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履悦
摘 要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汇集了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的原生态歌舞,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将带给您一种特定的、属于云南特有的视听享受。《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表现着云南各民族最地道的生活情态、生命意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关键词 原生态 舞蹈 人文价值
0引言
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遗产重要的共生宝库;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26个世居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山川雄奇,风景秀丽;这里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人居;这里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和谐相处。这是一块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是一座文化艺术的百花园,这是一个蕴涵宝藏的文艺富矿,这是一颗民族文化的瑰宝。
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因《云南映象》而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的画面构成、空灵悦耳的音乐、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云南映象》就是云南这座文艺富矿中的一些点滴和片段,杨丽萍与《云南映象》共同将这块宝石上的灰尘轻柔地拂去,让世人看见它的光。
1内容与形式
原生态音乐能否搬上舞台,原生态音乐离开发源、衍生、丰富发展的地域环境,通过舞台的方式得以再现,从其实质而言,阐述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舞台是表演的形式,原生态音乐是表演的内容。
(1)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在春秋早期就已经有了“文益其质”的见解,已经初步认识到文是质的表现,文对质起到辅助作用。孔子对文与质的关系做了全面的论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本来是对人格修养而言的,后来演变成为文艺创作和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文与质的关系上,还有其他一些观点:道家“非文反璞“,庄子认为“文灭质,博溺心”。
①黑格尔认为:从理论上可以把事物的构成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内在方面,即内容;二是它的外在方面,即形式;形式是外表,是“容器”,内容是材料,是装在“容器”里面的东西;没有没有外表的材料,也没有没有材料的外表;但是材料决定外表,内容决定形式,当内容发生改变,形式必然随之改变。”
②那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呢?是情感。无论那些音乐以外的因素是什么,它们都体现为情感。“情感在音乐中体现为动机、主题和音型,它们或者是单一的,或者是联合的和混合的”。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正是以情感取胜,在绚丽的舞台背景下,展现各族人民的真实生活情感,不论是谈情说爱,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劝事的歌,都是在共同生活中演绎而出的,符合人民审美要求的情感的集中体现,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集中体现出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凝聚着人民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如《高原女人歌》在《云南映象》和《云岭天籁》中都作为重要的部分出现,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带给观众的情感是相同的。而参加本届青歌赛中,我省选手演唱的《哭嫁调》,通过母女二人在女儿出嫁前夜的对歌,歌声悲喜交集,既有不舍,又有感恩;既有追忆,又有憧憬;既有叮咛,又有呵护,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女儿依依不舍的强烈感情。
(2)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编导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在全国巡回演出后,不但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在舞蹈界乃至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并且获得了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
那么一部舞蹈艺术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获得如此殊誉的呢,其原因是什么呢?只要欣赏过这部舞蹈艺术作品的有识之士,无不认为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除了其精美的舞蹈语音,舞美造型,舞台美术,舞台灯光等方面的设计外,更多的是《云南映象》所表现出的云南众多少数民族特有人文精神与人文内涵。《云南映象》是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一台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全剧以“日月”“土地”“家园”“神祭”“朝圣”五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从它身上流露出的强烈人文精神让广大观众与其产生了共鸣,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价值意义。
(3)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其中最典型的特点是把起源于民族,民间,流传与民族,民间的原始状态下的舞蹈,不通过过多的艺术加工,原汁原味地把它搬上舞台。用主创者杨丽萍的话说:“所谓原生态舞蹈,就是流传与民族,民间最原始的,土得掉渣的,在田间地头都能跳的舞蹈。”
(4)“人文”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一种原动力,即人类的大脑思维对大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应后所产生的原动力。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云南映象》中的整体表现
2.1舞蹈语言的体现
舞蹈语言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劳动说,一是祭祀崇拜说。我们不管是那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原始人类对大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应后,用肢体来表达某种有一定意义的动作语言。比如:《云南映象》中佤族舞牛,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冰峰舞,尼苏花腰彝族跳乐拍掌中的拜天、拜地、拜火舞等,舞者们用肢体语言自然地表现着少数民族的劳动、欢唱、爱情、图腾、宗教,而那种未经修饰的内心的喜怒哀乐,就洋溢在这样的生命历程之中,蓬蓬勃勃。无不都是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应后产生出来肢体语言,即舞蹈语言。后来又经过人类无数代人长期的口传心授发展保存下来。于是这些舞蹈语言就有了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形成各民族自己特有的人文精神。
2.2音乐与歌唱
音乐与歌唱是用来表达人类各个个体的喜、乐、哀、怨、嗔、怒、恨等感情的,是用来传递人类各个个体的感情信息。但是,他最早也是产生与对应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受的。傣族音乐、歌唱的似水柔情;藏族音乐、歌唱如冰山雪峰的狂风暴雪;佤族音乐歌唱曲调似伐木咚咚;白族音乐、歌唱像百灵轻盈跳跃;彝族音乐、歌唱犹如山林长鸣,猿啼虎啸。《云南映象》中各民族的音乐、歌唱,无不都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状况下的音乐与歌唱。这种原始生态音乐、歌唱,一旦经人类的吟唱就赋予了人类自己的感情,并且将各种不同感情通过了有一定韵律、节奏的仿声语言来传递人类自身感情信息。这种由仿声语言演变而来的音乐、歌唱加入了人类的感情信息,于是就赋予了这些原生态音乐、歌唱的人文文化,审美意象、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形成了具有人文精神的音乐与歌唱。
2.3道具与舞美
我们再来看看《云南映象》道具与舞美。一台大型舞蹈道具和舞台美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云南映象》把民族、民间的原始道具,原封不动地搬上舞蹈舞台却实属罕见。如佤族的木鼓、太阳鼓,牛头;哈尼族的芒鼓;彝族铜鼓,烟盒舞的烟盒,以及藏族的转经筒等,都是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些道具本身就蕴涵着各少数民族最原始,古老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例如:彝族舞蹈中的铜鼓,就是在云南楚雄出土的2000多前的原物复制品。佤族舞蹈中的牛头,不是人们制作的道具,而是真正的牦牛头骨骼。
3《云南印象》体现的人文精神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艺术,然而,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人类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可以说,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
(1)人文精神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这并不等于说人文精神没有“用”。“从根本上说,人文学科能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体系,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人文导向,从而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提高逐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
(2)《云南映象》的创作演出,体现了杨丽萍在原生态舞蹈创作上独创性、经典性、实验性的原则,通过这一个舞集的创作及成功,在舞台上建造着活动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无论从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角度预测,道路虽不可能情直遂,情景却是无限美好的。透视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经历了蹉跎与当今的辉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充分发挥艺术的作用,不懈的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品格、坚定民族志向,确立当代民族文化的科学发展观,坚信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国际性的理念,是唯一能引导我们为丰富世界当代文明宝库做出贡献,并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与辉煌之路。
(3)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人类社会的真正文明。为了保持人类的不断进步,就只有协调自身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实现现有发展的同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
(4)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云南各族人民,要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民族进步事业,要求我们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我省各民族长期生活聚居在一起,成为一个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的整体。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是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未来的力量和希望所在,各民族团结和睦,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人间奇迹;没有民族的团结,我们就会失去一切。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弘扬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倍加珍视民族团结,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团结和谐是各民族之福,发展进步是各民族共同的期盼。在新的征程上,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心无旁骛、加快发展,在七彩土地上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多彩的民歌传递.丰厚的文化信息[A].赵国平,潘彦文.向坝民歌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 李晓红.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6).
[3]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6).
[4] 杨娟娟.浅谈舞蹈学习、表演中的文化特点[D].北京舞蹈学院,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