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源北+何静
收稿日期:2014-06-16
作者简介:孟源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研究员;何静,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广州/51148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13TJA88005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从中高职衔接的视角出发,调查分析广州4所市属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现状,发现招生规模不高、招生比例较低,招生专业数量较少,录取成本高、录取率低,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技能考核比重低等4个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扩大招生规模与专业数量、组建联考联盟、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组团式发展等4条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 改进策略
中高职之间的相互贯通与有效衔接,关系着中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打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取决于高职教育考试招生的制度设计。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招生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在优质生源选拔与培养上发挥了无限的潜力,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一个很好完善与补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经教育部批准,由院校“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组织入学测试、单独实施招生录取”的一种招生录取形式[1]。目前开展的院校主要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及部分试点高职院校。自2007年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机制得到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中高职衔接的视角出发,选取4所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对其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期发现自主招生存在的一般与特殊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改进的建议。
一、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概况
广州市教育系统现有55所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9万人。开设有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关管理类等13个专业大类共110个专业,基本涵盖了广州十大重点发展产业。已建成5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8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分别有22所和6所。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分别有2个、60个和69个①。
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共设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7所市属高职院校。各市属高职院校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
二、广州市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现状
2007年,教育部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试点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11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截至2012年5月,全国有26个省区169所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了自主招生改革,计划招生93356名[2],平均每个省区近3600人。广东省早在2005年就率先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到2013年5月,已有22所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计划数达到了9475人。③
自2010年起,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始试点自主招生改革。2012-2013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又先后纳入试点改革范围。广州市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也在逐年增加,但以面向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的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在实践中并未如预期那样表现乐观。
2010-2013年,广州市属4所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的自主招生情况如表2所示。
2010-2013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中高职衔接为目的的自主招生数量逐年降低,自主招生比例由2010年的15.79%下降到2013年的7.24%,降幅为8.55%。相对而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自主招生人数与比例上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4所市属高职院校2013年自主招生比例均低于10%,平均为8.10%,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比例最低,仅为6.67%,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最高,达到9.68%。
在自主招生录取上,录取率低是4所市属高职院校整体表现的特征。2010-2011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率仅为60%左右,2012-2013年大幅降低招生计划数,大力推进招生宣传才把录取率提高到100%。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采取录取人数远超计划招生数的方式,才基本实现了报到人数与计划人数的大致相当。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录取率更低,2013年仅有42.9%。但在报到率上,4所市属高职院校均达到90%以上。
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不仅取决于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总量,也有赖于自主招生专业范围设定的宽泛度。2010-2013年,广州市属4所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自主招生的专业设定概况如表3所示。
广州市属高职院校面向中职生源的招生专业数2011年有13个,2012-2013年各有16个,占广州市中职学校开设专业数的11.8%-14.5%。2010年面向中职生源的工科类专业在招生中占据优势,但自2011年始,这种优势逐渐被文科类专业所取代。2013年,文科类专业招生数达到9个,占招生专业数的56.3%。整体来看,2010-2013年间,4所市属高职院校参与中高职衔接的招生专业数共有21个,其中文科类专业有11个,工科类专业有10个。
“用适当的选拔方法,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专业,实现最合适的发展”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3]。目前,广州4所市属高职院校面向中职生源的自主招生考核选拔基本上采取的是“笔试+面试”的形式,笔试主要包括综合文化知识考试和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综合文化知识考核的内容主要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等,专业综合理论考试主要包括所报专业的基本知识等;面试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也有的辅以才艺展示或一定的技能操作。4所试点高职院校对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广东省技能大赛一定名次的学生还辅助制定了一些免试、加分等形式的优录政策,有的高职院校还引入企业参与自主招生的选拔与培养。整体来看,自主招生的笔试内容、面试形式、考评标准基本上都是4所市属高职院校单独设置,彰显了高职院校在选拔录取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三、广州市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问题探析
经过四年的试点探索,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创新了广州市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选拔录取机制,实现了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推动了市属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但从广州市高职教育自主招生的实际运行来看,面向中职生源的自主招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招生规模不高,招生比例较低
广州市自2010年开始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目前共有4所高职院校参与招生试点。从4年试点运行来看,2010年面向中职生源的自主招生规模为900人,2011年下降到810人,2012-2013年小幅上升,分别达到850人和1045人,虽然规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广州市中职学校每年4万多应届毕业生人数,市属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规模仍然不高。即使在自主招生人数最高的2013年,其面向中职生源的招生规模总数也仅占广州市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49%⑥。数据显示,2010-2013年,4所市属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计划的中职生数量占当年招生总量的比例逐年降低。2010年为12.74%,2011年下降到11.55%,2012-2013年持续下滑,分别达到8.38%和8.09%。理论上讲,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佳培养对象应该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4],但实践上不到10%的招生比例把很多中职毕业生阻隔在高职院校大门之外,使得高职院校优秀生源的选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招生专业数量较少,吸引力不强
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中高职贯通培养[5],行业岗位技术含量高或与产业紧密对接的紧缺型专业宜于开展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从自主招生的专业数量与专业类别来看,目前4所市属高职院校面向中职生源的招生专业数量较少,专业类别单一,专业吸引力不强。2010-2013年,市属高校共有21个专业参与面向中职生源的自主招生,占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总数的19.1%。21个招生专业中,11个为文科类专业,10个为工科类专业。自2011年起,文科类专业逐渐成为自主招生的主导专业。但文科类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类上,技术含量低,缺乏行业背景;工科类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类、机械制造设计类、土建施工类上,技术含量虽高,但吸引力不足。在进行自主招生专业选择上,4所市属高职院校会有意识地选择在普通高考录取中比较困难的专业进行招生试点,而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只要普招录取形势良好,就不会面向中职生源进行招生试点,从而导致自主招生的专业吸引力严重不足。
(三)招生录取成本高,录取率较低
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与普通高考的要求基本相同,无论是规格还是保密要求都非常严格。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对招生宣传、考试材料的审核、准考证发放、命题、试卷印制、组织考试、面试、评判、录取与公示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招生录取成本很高,个别高职院校每年自主招生生均成本已达1500元。[6]但纵观近几年的录取比率,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仅六成左右,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3年也只有4成多,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采取大幅度提高录取人数的方法才能保证计划数量。调查所知,工科类专业的录取率远低于文科类专业,有些工科专业计划招录40人,实际录取最后只有6-8人,根本无法独立编班。2012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4个工科自主招生专业,有3个因录取率低而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四)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技能考核比重低
“文化基础测试自主命题+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是广东试点自主招生改革院校的主要选拔模式。[7]文化基础测试命题从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实际运行来看,基本上都是各校自行组织,采用清一色的小高考形式,即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混合在一套试卷中进行考核,有的还增加了部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但各校在命题题目上各不相同,考核重点也不一致,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科学性与针对性明显不足。综合素质评价与技能考核,4所市属高职院校主要采用面试形式进行,受制于时间与人数限制,每人面试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5-10分钟以内,相对较短。面试常采用自我介绍、回答问题、作品展示、才艺展示、技能展示或技能简单操作等形式。由于缺乏针对性、全面详细的评价标准,面试试题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造成考官彼此间评分差异较大,面试过程难以做到客观与公正。与理论考核相比,实践技能考核仅占30%,且直接采用面试形式,难以体现自主招生的特色。
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进策略
广州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面临的问题既有所有试点高职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广州区域性的特殊问题,共性问题可以采用统一的改进思路,个性问题则必须结合区域性职业教育特点针对性改进。从中高职衔接出发,依据以上调研与分析,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科学性,探索符合广州高职教育实际的自主招生模式,特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与专业数量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从全国范围来看,面向中职生源自主招生的院校目前主要是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其他具有行业特色或一定办学水平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未被纳入自主招生范围。随着自主招生效益的显现,未来应逐步让所有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此外,应适度增加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每年招生中职生源的比例,首次申请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原则上控制在5%-10%以内,已经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原则上控制在10%-20%以内。随着多元化考试制度改革的推进,每年招生中职生源的比例试点高职院校也可提高到30%左右。
在自主招生专业选择上,应适度扩大招生专业的数量,原则上应占各试点院校招生专业总数的10%-20%,个别院校根据实际也可提高到20%-30%。自主招生专业应该以工科类为主,选取与区域性主导产业紧密对接的紧缺专业或试点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文科类专业适度控制总量,鼓励现代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等与第三产业密集度高的特色专业进行招生。严格限制试点高职院校选取普高招生困难的专业参与自主招生,以提高自主招生专业的吸引力,公平地给予中职学生选择报读优势专业的机会。
(二)组建联考联盟,降低录取成本
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可依据地缘聚集或互补优势,也可根据招录专业的同属性或相近性,自行组织或在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下建立联考联盟。联考联盟成员最低不能低于2个院校,最高以本省高职院校总数为限。联盟内成员在综合文化知识考核上采用统一试卷,在同一时间统一考试。联盟内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招录专业的,其专业综合理论考核也采用统一试卷,在同一时间统一考试。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的命题可以委托专门的考试机构进行,也可以由联考联盟牵头院校独立完成或联考联盟成员共同完成。在招生宣传上,建议联考联盟统一印制宣传材料,由各成员按区域进行统一宣传。2014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2家高职院校结成联考联盟,共有一套综合文化知识考试试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命题成本支出。
自主招生试点比较好的区域,比如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也可以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的技职院校的招生改革经验[8],由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考试机构、政府、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自主招生联考联盟中心”,全权负责办理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命题、测试、成绩处理以及各招生院校信息查询等相关招录业务,实行“招考分离”,降低各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的招录程序,减少费用支出。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加大技能考核力度
试点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文化基础知识联考+职业素质面试+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模式。文化基础知识联考可以由省教育考试院或联考联盟统一组织实施,职业素质面试和专业技能测试由各试点高职院校自主确定,既保证拥有统一的测试平台,又给予高职院校招生选拔的自主权,符合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初衷。综合文化知识考核要改变现有的“小高考”形式,突出艺术人文、数学基础、生活英语、科学常识、信息科技、心智礼仪、团队管理、生涯规划、时事政治、基本写作等方面考核。[9]专业综合理论考核要突出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职业素质的考核多以面试方式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认可热爱程度、职业倾向以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专业技能测试主要以实操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对于自主招生而言,面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完善和规范面试流程,合理确定面试时间,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特色应该是专业技能考核占据较大比例。以广东省为例,综合文化知识测试、专业综合理论测试、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考核三者的比例目前是4∶3∶3,技能考核的比重偏低,建议三者的比例采用3∶3∶4,如中职考生入学测试的总分为500分,则综合文化知识考试满分值为150分,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满分值为150分,职业素质和技能考核满分值为200分,以突出技能考核所占的比重。
(四)组团式发展,完善自主招生模式
2011年底,我国已组建有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5600多家企业参与,涉及43个行业,覆盖30%的中职学校和80%的高职院校。[10]2013年底,广东省职业教育集团也达39个。在自主招生上,各职教集团内部可以统一命题,统一安排文化基础知识考试;各高职院校可以联合集团内企业共同组成面试小组来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可以委托集团内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以选拔出既符合企业需求又符合学校要求的优秀生源;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集团内部可以尝试开展中职毕业生在职学习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试点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上要适当向集团内中职学校倾斜。
广州教育城是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期将于2015年落成,首批13所院校采用“组团式”入驻,分为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工程组团、工业制造和信息化组团;二期工程将在2016-2020年全面铺开,再进驻11所职校;2020年后持续发展4所职校。广州市属高职院校要以教育城建设为契机,创造条件先后入驻并参与组团式发展。借鉴以上建议,教育城内试点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采用统一的文化基础知识试卷,同一时间开考;选取与广州“9+6”主导发展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进行招生;扩大招生人数,在生源上向组团内市属中职学校倾斜;与企业、中职学校合作,实行非全日制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招生模式等,进一步完善广州市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
注释:
①广州市中职学校基本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教育局统计年报。
②表2数据来源于各学校主页学校介绍栏目。
③这里的自主招生计划数包括面向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招生名额和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的招生名额。
④数据来自于各学校招生就业处网站、其他招生信息网站以及各学校招生处提供的信息。
⑤数据来源于各学校招生办,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以专业方向为主,这里省去了专业方向名称。
⑥2013年广州市中职应届毕业生总数约为42000人。
参考文献:
[1]高飞.高职自主招生入学测试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0-92.
[2][7]郑若玲,朱贺玲.探微与创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解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63-67.
[3]丁建洪.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问题与策略——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现状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8-12.
[4][6][10]赖晓琴.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44-48.
[5]戴成林,张洪华.中国高职对口招生政策新进展[J].高教探索,2011(5):122-126.
[8][9]李立峰.我国高职院校多样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析——以上海为例[J].考试研究,2014(2):29-37.
(责任编辑 刘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