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各种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强调读中悟写、以读带写,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以教材为依托,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创造和表达的机会至关重要。为此,尝试了“每周一报”的做法,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跨越式教学;读写结合;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33-01
读后写是跨越式教学的主要过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读后写的过程,可是学生写的“成果”如何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直困惑着跨越式实验教师。通过我们尝试,“每周一报”的做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困惑。
一、“每周一报”的具体做法简介
首先,确立“每周一报”的办报宗旨和制作方法。确定“每周一报”作为学生习作展示的方法之一。采取学生自愿投稿的方法,以班为单位,以本周学生的习作为投稿内容。小学低年级采取手机照相再发送信息到指定手机的方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采取发送电子版到指定邮箱的方式。稿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整理、排版,由校打印室统一印刷出版。
其次,将读后评作为学生习作互评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周一晨读“每周一报”后,在教室的语文园地中采取签名的方法在“每周一报”习作作者的姓名下签名。每一名学生只有5次签名的机会,用来对于优秀习作的肯定评价。
第三,坚持做下去。对语文课外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在周日中午之前完成“每周一报”的整理和排版工作,并将电子版发至语文老师的邮箱。语文教师在周日7点前把经过校对和插入评析的电子版发至校打印室邮箱,由工作人员在周一学生到校之前打印完毕,供每班值日生及时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晨读时把“每周一报”作为必读内容,并读后及时评价。值日生对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分别记入语文习作评价统计表,作为学期结束时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每周一报”方法的剖析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以《丑小鸭回到家》为题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文本内容既有欣赏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习语言,体会情感,重要的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重组创新。例如,学习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后,教师总结谈话:爸爸妈妈“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年幼的巴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他从中感受到了来自父母两种不同的爱。你们和巴迪同龄,也时时刻刻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但是面对家长的批评与表扬,你们是怎样做的?在自己的成长中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请学生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很自然地由文本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教师要真诚地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后写读后感,是对文章内容的再度深化理解,是把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得到训练。一个不起眼的课堂小环节,可谓一举多得。
2. 生生读促进生生写,进一步推进跨越式教学拓展读和读后写
周一“生生讀”读的是学生上一周的习作,因此阅读自己和同学的铅字作品读得更深入,更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课外拓展读。为了让同学们读到自己的好作品,在课余学生会主动地回读自己课上的习作,进行整理,选择一周最好的投稿,因此读后写更及时、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了读与写能力的提高。
3. 读后评促进学生读后写、写后改,推进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阅读后评出优秀习作5篇,而这5篇是学生阅读、对比、归纳后形成评价结果的体现。在阅读时,学生会不自主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从中生成了一个自己写——借鉴读——自主评——自我提升的过程。读到比自己好的,及时借鉴,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写好;读到不如自己的,体验了成功。这样,学生在自悟中提高,在反思中发现、在阅读中评价,在积累中提升了习作能力。可见,签字评价的方法不仅推进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每周一报”的定期出版,记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成长的历程,也展示了学生了习作的成果,充实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材料,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推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丁有宽,戴汝潜,朱作仁,田本娜.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海艳(1968-),女,河北宽城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