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王国

2015-04-29 07:26:38李晨霞
大观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文化意蕴

李晨霞

摘要:我国竹木资源丰富,中国人喜竹爱竹,形成独特竹文化意识,本文就竹子在使用价值、人文价值、文化意蕴等方面阐述我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关键词:竹子文明;实用价值;人文价值;文化意蕴

我国竹子分布面积广大、种类繁多而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因此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1]。中国人和竹子已相互依偎生活了数千年,国人喜竹爱竹,竹文化意蕴丰富而独特。

一、实用价值: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中国人从古至今对竹子的开发和利用极尽所能,无所不及。据考证,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表明此前竹子已经为人们研究和利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这首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时代古人狩猎将竹竿截断,制成弹弓猎取的过程。商代竹子已广泛使用,如竹笔和竹简,特别是竹简,在纸张没有大量使用之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记载中国文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纸张大量使用后,竹子又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天工开物》就详细记载了竹子造纸的过程。在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中竹子功不可没。晋代《竹谱》一书,记载了竹的种类和栽培历史,以及三十多种竹子的具体用途。

衣:竹子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和竹伞。当今竹纤维衣物制品作为天然纤维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集健康、环保和美观于一体的新型健康服装。

食:《诗经》载“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食用竹笋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竹荪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还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少量竹子开花结成的竹米,《本草纲目》曾载:“竹米,通神明,轻身益气”,被誉为“绿色食品之贵族”。竹叶含三萜类物质、芦竹素、白芳素等,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作用。竹茹、竹沥、竹黄、竹荪,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人们又研发了竹饮料、竹子酒和竹子醋,竹子食用开辟了很多新领域。

住:小到竹签、竹筷,笤帚,大到竹帘、竹席、竹床、竹桌、竹椅,竹柜等等,竹制品在百姓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古人用竹子搭建房屋和茅舍,建造竹楼居住,著名的有汉代甘泉宫竹宫、宋代黄冈竹楼。人们还常用竹子做围篱墙垣,防御盗寇,注重发挥竹子的防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当今人们利用现代工艺把竹木打碎复合压制成竹门、竹木地板,竹木家具,竹子成为重要的绿色环保建筑装饰材料。

行: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正如苏轼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二、人文价值: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古人注重修身养德和人格培养,文学创作上喜欢比德于物,把自然事物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因为岁寒而不凋把它们比德于君子,寓以正直长青之意,表达景仰之情。又如梅、兰、菊、竹被誉为“四君子”,与梅同疏、与兰同芳、与竹同谦、与菊同野,点出了不同的花具有不同的德行情性。这种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手法,使表达蕴藉而且生动,寄寓了深刻的人文意蕴。

正因如此,竹子在中國人眼中不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常作为人格力量和人格理想的象征,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象,它成了虚心、正直、高洁、坚忍不拔等君子象征。白居易《养竹记》曰:“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性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清代郑板桥《竹石图轴》题云:“盖竹之体,劲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表现了竹子的孤高、坚韧、洒脱的情怀,“竹劲”、“坚多节”等竹品也成了他自己人格的象征。

“竹未出土之前便有节,待到凌云总虚心",竹子中空有节常被人引申为节义、气节等意义,儒家文化注重培养文人的人格和气节,西汉苏武手持竹节出使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始终不弃,捍卫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竹子凌霜傲雪四季常青,不屈自然恶劣环境,北宋官员王禹偁直言进谏,不屈于权贵,被贬黄州,撰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竹楼成了他洁身自好的人格和高远情志的载体,有着浓郁竹子情结的中国古代文人正是借竹表现自己的崇高人格和节操。

三、文化意蕴: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文学方面:竹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赞美竹的诗歌和文章不计其数,如谢朓《咏竹》“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表达了对竹子的无限赞美之情。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切景语皆情语”[2],描绘了清幽、恬淡闲适之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应之美。苏轼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3]表现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绘画方面:古往今来不少书画家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大量画竹的佳作,为竹文化平添了艺术光彩。五代之后画竹渐成风气,如五代的徐熙善画竹,他的《雪竹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北宋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奉为墨竹宗师。苏轼一生爱竹,与文同为好友,常切磋画艺,他总结出了“画竹必先成竹于胸”的绘画理论,为许多墨竹画家所趋尚遵循。元代赵孟頫墨竹枝叶分披,清逸潇洒之姿为人称颂。清代郑板桥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他画《竹石图》 并题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既赞美竹子顽强执着的品质,又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园林艺术方面:中国竹文化意蕴深厚,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竹子造景的园林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北魏时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唐宋时期我国竹子园中造景进入了鼎盛时期,王维的“辋川别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园”等为后人所熟知。明清时期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清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作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现代园林充分借鉴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并巧妙运用竹文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可见,竹子在我们中国无论是物质利用层面或者是精神文化意蕴层面都发挥了极大作用,我们国家无愧为“竹子文明的故乡”、“竹子文明的国度”。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3.

[3]苏轼.苏轼诗文: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文化意蕴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浅析人文视角下的喜剧节目价值挖掘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00:41:57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体现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5:49:38
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17:59:24
言外之意话“红”色
考试周刊(2016年27期)2016-05-26 19:10:11
论初中数学课堂人文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3:06:04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考试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