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摘 要: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及原因,然后提出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上的要求和标准,最终提出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党员;合作精神养成;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0-0035-02
合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中的作用,分析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注重从源头上研究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上的要求和标准,探讨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现状
所谓合作精神,是指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地与他人合作,以集体利益为重,懂得求同存异,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共同协作的意愿和作风。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校园、班级文化活动等方面,有时表现出合作精神的缺失,大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合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合作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只考虑个人得失,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高校需要及时认识到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制定出相关的培养方针,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养成,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养成的作用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各高校自身的和谐,深深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的脚步。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威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要积极调动他们在学生中“树”“带”“帮”几方面的优势,有效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1.“带”字当头,做合作精神的先行者
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党员充分展现其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检验其能否坚持发挥自身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党员应该多在实践中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先进性,在各个方面都起好带头作用。同时,学生之间的相处更为频繁,可以通过学生带动学生,实现“不教而教”的目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学习之外,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并以此来感染其他学生,争做有合作意识的优秀大学生。
2.“树”字为先,做合作精神的体现者
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中具有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群体,应该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精神,为构建合作型校园树立良好的导向作用。这将发挥出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3.“帮”字为先,做合作精神的践行者
当代高校中,一些大学生对现实社会存在着很多困惑,对未来更是一片茫然。因此,合作精神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党员需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与有困难的学生合作,从各个方面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缺失的原因
1. 重智育轻德育
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满意,而认为部分大学生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较差,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这也体现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学校教育长期重智育轻德育,因此,大学毕业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比较欠缺。
2. 竞争与合作认识的偏差
要重视竞争与合作。大学生党员对待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只想着竞争后结果的价值,就可能忽视了合作比竞争更为重要。现在社会更加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努力创造合作中竞争的双赢局面。
3. 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各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有时十分容易产生自我膨胀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与人合作方面更是缺乏主动意识。
4. 理想与现实带来的冲击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走出“温室”,走向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此时,他们很容易在理想与现实产生偏差,学业上的压力、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打击使他们很容易感到失望和焦虑。如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直心存芥蒂,将所有人都视为竞争对手,必然会影响到与人的正常交往活动。
四、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培养的具体途径
1. 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是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全面、系统的内容都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状况来确定的。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以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的形式启迪大学生党员,为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增强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培养的自觉性。
2. 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合作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集体活动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同学之间应该多进行沟通交流,在交往中分享彼此的心路历程。合作精神的实质就是互相帮助,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才能改善自己的合作意识,从而摒弃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作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3. 引领大学生党员切身参与班级建设
班级是大学生党员成长的重要地方。班级成员之间只有在心理上彼此认同,相互默契配合,才能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班级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支持,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有效地加强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意识,激发合作精神的养成。
4. 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及团队建设
若要让学生党员在大学生合作精神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需要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考察培养以及后期的教育管理等环节入手,制定各方面相关规章制度,构筑全面完善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
5. 积极鼓励并开展多样化团队合作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1)班集体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班级活动的统筹安排十分重要,这既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又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并从中学会关心彼此。(2)组织大学生党员不定期地参加校园各项体育文化活动。(3)加强班级与班级、院系与院系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高校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工作
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地交流与沟通,十分注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切实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合作精神,为大学生构建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加强自身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这个社会的有才能、善合作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振中.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1997(2).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