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课程体系设计

2015-04-29 00:44:03任俊莲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高职高专教学评价

任俊莲

摘 要 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应以需求分析为依据,遵循实用性与职业性原则,明确培养目标,重组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创立立体化实训模式,完善课程评价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和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多维度多模块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医护专业;需求分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17-04

目前,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呈现多样化全方位的态势,社会对在岗人员英语能力的需求也显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征。然而,由于教学目标错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医护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仍然走着本科“压缩型”[1]路子,不能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培养的医护毕业生英语交际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国内涉外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护理人员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一、需求分析

(一)社会需求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全球性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

同时,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来华求学、工作或旅游的外国人员大量增加,国内为高职高专医护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参与涉外活动和进入外资、合资和涉外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就业机会。由于人口老龄化,欧美发达国家护士短缺已持续数十年,有关调查预计护士短缺量,美国于2020年将达到50万人,加拿大于2016年将达11万人[2]。鉴于此,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3]。

(二)学生需求

为了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学习需求,笔者参照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于2014年6月份随机选择了本人所在学校的300名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参加了该项调查,共回收2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本校英语课程设置是:大一上、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开设通用英语,为必修课;大二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医护英语,为选修课。所有调查对象都经历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即三个学期的通用英语和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的医护英语的学习。因此,这些被调查学生的观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共16个问题,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1.学习动机

调查问卷中,第2题的答案反映出学生对英语课程的作用持肯定态度:有41%的学生选择“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专业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59%的学生选择“英语课程对于专业能力提高有些帮助”。第3题是对于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81%的学生选择“英语课既要重视应试性,又要重视应用性”,11%的学生选择“英语课要重视应试性”,8%的学生选择“英语课要重视应用性”。第4题关于英语学习原因或目的(多选),问卷结果显示:过级考证需求最大,达92%;8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时需要,52%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有海外求学或工作需求的占10%;因兴趣而学习的学生只有18%。

笔者认为,考试需求虽然有些功利性,但学生学业水平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检查,其中规范、合理的考试就能为语言学习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反馈。职业英语考试如中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Nurses)等针对性强,考试内容与护理专业联系紧密,主要考查考生的医护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水平和职业技能的证明,为医疗单位录用和考核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英语课程应该兼具应用性和应试性,课程体系设置从学生的考证就业需求出发,加入过级考证模块,可采用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指导和强化,或在教材(自编教材)中增添考试内容。另外,问卷结果也反映出虽然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今后的工作对于英语的需求,没看到英语课程与今后工作的关联。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实施中灵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

2.关于EGP和ESP课程设置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学习内容满足的是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交际需求;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专用英语)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为专业实际应用服务[4]。英国学者乔丹(R.R.Jordan)根据语言学习终极目的,将ESP分为职场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5],EOP满足职业需求,体现学用结合,属于从通用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或学术英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6];EAP满足学术需求,为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7]。

调查显示,对通用英语和医护英语重要性的看法,81%的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但比较两门课程的难易程度,认为医护英语较难的学生占86%,认为医护英语课程难度主要在于听说的学生占91%。课程设置问题中,只有9%的学生赞同“只开设通用英语课程”,2%的学生主张“只开设医护英语课程”,13%的学生选择“通用英语和医护英语课程并行”,76%的学生赞同“先开设通用英语,再开设医护英语”。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开设通用英语和医护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语言基础的制约,大多数学生感到医护英语有难度。此外,91%的学生认为“医护英语课程难度主要存在于听说能力”,这一结果凸显了一个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课本和阅读为中心,教学的重心放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或篇章阅读上,而忽略听说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高专教育即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而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融合在微观的教学过程中的介质。因此,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依据,遵循职业性原则,将职业环境移植到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职场交际为教学背景,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进行整合、优化。从知识传授向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灵活构建“3S中心”教学模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把统一要求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以学习主题为中心,将语言习得和内容学习互为语境化,在探究材料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技能。

三、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对医护人才的需求分析,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培养医护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建议构建一个多维度多模块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以集成性、交互性和立体性为特征,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和自主学习为一体,实现EGP、ESP课程之间的平稳过渡和无缝对接。

根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英语课程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通用英语、医护英语、医学学术英语。通用英语是专用英语(医护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基础和支撑,专用英语是通用英语的延续和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用英语学习,可以在通用英语教学中,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适当加入医学英语知识,如医学英语构词法和医学英语语篇特征等,帮助学生自然平稳地从通用英语学习过渡到医学英语学习,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此外,将通识教育类英语,如人文素养教育、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医学伦理知识等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师资力量,既可以分成几个独立课程(选修课),也可以有机地融入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教学中,加强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护理文化的输入。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递进原则,打破各个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着重课程间的层进和衔接,强化职业英语交际能力和岗位业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将行业所需的英语技能和专业技能相融合。围绕医护岗位要求,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通用英语、专用英语(知识技能模块、应用能力模块、实训模块、过级考证模块等)、通识英语(人文素养教育模块、中西文化知识模块、国际护理理念模块、学习策略模块等),不同模块侧重点不同,使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具体。

四、课程实施安排

高职高专医护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差距较大,学生的智力、兴趣及学习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一第一学期通用英语教学阶段,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后的英语测试成绩,组建快进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但不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只在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组织学生去不同的课堂学习。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确立分级的教学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

在大一第二学期,根据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信息,结合终结性评价结果,对学生重新分班。按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水平,课程授课学期分配可以按照三种模式:1+2+1模式,即一个学期通用英语、两个学期的医护英语和一个学期的医学学术英语;2+1+1模式,即两个学期通用英语、一个学期的医护英语、一个学期的医学学术英语;3+1模式,即三个学期的通用英语、一个学期的医护英语。

语言习得规律和高职高专教育特征都决定了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英语课程教学应遵循“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合作”为形式,以“技术”为支撑,以反馈为激励,创立循环立体化的“行动导向”实训模式。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校内模拟和校外顶岗相结合,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用语境,以期达到KAQ教育目标:夯实语言知识(Knowledge)、提高职业能力(Ability)、提升职业素养(Quality)。

“行动导向”实训模式以职业活动为教学内容,创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真实职业情境,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职业能力训练,使学校的实训教学与实际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实训设计时,可以按照“OTPAE 五步训练法”,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 (Action)-评估(Evaluate)。第一步:解读目标。教师解释本节实训目标,让学生明确实训项目目标和意义。第二步:分析任务。提供典型任务或职业活动案例,陈述实训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和发展性,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第三步:行动准备。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英语水平组建合作小组;然后,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等说明本次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点,使学生熟悉基本的要领或程序;最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组间协商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第四步:实施活动。可以根据实训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问题导向性教学、项目导向性教学、操作导向性教学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教师全程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对学生进行随时的指导。基于任务形式,让各组学生将本组结果汇总后选派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口头或书面)。第五步:效果评估。对照实训目标,以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的总结方式,客观评价活动效果。

行动导向实训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提升其职业核心能力,如创新能力、方法能力(自主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和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最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科学的评价手段是课程科学化的需要,教育质量提高的保障。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主要采取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效果评比、课外活动参与度及效果评比、作业评定、学业性小测验、网上自主学习记录等形式。同时增加加分项目:参加通用英语过级考试或护理英语职业考试取得证书可获加分;参加英语竞赛,根据比赛级别和获奖等级相应加分。形成性评价不是平时测验成绩单纯的累加,而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评估体系,一方面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给教师反馈教学信息进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除了保留传统的综合测试(笔试)外,为了突出听说能力,也要加入口试和听力考试。在测试内容上,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变测试语言能力为主。

参 考 文 献

[1]王伟.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6(3):64-65.

[2]岳晓艳,杨丽. 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15):70-72.

[3]张雪,贺晓娟,周静.涉外护理专业护生就业前景规划和实施情况研究[J].护理研究,2012(17): 1624-1625.

[4]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5]宋阳,王亦兵.专门用途英语:界定、分类及国内研究现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54-557.

[6]张济华,王蓓蕾,高钦.基于语料库的大学基础阶段ESP教学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7):38-42.

[7]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On Design of Needs-oriented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for Healthcare Specia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n Junlian

Abstract  The design of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for healthcare specia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applicable and vocational. The training target should be defined,course structure should be reorganized,course contents should be integrated,stereo-training mode should be created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hould be perfected. Society-centered and student-centered,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modul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in which theory teaching,training and self-access inosculate as an organic whol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healthcare specialties;needs analysis;teaching evaluation

Author  Ren Junli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274000)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高职高专教学评价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7:39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1:54:24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38:15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7:03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