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职船舶涂装专业就业力的人才培养架构进行探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在建设国家级骨干院校过程中,人才培养架构改革是建设的重点内容。船舶涂装工程技术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对该架构进行了创新改革,通过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成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力。
关键词: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架构 创新 提升 就业力
“就业力”的本质是“个体通过学习,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并做好工作的能力”,即获得并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要拥有充分的就业力,既要对职场需求信息调查分析,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又要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创造条件参与实际工作,从中学习和成长。文章通过分析市场对船舶涂装岗位的需求情况,阐述了通过对原有船舶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优化,提升人才就业力的具体实践。
一、基于“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架构的创新优化
1.船舶涂装岗位的市场需求
市场调研显示,本地区当前修造船行业对高职船舶涂装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为每年约300人。岗位分布情况为:生产一线的船舶涂装喷砂工、涂装工、设备维护人员、工艺员、定额员、工程主管和质检员,分别占市场总需求的26.7%、33.3%、3.3%、6.7%、5.O%、6.7%和13.3%,占市场总需求的3.3%和1.7%。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生产一线岗位,占全部市场需求的95%。据此,进行了以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为目标对原有船舶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优化研究。
2.“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架构
学院船舶涂装工程技术专业以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为目标,根据修造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创新优化形成了本专业的“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依托”是指依托校企双方共建的各种资源,如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三个对接”的具体内容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具体实践
1.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
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纳入提升就业力的相关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就业岗位能力课程,其中船舶防腐与涂装课程、船舶特种涂装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有效对接
(1)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企业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对建设内容、建设规划、设备采购进行全程研讨与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实习实训基地为合作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的全方位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服务。
(2)专业资源与人才资源共建共享。企业技术标准、工程案例等资源服务于专业教学,企业人员参加专业资源的建设,包括制订建设方案、收集素材、编写脚本、制定专业标准及课程开发等工作,利用其实践经验进行生产性教学;学院开发的专业资源,面向企业员工免费开放,并建立企业工作站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共同育人的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基地和教师工作站。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根据课程体系教学需要,在校内建设涂装综合实训车间、涂装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外与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和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真正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4.充分利用已建的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与渤船重工、舟山中远、沈飞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配备企业教师,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实训内容,在有限时间内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小结
教育部提倡高职院校建设成技术类专科院校,承载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与研究、服务于产业集群等重要的功能。开展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就业力的人才培养架构创新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