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就业形势分析及趋势预测

2015-04-29 10:47:50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与率第三产业宁夏

摘要:“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宁夏就业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受人口总量、生育率及生育政策的影响,“十三五”时期宁夏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依然较大,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就业数量的增加与就业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就业形势;劳动力供求;宁夏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2-0089-04

就业是一项事关民生及社会稳定的大事,历来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宁夏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问题比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和艰巨。研究宁夏的就业问题,促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事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宁夏就业形势分析

1.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增加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定的经济增长总会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自2000年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00—2013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仅2013年低于10%,其他年份均在10%以上,其中2010年达到了13.5%的峰值。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增加,2013年与2000年相比,GDP增长了3.2倍,就业人口增加1.28倍。其中,2009、2011年的就业增幅较上年扩大了8.09%和4.17%。反映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就业弹性系数,除了2008、2010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了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尤其是2009、2011年就业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68和0.34,说明这些年宁夏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增加,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加0.16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是拉动就业的核心动力

“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宁夏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产业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三年,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都在0.4以上,即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加0.4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高,达到了0.5060,“十一五”略有下降为0.4018,“十二五”前三年又有所提高,达到0.4671。而同期,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0583、0.0186、0.1944;第二产业弹性系数为0.0371、0.0363、0.2427。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远高于一、二产业,已成为宁夏就业的核心动力。

从分行业就业变化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出,2005—2013年,宁夏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就业比例先降后升,2005—2010年由48.42%下降到39.36%,下降了9.06个百分点,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力返乡人数增多,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又上升到47.57%。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就业增速明显,就业比例由4.85%提高到7.73%,提高了2.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了1.2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下降了0.13个百分点外,其余的行业就业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已成为宁夏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

3.非公经济成为创造就业的主力

随着经济发展,宁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要特征的非公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带动就业人数增加的核心力量。2005年到2013年宁夏私营企业由1.88万户增加到4.05万户,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由23.38万人增加到37.27万人,年均增加1.74万人;个体经营户由11.01万户增加到16.62万户,个体就业人数增加了12.0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12%。从城镇经济类型就业状况看,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31.9%提高到2013年的48.5%。若再加上台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非公经济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半壁江山。

二、2015—2020年宁夏劳动力供给状况分析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酬条件下,劳动者能够且愿意提供劳动的劳动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劳动参与率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我们利用国内外人口学专家常用的Leslie模型,从层次、年龄等人口结构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预测,模型中引用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在参考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1.6水平的同时,考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生育政策的特殊性及未来单独二孩生育对人口总量的影响,预测模型使用的总和生育率采用目前水平低限1.8和高限1.96。结果显示,1.96的生育率与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度高。根据预测结果,2015年宁夏人口总数将达665.07万人,“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0.99%,“十三五”宁夏人口增长态势将继续回落,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685.98万人,比2015年增长3.1%,年均增长0.62%。2025年将达到698.94万人,“十四五”年均增长0.38%。

劳动力供给受到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两方面因素影响,为了较准确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需要对未来劳动参与率做出预测和必要的假设。从宁夏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看,2000—2010年,16—65岁人口劳动参与率在下降,由2000年的79.57%下降到71.7%,下降了7.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787个百分点。其中16—19岁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31个百分点,其次是20—24岁下降了15.85个百分点,25—44岁也呈缓慢下降态势,45—54岁基本保持稳定,55—64岁呈增加态势。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年龄较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将会出现下降。考虑到未来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加之,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安排,预计人口劳动参与率将呈缓慢下降态势。2015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继续稳定在73%上下,2020年将减少到71%,“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0.4%,2025年将减少到70%,“十四五”期间年均下降0.2%,据此预测2015—2025年劳动力供给总量如下。

“十三五”期间,宁夏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增加,年均增长0.31%,一直持续到“十四五”期间。受生育周期影响,预计“十四五” 年均增长0.41%,快于“十三五”。但受劳动参与率降低影响,直接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渐减少,2015年劳动力供给总量为352.3万人,2020年将下降到347.9万人。“十四五”时期由于劳动力总量的增加,劳动力供给有所起稳回升,但略低于2015年水平。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宁夏劳动力供给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充足的态势,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宁夏促进就业的对策

1.加快经济发展,为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前提和基础。纵观世界各国,只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才能带动就业的增加。宁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宁夏经济必须保持在8%—8.5%的增长速度,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为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岗位,从而满足就业需求。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就业拓展空间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既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加就业的根本。就宁夏现有的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仍然是劳动力最主要的蓄水池,二、三产业的发展虽然带动了就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的充分度不高,对劳动力的吸纳力有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为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第一产业必须走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从客观规律看,农业因其劳动生产率不高,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一方面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加快以轻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宁夏制造业成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宁夏制造业存在着畸重的状况,而且随着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约束性不断加强,重工业发展必然会走向高技术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宁夏必须依靠内陆试验区的建设,依托国家产业转移的态势,加快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通过轻纺工业的发展既可以改变工业结构畸重格局,也为劳动力就业提供空间。

第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针对近年来服务业对劳动力吸纳快速增加的态势,未来要继续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庭及商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扩大生产型就业岗位规模,将服务业发展成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发挥其吸纳中低技能劳动力的主力军作用。

3.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纵观世界,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近年来,宁夏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要继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扶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相关精神,既要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层面支持企业的发展,也要简政放权,从根本上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有利于劳动力就业的渠道。

4.依托各种渠道,提升劳动力素质

一是完善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从财力上给予企业相应的财政补贴,使其根据企业需要对有入职需要的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二是依托职业院校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可以借鉴日韩校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将职业院校与对口企业挂钩,根据企业需求设定并动态调整培训方向,依托企业场所设备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度。三是解决大学毕业生与就业市场需求脱钩的问题,高校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减少过剩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数量,增加短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数量,同时,加强对毕业学年大学生进企业就业见习的财政补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所受教育真正转化为就业创业能力。

5.建立劳动力供需对接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层面要做好就业信息的公共服务。可以根据人口状况和劳动力素质状况,建立劳动力供给的信息库,为企业获取劳动力信息提供服务。企业层面要充分发挥猎头公司、劳动力中介组织等机构作用,使之在高中低端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不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媛,冯俊峰.中国人口预测增长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2007(09).

[2] 冯守平.中国人口预测增长模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Abstract: since “the Fifteenth Year Pla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a series of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Ningxia employment situation,but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total population,fertility rate and the fertility policy,labor supply pressure in Ningxia “Thirteen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is still larger,we must start fro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ccelerate the non-public economic development,improve the labor employment ability,perfect service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job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Ningxia

责任编辑:孟 筱

猜你喜欢
参与率第三产业宁夏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新生代(2019年7期)2019-10-25 01:14:16
宁夏
宁夏画报(2019年5期)2019-09-19 14:42:26
宁夏煤电博弈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0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宁夏
宁夏画报(2016年5期)2016-06-28 05:48:08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5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