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气血配穴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2015-05-05 08:27张倩东红升鲍春龄张桂波东贵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同组失眠症阴阳

张倩,东红升,鲍春龄,张桂波,东贵荣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2.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因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国外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 33%的人群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为严重失眠[1]。长期失眠不仅是诱发头痛、眩晕、心悸等病证的高风险因素[2],而且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3]。尽管有药物、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但疗效均不显著[4]。笔者根据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采用阴阳气血配穴针刺治疗失眠症患者38例,与药物治疗37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5例失眠症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平均(42±1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2年,平均(3.50±2.53)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41±11)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3年,平均(3.14±2.5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气海、中脘、内关、太冲、神庭、合谷、血海。其中阴经穴为中脘、内关、神门、太冲、三阴交;阳经穴为百会、神庭、合谷;气穴为气海;血穴为血海。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阴经穴施提插捻转补法,阳经穴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 h,其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哈尔滨白天鹅制药厂),每次4 mg,每日1次,睡前服,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实验室使用无干扰的单人屏蔽睡眠室,要求遮光,隔音,室温为18℃~22℃,湿度为50%~70%。睡眠描记技术的仪器为美国产EmblaN7000型60道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第1、2导为眼动图(EOGL、EOGR),于左(或右)眼外眦向上(或下)向外各1 cm处分别置1个纽扣式电极,经电极膏固定后再以透气胶带固定于皮肤上;第3、4导为脑电图(C3-A2,C4-A1),于头顶部两耳尖连线与正中线交点左右旁开交点与同侧耳尖之间距离的 40%处,分别置 1个纽扣式电极,经电极膏固定后再以透气胶带固定于头皮上;第5导为下颏肌电图(EMGL、EMGR),于颏中线旁开各1.5 cm处分别置1个纽扣式电极,经电极膏固定后再以透气胶带固定于皮肤上。要求患者解除心理紧张,并在试验前试睡1晚。描记时间按患者日常就寝习惯进行。

睡眠分期按照 Rechtschaffen A等[5]制定的人类睡眠时相标准,在计算机软件自动分析后,采用目测法进行修正。多导睡眠图检查参数包括①总睡眠时间;②睡眠潜伏期;③NREM期时间;④REM时间;⑤S1-S4各期间时间;⑥觉醒次数;⑦运动次数;⑧REM潜伏期;⑨睡眠周期;⑩睡眠效率。

3.2 疗效标准

根据 WHO最新颁布的睡眠检测法,结合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同时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失眠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停服安眠药。

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为 65%~75%,停服安眠药。

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为 55%~64%,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

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40%,需服用安眠药维持睡眠。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睡眠进程各项指标(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总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

组别 n 时间 睡眠潜伏期(min) REM潜伏期(min) 总睡眠时间(min) 睡眠效率(%)治疗组 38 治疗前 49.65±25.75 95.33±20.35 296.87±49.72 61.85±10.36治疗后 23.56±11.331) 79.31±13.101) 380.72±67.981) 79.32±14.161)对照组 37 治疗前 47.82±25.47 92.02±23.23 307.63±37.90 64.09±7.89治疗后 25.34±11.451) 80.18±12.651) 388.99±30.301) 81.04±6.311)

3.4.2 两组治疗前后NREM睡眠中各期睡眠时间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NREM睡眠中各期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S3期、S4期睡眠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睡眠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S3期、S4期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EM睡眠中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时间比较 (±s,mi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EM睡眠中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时间比较 (±s,min)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n 时间 S1期 S2期 S3期 S4期治疗组 38 治疗前 35.51±9.33 181.91±43.95 14.91±6.15 13.78±5.23治疗后 24.19±5.251)3) 215.90±59.671)3) 25.60±10.491)3) 26.48±9.771)3)对照组 37 治疗前 38.35±9.07 176.34±46.18 15.55±5.19 16.22±5.52治疗后 42.92±10.542) 252.89±43.321) 17.07±5.84 15.71±5.82

3.4.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 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结构各项指标(睡眠周期、NREM期时间及REM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EM期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 REM期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REM期时间及REM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各项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时间 睡眠周期(次) NREM期时间(min) REM期时间(min)治疗组 治疗前 5.37±1.58 246.11±45.78 50.77±21.49(n=38) 治疗后 5.24±1.57 292.17±65.921)2) 88.55±20.682)对照组 治疗前 5.03±1.40 246.46±45.49 61.15±28.00(n=37) 治疗后 4.92±1.26 328.59±43.55 60.39±18.49

由表4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7%,对照组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多导睡眠仪一词由斯坦福大学 Holland医生于1974年首先使用[6],是指同时记录、分析多项睡眠生理学指标,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一种技术[7-10]。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脑电图存在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总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入睡后觉醒增多等特点[11-14]。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颇为丰富,但总以《黄帝内经》中阳不入阴、营卫失和、脏腑失衡为总病机而发挥[15]。“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被认为是中医学关于阴阳睡眠学说的基础。引起失眠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16-19]。失眠实证多由肝阳上扰、脾胃不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肾不交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因此,治疗失眠的原则应为平衡阴阳,调畅气血。

本研究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阴阳气血配穴法,结合经、穴理论吗,采用“泻阳补阴”的针刺治疗原则,来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使人体恢复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百会、神庭为督脉经穴,督脉贯脊属肾,络脑属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针刺百会和神庭,用以治疗心所主的神志病,包括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恍惚健忘等症[20]。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刺之可激发阴经经气,使脾气和,肝气疏泄,心肾交通以达心气安而不寐除的目的。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化热的功能,对缓解大脑紧张、舒缓精神压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同时又为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阴维脉的交会穴,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经的作用,刺之不仅可以调节阴经经气,还可达到养心安神的治疗目的。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具有宁心安神的功能[21-24]。任脉的中脘为胃募穴,又为八会穴之腑会;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两者具有消积化滞、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可使气血畅通,“胃安则眠宁”,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膻中为气之会穴,为气之海,可以调节一身之气;血海为血之海,调气穴与补血穴合用,可使气血双调,有助于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在主穴阴阳、气血配穴法的基础上,随证选取本经的背俞穴作为配穴。背俞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根据“虚则补,实则泻”的治疗原则,针刺背俞穴可以调节脏腑的阴阳气机,达到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目的[25-28]。如针刺心俞、脾俞以补养心脾;心俞、肾俞以使水火相济;肝俞、胆俞以疏泄肝气;脾俞、胃俞以和胃安中。诸穴配伍,可共同起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进程方面可达到对照组的效果;在优化失眠患者睡眠结构方面,则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显著增加了失眠症患者的REM睡眠时间和NREM睡眠时间(其中尤以增加慢波睡眠的3、4期为著),使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Rosekind MR. The epidemiology occurrence of insomnia[J]. J Clin Psychiatry, 1992,53(6 suppl):4-6.

[2]Odegård SS, Sand T, Engstrøm M, 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insomnia on primary headache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HUNT-2 and HUNT-3)[J]. Headache, 2011, 51(4):570-580.

[3]Kessler RC, Berglund PA, Coulouvrat C, et al. Insomnia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S workers: results from the America insomnia survey[J]. Sleep, 2011, 34(9):1161-1171.

[4]Samaranayake CB, Arroll B, Fernando AT 3rd. Sleep disorders,depression,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mong young adults: a surve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uckland, New Zealand[J]. N Z Med J, 2014, 127(1399):13-22.

[5]Hori T, Sugita Y, Koga E, et al. Proposed supplements and amendments to 'A Manual of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Techniques and Scoring System for Sleep Stages of Human Subjects', the Rechtschaffen & Kales (1968) standard[J].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1,55(3):305-310.

[6]KrayEr MH, Roth T, Dement WC, et 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M].3rd ED, Philadelphia PA:WB Saunders, 2000:1-14.

[7]蔡煦,黄剑锋,徐非,等.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边远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5):433-437.

[8]何彩红,陈浩,俞晔,等.多导睡眠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案例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9):105-106.

[9]朱滢,周英.多导睡眠监测仪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34(1):60-61.

[10]樊旭,宋海英,刘诗若,等.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不同养生功法干预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404-1408.

[11]孙阳,杨志杰,古雅兰,等.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多导睡眠图参数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3):195-198.

[12]黎柱培,蔡淑英,吴傲雯,等.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多导睡眠图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2):103-105.

[13]梁政亭,朱奇,张星平,等.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 PSG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695-3698.

[14]李侠,裴清华,朱晨军,等.广泛性焦虑症相关失眠辨证分型的多导睡眠图表现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4):49-52.

[15]贾玉,贾跃进,郑晓琳.中医对失眠认识的探讨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63-166.

[16]梁烨,周杰,段延萍,等.从针刺角度论《内经》营卫学说与失眠的关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116-117.

[17]蒋洁,赵百孝,哈略,等.不同波形电针对 PCPA致失眠大鼠下丘脑5-HT和 GLu、GABA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78-681.

[18]孙天双,梁晓雯.头穴针刺网状连电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201-202.

[19]徐丽丽,胥方元.针刺耳穴配合电针与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7):24-25.

[20]徐世芬,孙亚男,王曙,等.电针百会神庭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5):154-156.

[21]白妍,金春玉,东贵荣.神门穴为主针刺治疗失眠症56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41-42.

[22]周美儿,夏小青.艾灸神门穴治疗冠心病失眠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5):47.

[23]顾莉华,汪小冬,黄怡寒,等.耳穴神门埋豆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失眠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3):38-40.

[24]吴绮雯,诸毅晖,刘萍,等.从睡眠机制探讨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402-403.

[25]孔祥艳.头针结合背俞穴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功能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7):191-193.

[26]吴小凯.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5):112-113.

[27]曾志华,曾明慧,周滢.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环氧合酶 2的表达及背俞穴穴位埋线的干预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326-3328.

[28]金珊珊,杜宇征,韩力,等.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7-18.

猜你喜欢
同组失眠症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新知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