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河
摘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形态问题长期受到学界的重视。人们在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争议和分歧。科学界定社会形态概念将成为解决相关争议,推进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理论前提。
关键词:社会形态;本质属性;结构要素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3-0043-04
社会形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有过丰富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结合新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形态理论。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争议和分歧。我们考查后发现,这些争议和分歧产生的理论起点竟然是社会形态概念本身。可以说,科学的社会形态概念将成为解决相关争议,推进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理论前提。
一、对社会形态“二层次论”的反思
作为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由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解释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这一解释为后来的教科书普遍采用。比如李秀林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陈先达等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肖前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把社会形态定义为“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这一“二层次论”的社会形态概念不断受到学界的质疑。
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最基本的规定性的,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要科学地把握一个概念,最主要的就是揭示它的基本内涵,这通常是用科学定义的方式来实现的。下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方法。我们要科学地把握社会形态这个概念,无疑需要给这个概念下一个能够揭示其基本内涵的科学定义。上述几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一般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以此作为社会形态的概念。但严格说来,这不能算做是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科学界定。首先是因为这一界定过于狭窄,并没有把社会形态的全部构成要素包括进来,比如生产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揭示社会形态的基本内涵,即社会形态总体上的一般规定性。这也正是学术界对其质疑的原因所在。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1]结合形式逻辑“属+种差”的定义方法,我们认为,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或一定类型的社会。社会形态由“社会”和“形态”两部分组成。“社会”是属概念,而“社会形态”则是种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社会就是指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及其物质文化成果构成的有机体系。人类社会是具体地、历史地存在着的,而非抽象地存在着的。所以,要认识人类社会,不能只是抽象地考察一般社会,还必须具体地考察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的社会,即社会形态。人类社会与社会形态是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抽象存在于具体之中,人们的认识过程只能是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然后才可能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指出:“从旧的(对俄国说来不是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看来,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他们谈论的是一般社会,他们同斯宾塞们争论的是一般社会是什么,一般社会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等等。”[2](P5)列宁又说:“《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德国经济学家的这部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有它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它的生产关系所固有的阶级对抗的实际社会表现,有维护资本家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政治上层建筑,有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之类的思想,有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2](P9)
二、社会形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辩证关系
定义是明确概念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因此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形态这一概念,首先,从总体上、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定性这个层次上,按照“属+种差”的逻辑方法,揭示其基本内涵;其次,应该从社会形态的组成要素及其内在结构的层次,即外延上来把握;再次,还应该从社会形态整体的不同侧面或角度来把握。
和所谓社会形态——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或一定类型的社会这一定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似乎更为“具体”,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个定义是从社会形态的构成要素,即外延上来界定的,而本层次的问题即社会形态总体上的基本规定性问题却被忽略了,缺乏概念的逻辑深刻性。
人类社会与社会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形态的结构与社会的一般结构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说,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层次结构是一样的。二者的区别只是表现在,社会的一般结构是各种社会具体结构的抽象,而社会形态结构就是社会的具体结构本身。正如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抽象存在于具体之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几个基本层次为主干,包括其他各个方面的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我们认为社会形态结构理所当然应该包括社会一般结构的全部内容。只有全面把握社会形态结构的完整体系,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认清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相关分歧和争议,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提供必要的前提。从构成要素来给社会形态下一个外延定义,我们认为,社会形态应是一个由特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其他各方面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有机体。上述几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就属于外延定义,即从构成要素的内部结构来把握社会形态概念。比如李秀林认为“社会形态标志着社会结构的类型,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体”[3]。陈先达认为“所谓社会形态,是指以一定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或者说,是一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体”[4]。
即便作为外延定义,这一“二层次论”的社会形态概念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把社会形态的一个要素,而且是最为基础的要素——生产力排除在外了,自然受到学界的质疑。比如由赵家祥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认为在社会形态的划分方法中“一种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技术社会形态”[5](P440)。并认为“从生产工具方面来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电子时代等,这是对技术社会形态的一种划分。……从产业结构来看,呈现出一个技术社会形态的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5](P440) 。
在社会形态结构中,我们把一定社会形态结构中具有特殊规定性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称作社会经济形态。同样的,把具有特殊规定性的生产力称作社会技术形态,具有特殊规定性的政治关系称作社会政治形态,具有特殊规定性的思想文化关系称作社会文化形态。
三、社会形态是内部多层结构与外部多维视角的统一
与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问题直接相关的是其整体上的多维视角,即社会形态的分侧面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尤其是复杂事物都不是只有单一的质,而是具有多方面的质。恩格斯指出:现实存在着的是“具有质并且具有无限多的质的物”[6]。比如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就具有多方面的质。一个男人对其父母而言是儿子,对其妻子而言是丈夫,对其子女而言是父亲。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承载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其不同方面的质。事物的这些不同的质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和丰富特征,使之成为主体的、生动的、现实的存在,而不是平面的、呆板的、抽象的存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质的多样性的原则同样适合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也绝不仅具有单方面的质,而是具有多方面的质。经济社会形态是社会形态的一种质的规定,从这方面的质出发可以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但社会形态还有其他的质的方面,所谓技术社会形态、政治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等正是反映了经济社会形态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从这些不同方面的质出发,也可以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的内部结构和整体视角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同时又密切联系。“社会形态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层次,都会这样那样地对其他各个层次、对结构整体发生作用和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态这样那样地披上这种作用和影响的色彩。也就是说,部分的规定性整体化,成为社会形态的内在规定性的具体整体意义的一个侧面。社会形态结构中各个层次的相对独立的特殊内容及其对结构整体的影响所形成的整体化结果,便构成社会形态的多方面的质,展现为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政治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等一系列不同角度的规定性。”[7]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政治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等概念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政治形态、社会文化形态等概念是有着不同意义的两个系列。社会和经济这两个词在表述上的不同位置,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形式问题,而是恰当地体现了这两种概念的不同意义,即主要在于整体和部分、侧面和层次、外部和内部的区别。当然,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概念正是从社会经济形态入手而着眼于整个社会形态的结果。其他如技术社会形态、政治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等概念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政治形态、社会文化形态等概念的联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标准所划分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就整体视角而言,经济社会形态是区别社会形态的最重要的角度。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8]。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面对活跃的、最具革命性的社会生产力,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必须进行阶段性的根本变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是全部社会关系的经济基础,决定着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只有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关系体系的真正变革。正如列宁所说:“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把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个基本概念”[2](P8)。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无论是从社会形态内部的结构层次来划分,还是从其外部的整体侧面来划分,都是就社会有机体本身展开的,只是把社会形态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各个要素提取出来加以分析的。所以,不同视角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些重叠,但重叠不等于重复。不同的划分视角不是完全割裂,甚至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融通的。不同社会形态要素相互结合,或者通过复合视角往往可以看到从单一要素或者视角发现不了的东西。比如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的复合视角来分析社会形态。高清海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指出:“马克思发现的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五种社会形态更迭规律,是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人类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对历史的曲解。”[9]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有的学者提出了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等概念。这无疑也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从技术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复合视角所做的有益探索。
社会形态的组成要素、内部结构层次和整体视角层次关系如图1。
文化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社会就是指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及其物质文化成果构成的有机体系。所以,人当然是社会和社会形态的构成要素。而以上我们对社会形态的分析仅仅是只见“物”不见“人”。现在我们把“人”这一要素考虑进来便发现以上对社会形态的分析只是从客体的方面进行的,所得到的也只是狭义的社会形态概念。从广义上讲,人是社会和社会形态的主体,社会形态也应该包括其主体结构和主体视角。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 — 1858 年) 》中根据人的发展的不同情况把人类社会划分为最初状态下的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最终价值诉求。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拓展和人的各方面需要的不断实现。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正是主体视角的具体展开。
社会形态的客体多维视角和主体视角是相互区别的,各自有不同的规定和内容。但二者绝不是互不相容的,主体视角是客体多维视角的必要和有益补充。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依次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形态。这就是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划分的“五形态说”。赵家祥教授在分析资本逻辑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在看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统一性时,也不要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能把二者看做是完全相同的,二者之间不能互相代替”[10]。如果从广义社会形态来讲,把社会形态的主客体结构和主客体视角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图2。
至此,在分析了社会形态概念的本质属性(内涵定义)、内部结构与要素(外延定义)和整体视角之后,我们可以给社会形态下一个综合的定义了。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或一定类型的社会,由特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不同侧面去把握,其中经济社会形态是认识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最基本角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5.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3.
[4]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6.
[5]赵家祥,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9.
[7]贾高建.当代社会形态问题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3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1-892.
[9]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6.
[10]赵家祥.资本逻辑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3(03):19.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problem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cholars. People in the relevant research have made some find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still exists many disputes and differences.To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social forms i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emise to solve some controversy and pursue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social form; nature; structural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