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逐渐由控制转向引导,对不同的社会思潮予以相应的空间。这些社会思潮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必须探寻出一条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导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安全。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多元社会思潮;主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2-0039-03
通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打破了极左思想的单一意识形态统治的局面,逐渐突破了以往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思想领域不断活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社会思潮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局面。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8·19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要探索出一条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思潮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机制。这种机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坚定社会主流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导性,就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首先,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学术理论研究。要坚持学术理论研究无禁区,敢于对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大问题讲真话,不文饰其非,坚持理论的真理价值追求。邓小平曾经指出:“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和发展,对于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和分歧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防止学术研究蔓延成为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社会思潮。
其次,主流意识形态应该贴近现实。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建立在对公民基本价值信念的基础之上,对人民关切的问题进行有效回应。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理论层面,要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讲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2]。要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塑造成为个人的信仰,并践行到现实生活当中。
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建设应该注意借用新媒介。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宣讲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固化,已经形成一定固有的模式。受众对外部意识形态层面东西的接受,往往不是理性思考选择的结果,而是通过其感官上的感触,而对其获取好感。所以,主流意识形态应该通过寻找新的传播媒介进行输导。尤其是在现代资讯爆炸时期,传统的媒介整体上已经衰弱。在主流意识形态掌握的阵地之外,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开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二、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的主导性,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和重组,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市场经济理解的片面化导致物欲横流,污染了社会环境。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主导,必须坚持真理的维度,保证理论的正义性。激发社会成员爱国热情,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改革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如果社会环境污浊,个体失去信仰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以一种情绪化的态度来看待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这种情绪化的感染和蔓延得不到遏制和疏导,就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没有办法保证。同时,应该鼓励社会成员将追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统一起来。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应该不断地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的主导性,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思潮预测和评估机制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上存在的被特定群体接受的社会意识,自身会经历兴起、发展、高潮、消退的过程。对社会思潮的预测,是社会管理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特定的规律。比如在中国,对于领袖式人物的逝世或者纪念日,会激发沉寂的社会思潮。特定的群体会在特殊日子前后进行密集的舆论宣传或进行动员。可以在纪念日前后,加大对不同社会思潮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消除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团结。此外,不同社会思潮形成一定的气候之后会进行迅速传播,产生联动、示范效应。所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社会思潮进行合理的预测,包括发展趋势、发展规模进行适当的预测,防止社会思潮失控。另外,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麦圭尔曾经提出著名的“预防接种”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指,一个人如果事先对一种事物持有一种既定的观点,对这种观点有足够的信息,那么在受到外部对这种观点质疑或挑战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进行反击,维护这种观点。而在头脑当中那些不强化的理论和观点,在外部刺激下就会发生偏移,最终会被外来的观点所替代。因此,对于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对不同社会思潮的界定和性质,应该预先进行输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通过不同的媒介接收大量的信息,不同的信息会对原有的观念和信仰产生重大的冲击。如果没有强有力地预设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就会丧失立场,被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其他意识形态所迷惑。
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主导的评估机制,最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估。首先,对主导需求的评估,即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认识,对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心理、认知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要做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说理性和社会心理、情感的契合,对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用可行性的指标进行标注。密切关注这些指标,把握社会不同群体的心理变动和社会思潮的变动趋势。其次,对主导过程的评估。主流意识形态常面临着与多元社会思潮共存的境地。不同的社会思潮是不断变化的,即便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同质的社会思潮,在单独、具体的事件中可能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而与主流意识形态异质性的社会思潮可能在某一事件当中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同一语调。社会思潮本身极其复杂,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在主导的过程当中,对复杂的局面有全局的把控能力。建立起一套动态的主导机制,快速、敏锐地对出现的新情况、新局面进行科学的评判。最后,是对主导结果的评估。这是检验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无论是需求机制还是主导过程机制的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主导结果服务的,为实现在社会宏观上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机制服务的。
四、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建立起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合理思想进行吸纳的机制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现了明确的是非观和正义感,但是现实社会的矛盾和丑陋面一时没有办法彻底完全根除。比如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这一现象在社会特定群体中会引发强烈的批判意识,许多社会思潮就是迎合了这种批判。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信仰和实践层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人们的信仰和生活还未达到完全一致,社会思潮存在的现实基础难以根除。也就是说,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和多元社会思潮长期共存。
社会是多元的共存体,主流意识形态除了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识之外,还存在着少数人的意识,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不同的社会思潮迅速传播,在不同群体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说明这些社会思潮中暗含着与大众心理和诉求相契合的部分。主流意识形态不能搞封闭建设,应该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人们诉求的更新,将不同的社会思潮当中的合理因素吸纳到主流意识形态之内。如果人们合理的诉求得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回应和认可,长期游离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就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诉求会很快地被不同的社会思潮塑造成为自身的主张,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强大的外部压力。
当然,要对多元的社会思潮的主张进行严格的区分,不能人云亦云,主流意识形态绝不能被社会思潮牵着鼻子走。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部价值信仰层面的东西,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不能在意识形态方面搞多元化。“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3]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做到有所变,有所不变,体现时代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辩护、凝聚力量的功能。
小结
总之,我们要理清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必须看到,一方面社会思潮彼此之间相互交锋,互相竞争,并试图争得话语权和主导权,进而影响现实社会,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些思潮当中也有积极合理的成分,这些合理的成分能够弥补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足,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要把社会思潮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来考察,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尤其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基础上,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经验,建立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多元社会思潮的可行机制,以实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HJ1.4mm]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2]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0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3]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mainstream ideologys influence on society gradually changes from control to guidance,put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the different social trend of thought.Thes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plays a positive role,meanwhile,it weaken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In the face of such a complex situation,we must explore a mainstream ideology as the main mechanism of multiple social thought to keep the maintenance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national system security.
Key words: mainstream ideology;multiple social thought;the dominant mechanism
责任编辑:文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