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提问”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30 01:09刘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启发性课堂气氛探究性

刘旭

生物教学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在生物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探究性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性提问的特点

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为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而提出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学者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的80%。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提问,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进行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维,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虽多,但却较少是探究性的。

(1)鼓励性。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主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这样虽然避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手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正处于“起飞期”的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特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开放性。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中设计探究性提问:“如果水升温消耗的热量,远少于花生的燃烧热,那么,损失的花生所含的热量哪里去了?”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

(3)序列性。探究教學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这样显得杂乱无章,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在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没有任何铺垫而直接引出“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题目太大,初中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很可能就会采取放弃态度。教师如采用序列性提问就不同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森林里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回答“古猿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其次,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古今自然面貌的改变,对比森林古猿,类人猿、人类的外形,探究提问:人与猿这种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由学生总结人类进化的历程,这样的探究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探索活动的基础上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从而达到认识上质的飞跃。

(4)提示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可以认为,一个具有探究倾向的教师很少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但却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个探究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在什么条件下种子发芽最好?”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若将其改成“种子是在有光照条件下发芽好,还是在无光照条件下发芽好?”,便成为一个有提示性的问题。

二、探究性提问的基本要求

探究性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达此目的,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自知有疑的地方;另一种是自觉无疑其实有疑的地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将它提出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实验,把它们逐一解决。

(2)问题难易适度。探究性问题属于高级问题,但这不是说问题要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不利于他们有效地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①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时,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之前,提出探究性提问“家里养花,为什么白天摆放在屋内,晚上要移到户外?”,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等)进行探究,学生必然产生这样的疑惑: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如果是,晚上我们为什么把花移到户外?这样,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往下进行探究学习,以求得到结论。②启发性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③启发性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如果教师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④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探究提问“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剖析鸟的骨骼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

(4)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若探究提问时,不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时,如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猜你喜欢
启发性课堂气氛探究性
基于启发性提示语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