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教育要从尊重人的存在出发,幼儿学习应以浪漫起步,这是幼儿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石。对幼儿教育来说,尊重生命与浪漫学习,像禽鸟两翼,分则两伤,合则共赢。厘清了幼儿教育的核心取向和实然定位,就能顺达幼儿教育的发展径向。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尊重 浪漫
【作者简介】 邢舟亚,浙江省嵊州市开发区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3-0054-02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所有学习都有三个阶段组成: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不断重复、交叠循环的。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即0-6岁的儿童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也是怀特海提出的学习“浪漫阶段”。幼儿教育只有这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才能廓清幼儿教育的应然取向和实然定位,然后遵循教育和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并因序而教。
一、尊重当下:为浪漫学习奠基
卢梭指出:“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当下性”,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尊重孩子的当下,让学习变成一件浪漫的事呢?
1. 用尊重的眼睛,发现孩子的当下
其一,用好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闪烁着很多优点,再将这些优点加以放大、赏识、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得以开发,其间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无比、超乎想象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圈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果然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机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也常说:“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道出了教育学上的一个哲理:教育要与鼓励同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鼓励与期待,在孩子成功时候,点个赞;在孩子上坡时,推一把;在孩子喜悦时候,与其一起分享。
其二,用好缩小镜,尊重孩子的错误。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成人要接受儿童性存在这一事实,并尽可能地把儿童当成儿童来看待。孩子处于一个天性会犯错的阶段,可他们毕竟是孩子,只要孩子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教师都要理解、宽容、尊重、善待,想一想,哪个孩子不是伴随着错误与失败成长起来的。理解超越了理性的逻辑,遵循心灵的逻辑,而心灵的逻辑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步入一个新的可能性的世界。理解的心灵是教师的一切,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孩子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在孩子沮丧时,鼓鼓劲;在孩子困惑时,提下醒;在孩子犯错时,多引导,等等。
2. 用尊重的嘴巴,点赞孩子的当下
作为教师,用尊重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还不够,还要把赞美创意地表达出来,不简单地拘泥于一句“你真行”或“你真棒”而要让孩子感受来自教师心灵的真实赞美。据专家统计,《论语》中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被悦纳,孩子更是如此。
3. 用尊重的身体,力行孩子的当下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要以自身言行去做给孩子看、影响孩子、感染孩子,让孩子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懂得什么应为,什么不可为。在方法上,还要蹲下身子、挺直腰板,和孩子平等相处,才能真正领略到孩子绚烂多彩的精神世界。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按一个模式发展,更不可能用一副药包治百病。教师对学生既要善于见微识疑,又要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年龄、智力、潜能、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量身定做”不同的教育指导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譬如,有些学生经常违反纪律,而且态度蛮横,这当然不可能让教师产生好感。但如果教师用耐心和爱心真正了解他们,很可能就会发现,原来这些调皮的孩子还有一副聪慧爱钻研的头脑,一副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颗异乎寻常的好奇心。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教师就会发现,这些“刺儿头”原来也有可爱之处,所谓的“差生”原来也是可以教育好的。
二、浪漫学习:为幼儿发展核聚
学习,从浪漫起步,教育才会有温度。爱恩斯坦说过:“把学校教给你的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由此看来,教育不要太在乎那些可以传输的知识,而要青睐那些教育过程中的浪漫、感动、故事等细节,因为温度才是教育关爱人、感动人、丰富人的力量引擎。
1. 少点过度管束,多给孩子一份自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规则、规矩固然重要,但不能太过。举个微小的例子,让幼儿统一时间喝水、洗手、如厕,看起来是在培训幼儿的一日常规,但这其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幼儿生理有别,生活有异,如何做到整齐划一?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或者调整常规,尊重生命,让生命在自由快乐成长。
可反观我们的课堂,“听课时,小臂合拢,平放在课桌前沿靠近胸口的地方,更有甚者,要求双手必须背放在身体后面;举手发言时,肘关节应放在课桌上,小臂竖直,手掌张开,使小臂与课桌桌面成90度直角,或者把手伸直,举过头顶;打招呼或反映班级意外情况时,手要举过头顶,小臂与胳膊形成30度到45度的角。这些课堂姿态的典型样态表明,对于手的管理已经制度化了,并形成了一套类似军事训练的规范礼仪。”玩是孩子的天性,动也是孩子的天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自由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当教师扮演的是“教书匠”的角色时,其关注点在于追求知识传递“效率”的最大化,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人生意义。一个有本事的教师、一所懂教育的学校,一定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留一份自由的浪漫与玩的幸福给孩子。
2. 少点过度灌输,多给孩子一份选择
幼儿的学习有别于成人,他们的学习是多感官参与,一般喜欢在情境、生活、行动中学习,在交往、体验、探索中习得。幼儿学习有自己的特点,也必定有多元的学习形式,诸如,碎片学习、体验学习、情绪学习等,正如杜威所说:幼儿“学习知识并不是一种要求儿童去吸收的外部知识,而是学习那些与儿童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为此,教师不能只拿教材教学生,而要因学而教。
“你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这话传递出的信息是教育不能一味灌输,学习是一种探索。灌输教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会使学生丧失反思能力和批判意识,对于呈现的知识全部“照单”收下,学生会成为保罗·弗莱雷索批判的“知识存储器”。幼儿园要多给些 “自主学习”“自发游戏”“菜单式亲子活动”等,孩子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的成长体验。
3. 少点过度保护,让孩子多亲近自然
华东师范大学花爱华教授研究表明: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是有发展价值的:一是游戏反映发展,二是游戏巩固发展,三是游戏促进发展。教师千万不要这个不放心、那个不相信,这叫该放不放,必受其乱。所以,幼儿自发性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自我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都是不可小觑的。
我们可以带着幼儿坐在草地上,调动他们的所有感官,去看、听、嗅、尝,触摸世界、感受自然。幼儿园有些学科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非要中规中矩进行,有时让幼儿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动一动,让孩子亲近自然、乐于观察,有所感知、有所看到、有所发现就足够了。假如教师非要强行渗透、塞进一些知识,其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之,好的幼儿教育就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人,即幼儿,从幼儿中来,又到幼儿中去,也就是说,从尊重幼儿当下出发,依照孩子的视域、需求、个性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只有适合幼儿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也只有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才是适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文辉.遮蔽与澄清:有效教学的生存性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2] 杨日飞.论“儿童本位”的意蕴及其教育规定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2,(2).
[3] 哈特.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展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红.乐学境界:追寻语文教学的根[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16).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