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研究

2015-04-29 00:44黄俊杰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

黄俊杰

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发展伦理思想最根本的价值导向,更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前提。挖掘和整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彰显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当前中国存在的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以人为本;发展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2-0035-04

一、马克思以人为本发展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尽管马克思没有创立专门的以人为本发展伦理学说,但马克思的论著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分析、挖掘,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马克思认为,人是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弄清楚原因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主体,社会是客体。社会并不是决定人的本质的先在的存在,反而是人的生产活动、生产实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人的本质并非由社会决定的,相反,社会却是人的本质外化的东西。人通过生产活动和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社会是人的创造本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人创造了社会,又通过社会(作为人自己生产活动的产物)创造着自己。因此,人是一个自我创造的存在物。既然人的一切是在社会中得到体现的,那么,人的本质也不例外,也是要在社会中才得到体现。正因为这样,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既然,人通过生产活动和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社会是人的本质外化的东西,是人的创造本质的表现,是人自身存在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 2](P188)。异化劳动却是把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成为了压制人的在人之上的力量。因此,我们不能通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衡量人,不能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牺牲人的根本利益,而是要把人的发展当作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当作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这个社会进步与否、发展与否,就看它是否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看它是否为每个人增进了福祉。“人只须认识自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的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 3]。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人作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作为衡量社会的标准,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而社会发展也只有对人才存在。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社会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属于人,属于有意识、有目的的主体人的自我活动的创造。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基本动力、终极尺度和力量之源。发展应该围绕人为中心,而不是人围绕发展为中心。

2.人是最大的价值,发展要体现人本价值

既然人创造了社会中的一切,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那么,人就应该是最大的价值,社会的发展要体现人本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人却是贬值的。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人的尊严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中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人的价值在异化劳动中遭到了完全的否定。正如马克思所说:“国民经济学把无产者即既无资本又无地租,全靠劳动而且是片面的、抽象的、劳动为生的人,仅仅当做工人来考察。因此,它可以提出这样的论点: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马一样,只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需的东西。国民经济学不考察不劳动时的工人,不把工人作为人来考察。”[2](P124)为此,国民经济学是否定人性、违反人性、忽视人的尊严的伪科学。另外,在资本的统治下,劳动者不仅完全丧失了“类”的特性,他们不再是具有创造本质的人,而成为工作和生存的奴隶,而且不得不出卖自己本身和自己作为人的资格,他们不仅失去了人的需要,而且失去了动物的需要。在那个以金钱为人的价值的砝码的社会里,对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来说,实现人的价值不仅没有可能,而是劳动者劳动得越多,他得到就越少,他生产的社会产品越丰富,他就越畸形,他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他创造的价值越大,他就越贬值,并且越是沦为自然界的奴隶。在这里,人没有价值,没有尊严,人被贬值为动物。正是在批判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关于对待人的价值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首先要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中来考察,并且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原则基础上。“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4]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才可以实现人的价值。这就是说,社会是由每个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要体现人的价值。

3.人有实现自己合理性的需要,发展要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有实现自己合理性的需要,人的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发展,发展要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这种合理性需要包括人的交往需要、情感需要、实现自己的需要。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只有与他人进行交往,发生关系,才能够不断地占有自己的本质,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情感需要则是一个人生活当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人感觉到这个世界美好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失去了自己的需要。“劳动者变成为没有七情六欲的存在物……劳动者的任何奢侈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而一切超过最抽象的需要的东西——无论是消极的享乐还是积极的享乐——在他们看来都是奢侈。因此,国民经济学这门关于财富的科学,同时又是关于克制、穷困和节约的科学。”[ 5]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要实现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对于劳动者来说都是这么的奢侈,人完全的失去了自己的需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之后提出,人要真正成为人,就要实现自己的需要。因此,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而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人作为人的需要的真正确立和满足。只有真正实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人才能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人才能最后真正成为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发展要允许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要不断地满足人的合理性的需要,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6 ]。另外,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而人的需要全面性的实现,要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人的生命表现的完整性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作为内在的必然性、作为需要而存在”[2 ](P194)。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丰富的人和丰富的人的需要会代替经济上的富有和贫困,并且只有人的需要表现的丰富完美,个人才会得到丰富完美的发展。在这里,每个人在实现满足自己的合理的需要的同时,也在满足实现他人的需要,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需要。

4.人是自由的存在物,发展要不断地扩展人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也就是说,自由使人之所以为人,自由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另外,马克思指出,实践的目的本身就要体现人的自由,也就是说,发展要不断地扩展人的自由。然而,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人并不自由,因为异化劳动压榨人性,不把劳动者当人看,人在异化劳动中失去了自由。在异化劳动中,“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2](P160)。因此,在异化劳动下,人是没有自由的。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异化现象应该被纠正。因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存在物,自由的主体是人,人应该自由地进行生产活动,自由地对待自己的生产产品,社会的发展要为实现人的自由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不是由于具有避免某种事物发生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具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是自由的……”[2](P335)。正因为这样,所以发展要不断扩展人的自由,不断地让人享受自由。

二、马克思以人为本发展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处在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5 ]萨特的评价是中肯的,马克思主义的确没有过时,作为其核心的以人为本发展伦理更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说,挖掘和整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当前中国存在的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1.为规范和引领科学发展提供思想资源

为规范和引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2003年,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以人为本发展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和最高目标,人是最大的价值,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发展要体现人本价值,要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要不断扩展人的自由,要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这些伦理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深刻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9 ]。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价值支撑,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发展伦理思想中蕴含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价值支撑和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发展伦理思想最根本的价值导向,更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前提。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价值的支撑和理论指导。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关系的尺度,更是判断社会发展好坏优劣的价值尺度,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要体现人的价值,要促进人不断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和谐社会确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也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为了谁的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和谐社会的这种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理念,既满足了人的现实生存的需要,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一种和谐发展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有助于促进人本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的伦理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发展伦理理论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发展要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认为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大力促进人本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马克思发展伦理理论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发展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而不是物,强调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价值。要做到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关注人的发展伦理,也就是要做到:一是发展为了人民。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要做到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民生政府,实施民生工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广大民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问题。二是发展要依靠人民。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发展成效的受益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因此,我们要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大力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只有真正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和支持上的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地实现和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三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体现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各方面权利上来,体现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来,体现在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上来,体现在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上来,让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快乐美好的生活。

总之,从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发展就是为了让人不断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就是为了不断扩展人的自由,就是让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以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发展,就是为了不断地增加人们福祉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发展。可以说,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伦理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为了谁的价值问题,这些发展伦理对于中国思考和解决当前遇到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2).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0.

[7] [法]让·保罗·萨特.林骧华,等,译.辩证理性批判(上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28.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8.

[9]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

Abstract: "People oriented"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of Marxs development thought of ethics,is fundamental premise for guiding u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Approaching and sorting out ethical thought of Marxs people-oriented,showing contemporary value of development ethics from Marx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lving the problem existence in current China.

Key words: Marx;people-oriented;development ethics

责任编辑:文 会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