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宗教活动逐渐向高校校园渗透,部分境外宗教势力已严重侵蚀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把抵御和防范某些有不良企图的组织利用宗教向校园渗透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特点和方式,建立抵御和防范机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宗教渗透;防范机制
【作者简介】 刘保庆,河南中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D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1-0063-02
随着近年来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境外部分宗教势力逐渐向高校校园渗透,部分不良组织、邪教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入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应当把抵御和防范境内外有不良企图的组织利用宗教渗透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健康地进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一、境外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消极影响及渗透方式
1. 部分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进行渗透的消极影响
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一方面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具有自主意识强,但独立能力缺乏;情感丰富,但控制力稍弱;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辨识力稍差等鲜明的特点。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中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某些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新事物好奇等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向校园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向大学生灌输西方所谓的民主和价值观,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政府的图谋。
2. 目前宗教向高校渗透的主要方式
(1)利用大学讲坛、课堂进行有意识地渗透。高校极个别教师从海外留学归来,受所在留学环境的影响信仰宗教,回国后,利用大学讲坛、课堂讲课等机会,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有关宗教方面的教义等内容。
(2)利用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等特点进行拉拢腐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身边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建立新的交际圈。某些别有用心人士打着结交朋友的旗号,散播非法宗教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播给大学生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3)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形式进行宗教宣传。在一些贫困地区,某些组织假借援助,使人们相信他们的博爱、善良、友爱。在此基础上,利用人们的信任和感恩之心,展开非法传教活动。
(4)信教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小成长在信教的家庭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父母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影响,在父母的影响下出入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
(5)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价值观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交往平台逐渐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快捷渠道。宗教组织利用新兴媒体传播的及时性、隐蔽性、广泛性,使境内外宗教势力向高校渗透呈现出内容海量、手段多样化、对象高学历化的特点。
二、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内外非法宗教渗透的基本原则
高校必须把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渗透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点工作,重视和警惕部分非法宗教向校园的渗透,既要遵循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又要结合其渗透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抵御和防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1.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了教育要与宗教相分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宗教的传播时不得妨碍国家教育活动。这就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要求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学生,同时也不得强迫学生信仰宗教;任何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及其它教育场所打着教育的幌子,从事传播宗教的非法活动,也不能利用学校的课题、讲坛等对在校学生灌输宗教思想,举行宗教仪式。
2. 坚持疏导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等方面遭受挫折,为了寻求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而转向宗教信仰,因此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的渗透应当先从学生自身入手,对学生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及时予以疏导、引导和教育,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指导,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坚持疏导和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原因,把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心理需求和学习上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目标。
三、高校阻断境外宗教向校园渗透的对策
1. 发挥高校课堂教学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为目标,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五性”特征,深刻分析近期在我国发生的宗教事件,做到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相联系,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2. 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的优势,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培养
第一,要加强高校团校、党校在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宣传阵地的作用。团校、党校是大学生中先进积极分子的聚集地,加强对他们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刻分析当代世界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思想,帮助他们认识民族宗教领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发挥他们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示范和榜样作用,提高大学生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效果。
第二,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净化校园环境。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的校园文化,让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成为吸引广大学生的育人“磁场”,让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得到熏陶、素质得以提升;重视学校的党校、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创新共青团工作机制,增强学生党校、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经常举办各类有益的活动,使其成为素质教育能量库。
第三,要加强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新闻在学校形象宣传、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环境。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管理,实行一会一报制度。邀请方、主办方应认真了解拟邀请报告人的有关情况和报告内容,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应具体说明报告人身份、报告主题、人员规模等情况。做到会前、会中严格把关,严格审核,严格纪律邀请,以净化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
3. 建立健全的校园防御境内外宗教势力渗透的预警机制
要建立畅通的宗教信息预警机制,对校园内有关宗教的活动等有关信息进行及时搜集、分析和跟踪。高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和合作,密切关注校内外宗教活动信息的特点和形势;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对学生的档案和思想进行跟踪和分析,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作出全面分析和准确研判,使高校掌握抵御与防范境内外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的主动权。
4. 建立完善抵御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宗教势力校园渗透的组织制度
教育和培养一批由教育专家、学生工作教育与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为成员的高校防渗透队伍,提供组织保障;在学校的各部门之间以及校内外各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形成防渗透的合力,加强对宗教渗透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宗教容易渗透的领域的监控。
参考文献:
[1] 图娅.新疆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机制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2).
[2] 顾建平.高校抵御与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
[3] 徐连栋.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防范和抵制宗教向校园渗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4] 李涛.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5] 闫科培.对于抵御宗教向校园和未成年人渗透的几点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