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2017-01-05 16:24王艳琦
关键词:文化意蕴壁画艺术

王艳琦

摘 要: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佛教的一个派别,在我国境内,仅在滇西南地区流行,而云南地处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心,这一区域的政治结构、社会关系、文化艺术的构成都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壁画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特有的建筑装饰绘画,普遍分布于南传上座部佛寺中,也称其为“经画”,它以宣传佛教教义和社会风俗道德为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形成了特殊的糅合着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故事和傣族人文艺术风情的独特艺术,具有浓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特色和本土艺术文化风情。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作为宗教美术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物化形式,其演变传承、生存发展深受云南傣族本土民俗和社会形态的影响。而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傣族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艺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支撑作用十分重要,并对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地方艺术特色和民族宗教文化、边境文化交融颇有裨益,丰富了地方旅游文化,满足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旅游产业、文化交融的要求,突显了多元文化的特性。

关键词: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75-03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是寺观壁画的种类之一,也称之为“经画”,主要绘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庙的墙壁、佛龛、照壁、回廊、天花板、雀替等木结构上,内容涵盖佛经内容、舍身行善、生活劳作、社会风俗、民间传说、自然景观、花鸟纹饰等。风格淳朴浪漫,手法写意自然,具有宗教传播和道德教化作用,这一宗教美术形式的题材和内涵不同于普通壁画,是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产生、传入、糅合而发展并繁荣起来的,具有普遍的受众群体和强烈的布道传播本质,并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的起源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3个佛教支系的一个分系,又称小乘佛教,它是古代印度佛教的分支,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中国云南、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6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这个区域共融共生的文化血缘基础。在这个区域内,居住着多个跨境民族,其建筑、民俗、服饰、社会结构、宗教习俗各不相同,并最终融合各地区文化和民俗形成神王合一、神人合一、梵我合一的多元宗教文化表现形式。

约公元7世纪初,佛教在印度诞生了,之后分化为北传和南传两大支系,公元11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自缅甸和泰国通过民族文化边境交流进入云南,成为中国云南与境外许多相邻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信仰宗教,并逐渐在湄公河次区域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共同的信仰和同源语言(藏缅语族和裸罗语)使得云南边境民族(傣族、拉祜族、阿卡族、栗僳族、克伦族、何孟族、缅族)与境外民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的血缘。据一些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有跨境民族16个,为全国数量之最,这种长期以来在宗教传播、文化交融、通商、通婚等社会关系下形成的跨境文化模式是云南省傣族聚居地所特有的,聚居在此的百姓们彼此之间有天然的文化和族源认同,即使身在不同国度,也因为共同的信仰、熟悉的艺术文化氛围和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彼此亲近,为跨境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对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并以极大的热情和信仰修建了大量主要以佛塔和佛寺为主的宗教建筑。生活在云南边境线上的傣族即是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境外傣族有亲密的“族缘关系”,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而据《佛陀之教史话》记载,佛教自泰国勐润经缅甸景栋传入西双版纳地区,建立了第一所佛寺——袜坝姐,其时为公元661年,祖腊历纪元前二十三年。后傣历931年,公元1569年,缅甸公主金莲嫁入西双版纳,缅甸国王曾派僧团入滇传教布道,这充分说明了云南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境外佛教传播的关系。而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与本土原始宗教发生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糅合了本土宗教艺术文化精髓,并逐步取代了原始的本土宗教,成为傣族聚居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14世纪之后南传上座部佛教逐渐遍及云南省西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2004年5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统计,全州100多万人口有信教群众30余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0%,其中约99%的傣族、布朗族人口信仰佛教[1]。西双版纳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州,达到了村村寨寨建佛寺立佛塔的昌盛景象。

佛寺通过弘扬佛法,普及知识文化,形成与境外民族共融共生的文化血缘,其功能已超出了宗教上的纯粹意义。同时,佛寺也是信教百姓的精神寄托,在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人民聚居的地区和村寨,佛寺是赕佛的主要场所。赕佛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的宗教活动,“赕”即祭献,南传上座部佛教宗信佛祖原始说教,奉行四谛、八正道教义,坚持自我救赎的修行的阿罗汉果,而“赕”即是这一修行的方式之一。在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建屋农作等很多的活动和行为都要向佛祈祷和请示,因此,在佛寺和佛塔上精美绝伦的壁画不仅起到美化建筑物的功能,还是一种信徒赕佛艺术化、形象化的载体。这些壁画内容取材通俗广泛,其装饰纹样、构成方式、内容题材,已被共同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所认定、接纳并取得共识。而多元化的题材不仅丰富了宗教自身内容和内涵,也以艺术本土化的方式来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和佛学思想,并以最基层群众为传播对象,效果深入而广泛。这些壁画构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政治、艺术、文化、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次区域内跨境民族族源认同和艺术文化认同的元素。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以“活态”存世并不断延续,云南景洪、勐海、勐腊、芒市、瑞丽以及澜沧、孟连、景谷等县有许多自20世纪40年代就留存下来的精美壁画,面临着年久失修和损毁的危机,而当代社会传统民艺民俗的缺失、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更替、旅游业的发展都与其变异、消亡、复归发生密切联系,其传承和发展仍需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扶持。

二、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魅力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傣族艺术文化生活的核心,壁画作为宗教产物深受其影响,佛教故事和本土民间故事是壁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表现题材,作为宗教文化艺术的物象载体,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与民间美术、习俗融为一体。其形式包括:绘画、浮雕壁画、金水漏印、彩绘、镶嵌壁画(色石子、陶瓷片、有色玻璃、料器、贝壳、珐琅、宝石、螺钿),以绘画为主的粉墙壁画型为主的线条勾勒填色法和以绘画工艺型为主的金水漏印两大形式最为常见。

在佛教两千年发展的历史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画师均擅长以佛本生经、地狱变相与戒律和民间故事等来创作壁画,其取材极为广泛,佛经教义、民间故事、生活劳作、农牧生产、自然景观、花鸟纹饰、车骑出行、家居案次都涉猎其中,以佛教典籍为内容题材的佛像造像及佛祖布道讲经题材更是多见,它们不仅是宗教典籍,还是一部韵味久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影响力深远的民间故事集。作为这些壁画的创作者,画师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百姓,他们有些是农夫,有些是出家修行的佛爷,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全凭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切身的体验,加上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文化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画风构图出挑而别具一格,色彩奔放写意,手法浪漫天真且朴质自然,线条流畅疏朗,疏密有致,不拘泥于既定形式,与中原地区建筑的和玺、苏氏、旋子彩画的严谨、细腻、规范、工整相比,显得尤为超脱自在。以线描的情趣,泼放的色彩之美将经书教义中不可见的天堂地狱与世俗生活浑然天成的糅合在一起,并非刻板简单的脱离世俗生活去凭空虚幻一个神灵世界,而是将其描述的活色生香,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既充分保留了本土绘画和民间工艺特色,又观照现实与生活,以佛教故事和世俗道义入画,有着夸张传神、富于装饰、应物赋形的特征,使观者顿感亲切。反之,纵然技法高超,严谨细腻,渲染致周,脱离了熟悉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难深入人心。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正是以质朴概括、本土化的民族风格、富有哲理的内容广而流传,它是宗教艺术与民间美术最亲密最朴实的结合,它们构图充实饱满,笔法拙的浑厚古朴,意境巧的灵活变通,以独有的魅力传递着完美、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愿景。这种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在这种自由发展的过程中,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绘画风格很快就从早期的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下转化出来,向本土化演变,最终形成了二者兼备而以民族特色为重的风格。这些壁画传递出丰富的精神世界,用生活中常见、可理解有美感的东西和形象来表达宗教的信仰和激情,让百姓感受宗教的存在与力量,传递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对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的百姓和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百姓们从中找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从而吸引并获得情感的共鸣,焕发他们对宗教的热忱,从而成为增进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从宗教传播和艺术文化的角度上来说,它也将进一步促进并发扬傣族的传统艺术文化,丰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内涵。

三、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的文化意蕴

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作为宗教文化艺术的物象载体,与民间美术、习俗融为一体,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媒介,它起到了国际的文化、艺术、经济的纽带作用,沟通了多个跨境民族彼此之间的血缘情感,将民族本土文化和宗教艺术完美融合为一,营造了一个无障碍交流的宗教生活环境。当它作为建筑装饰元素被广泛运用到物质与精神这一层次时,和当地本土人文产生有效的共鸣共融现象。它的存在既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它多样的风格不但展示了民族艺术的丰富,还体现出深厚的文化、艺术、美学意蕴,并呈现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素质,伴随云南傣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信仰的意蕴

宗教本质上是人类在对抗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由历史沉淀出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并随之衍生出为之服务的崇拜体系和礼仪活动。在我国滇西南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区,赕佛和以宗教为主题进行的造物活动不仅非常普及,也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民众的生活核心,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即是一种物化的宗教艺术形式。佛教故事、宗教典籍、民间传说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丰富的艺术表现题材,工匠艺人以这些题材入画,来表达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景,让受众百姓感受宗教的存在与力量,传递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对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集合了宗教教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劳作、出征作战等题材的写真,这些多元素题材不仅丰富了宗教自身内容和内涵,也通过本土化民族化的方式来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和佛学思想,并以最基层群众为传播对象,效果深入而广泛。其宗教宣传方式和16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中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像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形象化的艺术形式为了对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读懂教义经书的普通老百姓进行宗教沁透,通过对建筑的气氛渲染和图像色彩的营造,使受教群众对宗教的兴趣和感受都表现为具象,其影响力及感染力都远胜于枯燥的讲经布道。同样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以其艺术化、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对本土民众和跨境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作用影响是全方位的,高度弥散性的,其影响也更深刻、广泛。

(二)思想的意蕴

傣族是滇西南地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群体,傣族人民的思想素质、文化心理结构是由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本土神话传说、民族习惯为主而构建的,社会的运转与维护也以此为轴心,因此,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图案中可以看到以这3个部分为主的创作。傣族人民亲和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与万物和谐共生是傣族原生文化的精神特质,我们可以在傣族壁画图案中看到代表忠诚勇敢的大象,美丽高贵的孔雀,华美的植物,在这些动植物身上,倾注了傣族人民和谐、温情、爱的寓意。这些吉祥图案所蕴含的是一种社会普遍认知和行为规范力,调节维持着社会和人际关系,体现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在傣族文化中,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宗教教义、科学技术,都要以“善”和“美”为本源,提倡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净化心灵。

因此,我们可以从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壁画的结合中看到傣族社会最本质的思想意蕴和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最本质的内涵。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衍生出的若干艺术文化门类,都体现出南传上座部佛教已成为傣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力量。而傣族壁画所给予傣族人民的是强大的宗教感染力和民族血缘亲密感,将自身命运和社会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民族兴衰连接在一起。我们也通过南传上座部壁画触碰到傣族人民的思想意识、文化底蕴,了解到各个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实质和内涵。从这些佛教派生出的宗教美术,符合傣族向善的心理乃至追求美好人生的理想。通过营造这样一个理想的宗教世界,内养外修,追求至善至美,达到追求自我解脱。渗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傣族壁画在傣族地区经久不衰,构成了傣族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语言和精神同构。

(三)民俗的意蕴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民众所创造的建筑装饰艺术,体现了老百姓在生活劳作和宗教信仰活动中所蕴含的民俗意蕴,其装饰题材和图案风格把这种将生活和宗教完美融为一体的民俗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它从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它作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百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物化艺术,能给予信仰民众强大的精神世界凝聚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生活的“人文景观”民俗形象世界,能给予受众者潜移默化的教导。而傣族男子成年前都要入寺为僧,随着成年后还俗,又将在寺院中所学习的佛经和习俗带入百姓生活中去,这些宗教教义和习俗会变为日常生活行为的指南,信仰者都会普遍表现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爱慕和景仰,并成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世代传承下去,这些心理和习俗周而复始的循环着,成为傣族百姓对佛教文化社会价值的肯定。

这些壁画图案中所描述的佛经故事和民间故事丰富多样,耐人寻味,从中体现出浓郁的傣族民俗意蕴,并将这些故事和传说进行了广泛深远的流传,比如“嘎鹏”“维先达腊”“召西塔奥波”等故事的金水漏印图案被大量的印制在寺院中,其主题、造型都有着浓郁的宗教和本土特色,不拘泥于真实细节,大胆夸张。如“维先达腊”的故事就叙述了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寂静苦修以求涅磐,信佛积善以修来世”的宗教戒喻。其人物形象优美淳朴,植物造型丰富多变,以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散视构图法明快的突出了画面主体,以疏密对比和黑白平衡关系来求得画面和谐,在质朴单纯的意境中凸显宗教的魅力,并反映出傣族百姓的审美情趣,也是他们对宗教世界和现实生活美好向往的最朴素的表达,具有一种内在的民俗文化精神价值。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以华丽、强烈的色彩,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吸引着众多游人和研究学者,也见证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宗教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过程。在长年的岁月中,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边境民族血亲文化圈,促进了中国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而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所蕴含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对研究傣族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艺术文化传承与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对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地方艺术特色和民族宗教文化、边境文化交融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政.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1994,(02).

〔2〕王海涛.云南佛教史[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纸的艺术
帮壁画“治病”
言外之意话“红”色
因艺术而生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