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祥
【内容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给历史教学加些辅料,给知识佳肴添点调味剂,让历史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生动、有趣,如此,触发学生心灵,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关键词】创新 高中历史 学习
历史是严肃的,但这不并意味着教学就得一板一眼,教师可在教学手段与方式上进行创新,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鲜活”起来。反之,课堂严肃有余,但生动活泼不足,则无法唤起学生情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运用。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手段,添点辅料,让历史学习不再枯燥,给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创造前提。
一、借用历史故事,趣化讲解
在历史教学中,有些知识距离学生较远,一味的平铺直叙式讲解,学生难免产生听觉疲劳。而若立足教材内容,适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典故,既拓宽教学内容,也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生动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更自觉的去探寻历史奥秘,轻松愉悦的学习历史知识,发掘历史的独特魅力,并得到人生哲理的启发。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童年经历、少年求学、青年抱负、中年重任等个人成长经历为教学线索,展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灵活涵盖知识要点,让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深刻认识孙中山。比如:①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多媒体投影孙中山的童年经历与少年求学的有关故事,让学生认识童年经历对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并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孙中山少年求学时期(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有怎样的社会变化?以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联想,迁移知识,给新知探索打好基础。②惊天动地写春秋 ——武昌首义:讲述孙中山青年抱负史实,比如弃医从政、“上书李鸿章”的故事、领导系列武装起义等,引导学生讨论:孙中山在青年阶段,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开了哪些活动?而后教师阐述与补充,将所给材料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③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国的终结:给出有关孙中山“中年重任”的材料,学生自学课本,探究:怎样认识辛亥革命?这样,借助故事,将知识讲解趣味化,勾起学生求知欲望,触动学生思维。
二、引入竞赛游戏,寓学于乐
由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体现多样性,多形式、多视角、多类型地给学生学习历史创造选择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中,基于竞赛游戏的教学模式,融合了游戏、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娱乐元素,将学习内容寓于赛、演、看、听等多形式的活动中,使课程资源更多元化,使教学方式更多样化、现代化,使课堂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展示,发挥主体性,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如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借鉴《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深受学生喜欢的益智答题类综艺节目,将复习教学设计成竞赛游戏活动课,蕴含丰富多样的竞赛环节,将贴近学生兴趣的音乐、电视(电影)等资源与历史课程内容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热情高涨,在富有趣味、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快乐复习,学会多渠道、多角度的了解历史。比如①“抢占先机”:多媒体呈现《卫子夫》、《恰同学少年》等历史人物剧照,学生说出历史人物名称;展示《辛亥风云》、《美人心计》等影视海报,抢答影视名称;呈现历史单项选择题,提出历史问答题,学生快速作答。②“慧眼识错误”:展示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影视视频,如《武则天秘史》中刚进宫的小女孩武氏,自称小名叫“媚娘”,大名叫“武曌”;《美人心计》中刘恒罚窦美人去经堂抄佛经等情景,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快速找出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这样,通过引入游戏竞赛因素,使枯燥的复习学习变得新颖、有趣,既提升学生热情,也拓宽学生视野,更强化学生批判能力。
三、利用图画资源,加深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图表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与手段。若利用得当,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具真实性,更有直观性与立体感,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情趣,也便于学生观察与思考,加深理解,并强化读图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
如历史地图,客观反映了历史空间,比抽象的文字表述更直观、形象,可帮助学生由表象探寻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如学习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分析“六王毕,四海一”时,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战国七雄图与秦朝疆域图,看看有何变化,直观了解“大一统”的形势与局势,也使其更好的把握六国的位置,感悟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北击匈奴、统一岭南与西南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借助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历史图片,即历史漫画、历史图画与照片等,可设置教学情境,烘托气氛,将学生引入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理解。尤其是历史漫画,以象征、比拟、变形等方法,夸张的描绘,带有讽刺之效,引人深思。再如统计图、示意图等图表资源以及人物图等历史图册,也是需要被开发与利用。当然,在运用图画资源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喧宾夺主,而是辅助教学。而且不能简单展示与介绍图片,还要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并把握运用时机,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思考,加深知识理解。
【参考文献】
[1] 宋燕飞.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周丽明.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