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常州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研究

2015-04-29 06:29周向东刘东皇刘凡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常州

周向东 刘东皇 刘凡

摘 要:装备制造业是常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传统装备制造业面领着向高端化发展的挑战。在介绍常州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常州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为推进常州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制约因素;常州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63-05

201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 3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 17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8%,制造业对常州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装备制造业是常州传统特色的重点产业,然而传统装备制造产业面临转型升级,[1]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对常州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常州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基于价值链攀升价值链的高端,常州装备制造业能否成功攀升到价值链的高端对常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常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市五大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之一,也是常州工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积累了较多的工业资产、较高科技含量的研发能力、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2]结合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本文主要从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含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5大类对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优势产业鲜明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常州就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并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与苏州、无锡共同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装备制造业历来是常州市的传统和优势产业,经过了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和各方努力,已形成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体系。工程机械行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太阳能光伏制造业以及基础装备制造业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知名度。涌现了一批以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主组建的常林工程集团,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代表企业。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常州市制造装备业的总产值从2009年的1 932.3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3 252.8亿元,2010年到2012年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5%、188%、78%。从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电气机械器材、专用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器材所占份额较大,所占比例分别为493%、16.9%和151%。从行业的增速看,2010年到2012年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9.4%。其中,通用设备年均增长率为-0.67%,专用设备13%,交通运输4.7%,电气机械器材29.6%,仪器仪表191.7%。从表1也可以看出,常州装备制造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普遍大幅度的增长后,一些行业在2011年和2012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但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仍然呈上升趋势。2012年,常州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6.3%,装备制造业在常州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企业效益增长变缓

常州装备制造业实现的利润从2009年112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85.7亿元,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92%、24.3%和-10.7%,年平均增长率209%。其中,通用设备年平均增长-0.3%,专用设备29.9%,交通运输设备30.1%,电气机械器材20.7%,仪器仪表311.2%。除去通用设备制造业为平均负增长,其他都实现了两位数,仪器仪表制造业创造利润甚至是超过三位数的增长率。装备制造业在三年间实现利税分别为240亿元、305.5亿元和29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27.3%和-4.3%,年均增幅20.7%。2012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1.8%,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0%。具体见表2、表3。

从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电气机械器材、专用设备、交通运输等三个行业创造利润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40%、19.1%、18.3%,其共计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77.4%。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的常州,装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主要指标占全市经济比重较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声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支撑。看到常州装备制造业取得的成就及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常州制造业虽然具备较好的优势,但量大质弱,技术含量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

二、常州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常州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也即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装备)制造业的攀升价值链的高端,对常州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制约常州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思维薄弱、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相对落后、高级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提升等。

(一)技术创新思维薄弱

在长期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常州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对外资企业一定程度上的技术依赖和渠道依赖,伴随着多年来招商力度的不断增加,常州的外资企业数目在不断增加,产出也相应提升,但制造业高科技领域实力并没有得到显著加强,且对国外技术和品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由于装备制造业长期沿着低端制造、低人力价格、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的路径来获取利润和增长,要想在装备制造业上取得技术突破、产品品牌的确立等产业链的升级,将面临创新力薄弱、成本巨大等难题。从发展趋势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该走的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不仅要求企业有所作为,更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能力等。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革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以及较长的研究开发时期。在利益驱动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更多关心的还是现有产品本身的市场发展趋势,而非自主创新,从而导致政府的支持和企业本收的投入有限,仍然延续“投资和规模扩张、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产业集中度不高、利润微薄”的发展模式,使得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低端制造的状况。

(二)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相对落后

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保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其中,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是创新的基石。常州的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使得装备工业的基础机械、机械基础件的发展相对落后,对外依赖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在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机床、仪器仪表等基础机械产品,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质量性能不高。而高精度、超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精度、可靠性、工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仪器仪表产品的成套率低,可靠性指标低,敏感元件的质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品种总量供应不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常州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障碍。

(三)高级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产业升级取决于多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相比,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相对高端化,如高层次的人才、技术、交通、金融、教育、管理等。一个地区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强大而又持久的产业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常州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全国综合性或专业性知名高校,以职业技术类学校为主,技术工人数量较多,水平较高,但缺少高端研发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更加缺少的是熟悉全球业务的运营管理人才。科研机构数自2006-2010年呈下降态势,科研开发从业人员,特别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增长缓慢。近年来,虽然企业已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但限于目前成本高涨的压力,用于研发的投入有难以继续增长的迹象。常州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尚无一家外资银行入驻。

(四)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提升

常州装备制造业虽然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关键技术领域还需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在引进和培养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同时,也要完善区域内的产业配套机制。与其他消费资料制造业或一般装备制造业相比,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装备的产业链较长,需要跨行业配套机制的建设。如果产业链中某一个环节的技术和制造薄弱,就会导致产业链的发展受阻,从而影响到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伐。这在全国具有行业集聚特点的常州工程机械制造,特别是在液压系统、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上尤为明显,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常州工程机械行业的纵深发展。同时,如果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配套涉及范围过大,会对产品成本和配套供应的保证产生不良影响,如供货周期长、采购成本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终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三、推进常州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正朝着价值链上游发展。[3]然而,推进常州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使之攀升到价值链的高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创新发展模式外,不仅需要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培育龙头企业,也需要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应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人才、金融、公共服务等环境。

(一)创新发展模式

正确的发展模式是常州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转化的重要基础和成功的保证。如果继续延续低端制造、低人力价格、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产业竞争力的下降,不符合国家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长期目标。从整体上看,常州的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常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装备制造业要逐步完成向高端化转型的过程,因此,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空间广阔。装备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时机,根据工业化发展形势、企业形势、市场形态的发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开辟新的发展模式,主要从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生产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完善管理等方面入手,开发高效、高能的发展模式,从而替代目前的低效、低能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传统的交易经营模式升级为以品牌营销为主的现代交易发展模式。同时,适应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需要,使装备制造业成为吸引投资的行业,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将装备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企业改造成为服务型的制造企业,从低价值链环节迈向高价值链环节,最终完成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

(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推动常州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进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协调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来推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为实现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政府要给企业灌输合作创新的理念,组织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标准联盟等新型产业合作,加强行业间、地域间的关键技术合作与开发。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形式,将科研与常州重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相结合,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支持企业通过专利申请战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以及现代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整合性,使得企业仅仅依靠本身的能力很难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企业间的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同时,实现合作各方创新资源的共享,缩短研发周期等作用。

(三)培育好龙头企业的

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程离不开大规模龙头企业的培育。[4]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首先都是从发展大型集团企业开始,这些大型集团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方向,同时还可以组织和领导尖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大型工程的建设。常州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时,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适时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此外,应完善产业链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发展,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向外发展,参与海外的市场竞争;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的合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实行产业集约化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集团企业。

(四)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在行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主动的根据发展的需要调整相关政策,为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改进与产业升级息息相关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等,尽快形成促进企业创新和投资的优良环境,并引导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高端产品、高端环节转移。

在产业政策上,主要是促进产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产业链的形成。在产业技术的发展上,将重心放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上,主要体现在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推动资金流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和市场推广。财税政策要发挥引导其对高端制造业的资金支持作用,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采购支出的支持力度。鉴于投资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应该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的发展过程。在人才政策上,首先要积极培养富有创新能力、掌握现代设计理念的高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利用地方优势引进高素质的装备制造的技术人员,为常州的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土地政策则要加强土地供给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等。总之,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支撑和保障体系,为常州装备制造业实现高端化的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迟.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J].经济纵横,2013(1):86-89.

[2]刘伯超.常州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18-20.

[3]2012全球制造业展望[R].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12.

[4]孙韬.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5):38-41.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常州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