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全程全员职业指导体系

2015-04-30 13:45陈瑶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就业力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今高等教育界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高等教育承担者大学生走入社会前的知识能力传授及培养工作,在提升学生就业力上肩负着不可回避的责任。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创业课程的开设,但是各门课程的设置相对独立分离问题突出。对于大学生“就业力”而言,任何能力的提升,都绝非能够脱离其他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所独立存在,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因此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建设应该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即构建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体系,合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关键词】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就业力

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题,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毕业人数不断提升,这对于祖国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人才,但与此同时,也带了就业难的持续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因素,从职业指导课程中去构建一个贯通大学的体系,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一、大学生全程全员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就业力提升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力简析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这一词起源于澳大利亚2005年,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和培训部”(DEST),向全澳洲教育系统发布了一份“对未来教育系统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是2003年DEST集合全澳洲各大学优秀培训师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发布的。

2006年底“就业技能”在美国被公认为是:除了和“传统技能”以外,面相二十一世纪最不可缺少的工作技能!就业技能至此成为了全美所有人终身学习和就业必备的非常重要的技能。

2005年DEST就业技能框架包括: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planningandorganising计划和组织能力、teamwork团队工作能力(团队精神)、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能力、problem-solving问题处理能力、learning学习能力、initiativeandenterprise主动性与事业心(进取心)及technology科技。

(二)全程全员职业指导体系与大学生就业的相互关系

《200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提出,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将过去毕业之际的就业指导与供需见面政策,向前推进到高等教育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紧密配合、整体推动的就业政策体系。

从根本上看,若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教育,将职业指导相关课程贯穿在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形成“提升就业力”意识,了解“就业力”知识以及夯实“就业力”为一整套目标系统的行动计划。

二、大学生就业力匮乏的表现及全员全过程职业指导体系搭建的紧迫性

(一)大学生就业力的匮乏之处

有调查研究显示,实际工作要求较高而毕业生水平相对较低的前10项就业力分别是: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而这10项就业力基本属于承担较高层次工作所需要的人际沟通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正是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的主要方面,也是当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全员全过程职业指导体系搭建的紧迫性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首先,毕业生较为匮乏的能力,正是求职过程,甚至未来工作晋升过程中所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能力。这种反差恰恰说明了传统职业指导课程的不合理之处。

其次,这十项能力绝大多数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也并非某一节就业指导课程所可以完善的。这些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大量的课外活动平台中去培养去锻炼去提升,这就要求这个高等教育的职业指导应该贯穿整个大学。

除此之外,职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非专业性也使得职业指导课程的效率下降。从师资情况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相关课程教师采取专兼结合,兼职为主的形式。很多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或者虽成立了教研组,但是没有专职教师编制,因此,通常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人员构成是,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学院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教研室人员+专业课老师。

三、大学生全程全员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的几点构思

(一)树立全员全过程职业指导理念

就业力不足是社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依托在大学生高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大四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求职竞争中淘汰出局,他们并非不够优秀,只是还没有缺乏就业意识,未在大学期间提升自身的“就业力”。

因此,促进就业的根本问题是在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完善就业,而这一切都非几周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完成,必须让每位教师,每名学生都树立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指导理念,提升“就业力”。

(二)搭建全过程职业指导体系

1.合理设置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连贯性

随着高等教育对于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创业基础课程。然而相互隔离的课程,让原本应该相互贯穿的课程体系失去应达到的效果,降低了教学及授课质量,形成“教师压力大,学生收获小”的尴尬局面。在树立了全程职业指导体系的理念后,应该从教师培训及课程授课形式及开设上合理设置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连贯性。

2.搭建形式多样的就业模拟平台,夯实学生就业实战能力

大学校园与基础教育及中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丰富的校园文化平台及种类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在经历中提升各种社会交往能力,职业指导应该合理整合相关的平台,并有意为学生们搭建就业模拟活动,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高年级学生的模拟招聘,都是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就业力”。

(三)实现全员职业指导

高校中,职业教育的承担者往往是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或学院辅导员,然而就业力是一个人的整体素养整体能力,能力的提升与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具有能力的迁移性。因此,除了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行政人员,还应该更多将专业教师吸纳到教育队伍中。专业教师是第一课堂的主角,若能够让老师们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贯穿本学科本专业的一些就业信息和就业能力,往往可以在职业指导教育校本化,学科专业化上有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也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更加的有效率接地气。

参考文献:

[1]陈莎莉.关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朱生玉.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基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

[3]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3)

[4]就业力[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81052.htm?fr=aladdin,2014-4-29

作者简介:

陈瑶,女,汉族,1987年7月,湖北黄石,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经济时代下两岸毕业生就业研究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提升高职船舶涂装专业就业力的人才培养架构创新研究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应用
学长去哪了 从大数据看“就业力”
善用心理效应提升高职生就业力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