练会导致颈部周围肌力失衡而加重椎间盘退变,导致颈部疼痛反复发作。

笔者采用电针配合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multi cervical rehabilitation unit, MCU)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为 2012年 1月至 201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1±6)岁;平均病程为(14.14±2.47)个月;平均体重为(77.17±14.22)kg。对照组中男 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1±8)岁;平均病程为(15.76±6.41)个月;平均体重为(76.42±11.24)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为 18~75岁,不限性别。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血管或消化系统等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电针治疗

取颈部华佗夹脊穴。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直刺1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接电麻仪(BT-701型,北京华卫公司生产),予疏密波,电流强度为2 mA,频率为40 Hz,留针45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30 d。

2.1.2 MCU治疗

采用MCU(德国BTE Technologies公司生产)进行治疗(见图1),训练前使用MCU评估患者颈椎的活动范围和等长收缩肌力值,通过数据分析,按照渐进抗阻训练的原则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生物反馈曲线。隔日治疗1次,每次20 min。

图1 MCU操作示意图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电针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②颈部功能障碍指数[5]:采用问卷评估颈椎病对患者工作、睡眠、娱乐、阅读、头痛、注意力等方面影响,指数越高,表示颈椎病对患者影响越严重。③MCU检测颈椎主动运动范围和等长肌肉强度。

3.2 疗效标准[6]

参照《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制定。

临床治愈: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症状消失。

显效:疼痛麻木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无效: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疼痛评分(分) 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治疗组 30 治疗前 7.52±0.55 52.15±65.34治疗后 1.52±0.251) 11.24±55.341)2)对照组 30 治疗前 7.86±0.45 52.47±85.64治疗后 1.35±0.651) 24.32±75.421)

3.4.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比较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比较 (±s)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主动运动范围(°) 等长肌肉强度(lbs)治疗组 30 治疗前 42.27±6.18 8.85±1.05治疗后 59.54±6.321)2) 15.75±1.241)2)对照组 30 治疗前 41.58±5.62 9.08±1.19治疗后 50.19±5.711) 12.24±1.531)

由表 3可见,两组治疗前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主动运动范围与等长肌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的酸痛,上肢麻木不适,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也是症状较轻的一种颈椎病。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与健康指导,避免进展为神经根型及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电针治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电刺激的作用,可促进较深部病变肌肉的微小血管循环,减轻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断有害信号分子的传导,缓解肌纤维刺激性痉挛,改善神经根周围炎症与神经水肿[7-10]。夹脊穴属局部取穴,由于夹脊穴紧靠脊柱和脊神经,刺穴直达患病部位,有消炎和镇痛的作用。针刺夹脊穴不仅可治疗脊柱本身的疾病,而且对其相应神经节段所支配的病变也有较好的疗效[11-14]。中医学认为,针刺颈部夹脊穴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通调督脉之气。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后能使周身阳气升腾,精血流畅,气血调和,脏腑得以条达,精髓得以濡养,阴阳得以平衡。

颈椎病治疗中采用运动疗法来训练患者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通过维持这些肌肉的肌力,可以对颈椎有稳定的作用。有研究[15]发现,颈椎稳定性的80%由颈部肌肉提供,而其余的20%则由骨与韧带系统提供。因此,训练患者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不但可减缓颈痛程度,也能够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评定颈椎功能的客观指标主要为颈椎主动活动范围和等长肌肉强度。本研究中采用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被认为是颈部疾病康复治疗与颈椎功能评定的金标准,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Lluch E等[16]采用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25例志愿者和21例颈痛患者的颈椎主动活动范围和等长肌肉强度同时进行检测,发现MCU对两组的检测结果都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Karlsson L等[17]采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女性慢性颈痛患者和志愿者的等长肌肉强度进行评估,也获得了相同的结论。王诗忠等[18]采用MCU量化评价传统医药对颈肩背疼痛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引、推拿手法等传统干预手段能有效改善项背疼痛亚健康状态。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虽然在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颈椎主动活动范围和等长肌肉强度这两具体客观量化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配合MCU治疗后,对于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更有优势。颈椎稳定性的提高减少了颈椎病的复发可能性。同时通过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的精细化的评估与治疗,弥补了传统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随意性与主观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谢兴文,王春晓,李宁.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7):46-47.

[2]Yue JH, Zhang QH, Wang SL,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in recent ten year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2):127-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

[4]王艳锋.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3-5.

[5]郑光新.健康教育及自体重量牵引对视频终端工作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14-1117.

[6]梁茂新,高天舒.《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0-331,342.

[7]蔡红,王茵萍.电针结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3,39(19):2323-2324.

[8]沐榕,白艺琪,王宇,等.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89-390.

[9]亓效勤.电针手法结合中药薰蒸法治疗护理颈型颈椎病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102-103.

[10]唐森,罗湘筠,石琴大,等.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40-842.

[11]桂伟,艾欣,吴松.针刺颈夹脊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60-61.

[12]安贵霞,田玲玲.针刺颈夹脊、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1):134-136.

[13]李浪平,朱婵,李传明,等.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67-570.

[14]赵满.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今日健康,2015,14(6):233.

[15]徐蔚华,马燕红.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概况[J].颈腰痛杂志,2013,34(3):245-247.

[16]Lluch E, Schomacher J, Gizzi L, et al. Immediate effects of active cranio-cervical flexion exercise versus passive mobilisation of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on pain and performance on the 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J]. Man Ther, 2014,19(1):25-31.

[17]Karlsson L, Takala EP, Gerdle B, et al. Evaluation of pain and function after two home exercise programs in a clinical trial on women with chronic neck pain - with special emphasises on completers and responders[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4,15:6.

[18]王诗忠,王心城,宋红梅,等.基于MCU量化评价中医对项背疼痛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365-3367.

猜你喜欢
颈型夹脊电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