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设计 化“难”为“易”

2015-05-05 00:41周萍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巧用总结课堂

周萍萍

【内容摘要】一堂优课离不开课前的精心设计,设计如何来设计课堂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试题来巩固重点和难点。笔者以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的教学的设计为例,浅谈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关键词】巧用  课堂  设计  总结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一直是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一堂课的高效与否关键在于课堂的设计,笔者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的公开课教学实践,感慨点滴。

一、巧用“顺口溜”,化“繁”为“简”

能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之一。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中提及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是否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也就是三者只需要满足其中之一,复分解反应就能进行。对于沉淀的判断,在课本P114附录一中提及了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学生可参照表格查出对应的物质是溶于水,还是不溶于水,还是微溶于水。在解决问题中总感觉不够快,总要依靠课本来解决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顺口溜:

酸都溶。

钾钠钡铵四碱溶,氢氧化钙是微溶,其他碱类均不溶。

钾、钠、硝酸、铵盐溶;

氯化盐不溶氯化银(AgCl);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BaSO4);

碳酸盐类多不溶(除钾钠铵盐溶,碳酸镁是微溶,其余都不溶)。

在让学生记忆酸碱盐溶解性的同时,可以帮学生归纳出初中常见的八大沉淀: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和氯化银。只要学生真正的记忆并理解,在对酸碱盐中那些物质是否溶于水判别时,总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来,总体的效果还是很不错,这样就让原本很繁琐的去翻阅课本查阅变得简单,可操作性强。

二、巧用“离子对”,化“表”为“实”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要能够初步的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并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要解决相应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笔者通过相应的课堂实践和南通市中考相关试题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如下的离子反应对:

1. H+ + OH- = H2O

2. 2H+ + CO32-= H2O + CO2↑

3. Fe3+ + 3OH- = Fe(OH)3↓

4. Mg2+ + 2OH- = Mg(OH)2↓

5. Ca2+ + CO32- = CaCO3↓

6. Ba2+ + CO32- = BaCO3↓

7. Ba2+ + SO42- = BaSO4↓

8. Ag+ + Cl- = AgCl↓

有了这样的离子反应对,是学生在解决相应试题时,能透过表象看清实质,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复分解反应。

三.巧用“关键词”,化“难”为“易”

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相关试题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某一条件下的共存问题(2)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问题(3)鉴别未知试剂的问题(4)物质内混有其他物质的鉴别问题,以往教学中只是通过大量的试题的练习,既耗费时间有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总是感觉难,经过组内的主备课活动以及课堂的多次实践教学,想法设法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决定在设计学案时,巧用几个关键词来体现复分解应用的相关的试题题型:(1)共存(2)转化(3)鉴别(4)除杂,并按照关键词的顺序选以相关的练习由易到难。笔者将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应用与校内的公开课上,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的效果明显,课堂的反馈效果也很不错。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复分解反应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对一些物质是否为难溶性的物质不熟悉,离子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楚,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思考,多归纳,不断的优化教学设计,这样就能够突破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将复分解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分别强化训练,化难为易,达到了到预期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堂好课是平时的不断努力的结果,是通过无数次的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你努力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猜你喜欢
巧用总结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