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角下社会常规生文化素养培养研究

2015-04-29 19:14马丽红
成才之路 2015年30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培养方式人才培养

马丽红

摘 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蓝领阶层的中流砥柱,他们综合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建设如何。语文课程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而语文第二课堂又是语文课的有益延伸,它既能缓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矛盾,又不失为提高定向生文化素养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人才培养;社会常规生;语文教学;文化素养;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42-0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强调了人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那么对于本着“技能至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却是典型的重技能、轻文化课的局面,像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是少之又少,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明显的教与学的矛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严重束缚了中职学校的生存发展及中职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因此,应该大力加强基础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以文化教育促技能教育,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目标。

一、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蓝领阶层的中流砥柱,他们综合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建设如何。所以,现在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较全面的文化素质。只有全面发展的人,会学习的人,才能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

二、学校社会常规生文化素养的现状

我校的社会常规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还有没初中毕业就来的,他们的年龄在15岁~18岁之间,学历与年龄都比较小。他们来到这里的初衷,就是为了学好一门专业技术,以谋求一项生存的技能,因此,会更多地关注那些与专业、工作有用的东西,文化课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时过境迁,更多的学生对语文表现淡漠。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仅有一小部分同学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大多数同学受手机、电脑、电子书等智能设备的影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手机聊天上,涌现出了大量的“低头族”,所关注的话题常常是影视、恋爱、暴力等,视野狭窄,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力不强。这一人群已经从成人扩展到了学生,长期沉迷于手机之中,直接导致了他们精神的萎靡、谈吐的不雅甚至举止的粗俗,离开了手机,生活似乎全无寄托,茫茫然而不知所为,这样状态下的学生,没有人生目标,缺少进取意识,文化素养低下,对于他个人的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这不仅仅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整个未来技术工人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的想法是必须加强对他们文化素养、阅读爱好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利于构建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而在众多素质培养的方式中,重视中职语文教学,提倡阅读文学作品,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的。

三、学校基础文化课教学现状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大大增加了技校语文教学的难度。另一外面,由于技校“技”字当头,在课程安排上大都重点突出专业课和技能课,导致文化课的节数不断缩减。从2009年开始,出于实用的考虑,我校语文课也改为演讲与口才课和常用文体写作课,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化素质做支撑,缺少基本的文化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任何新知识都会显得困难重重,演讲口才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等于空谈,难以实现有效的效果。

四、语文学科在中职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被称作“百科之母”,绝对是实至名归,它作为一门最能凸显人文关怀,启蒙人文意识的学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然而语文课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又似乎处于一个特别尴尬的地位,语文课短期之内恐怕难以见到学习效果,但是它所带来的学习成效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成长之中的。为了缓解中职学校语文课的这种尴尬局面,我对语文课程做了一定的改革,在学生中就“你喜欢怎样的语文课”进行了调查,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内容:如喜欢各种有趣背景故事,分角色演绎课文,能放点名著电影片段,偶尔让同学去客串老师读课文或者讲讲人物的野史及相应的年代历史,喜欢老师博学幽默等……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心声,传统的“一言堂式”语文教学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精神折磨,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经过多次集体教研活动,统一了教学方法,尽可能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来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五、中职语文课教学对策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 语文第一课堂教法设计

如果语文教学还像初中那样,主要从讲解课文结构、剖析课文中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入手,不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更进一步激化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改变语文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就显得非常重要,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实现文化素质、语言表达、基础文体写作等能力的全面培养。语文教研室教师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指导作用,同时配合全校读书活动顺利开展。一是在语文课堂上,前10分钟,教师提供经典诗歌,让学生集体诵读。二是教师询问学生读书情况,并对阅读方式进行点拨。三是课堂上组成讨论小组,谈读书心得体会。四是讲读课文时,教师范读,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1)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本课作者及历史背景介绍。(2)生字词解疑:讲授生字词。(3)文本朗读:生字解决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分组朗读,最后个别朗读,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组成小组讨论。(5)课堂活动:有人物对白的篇目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现场分小组排演课本剧;如果是诗歌,找学生上讲台大声朗诵,开展班级朗诵比赛;针对部分篇目,写读后感、人生规划等。(6)教师总结并对不同表现的同学给出考核分和评语;整堂课中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课文的安排也是本着以经典名篇为主和适宜开展课堂活动的原则的。五是考核方式。建议采用的考试方法:多元评价法。我认为应该采取“多元评价法”,对每个学生做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即采用“平时的课堂表现(占30%)+‘听、说、读、写能力专项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40%)”的模式进行考核。(1)平时的课堂表现(共计30分)。(2)“听、说、读、写”能力专项考核(共计30分)。本课程以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兼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语文能力,因此在本项考核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打分。A.“听、说”的考核可以由教师读一段文章,让学生复述;也可以在不同的单元,开展不同的说的活动,如“品读职业”单元可以让学生阐述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直面社会”单元可以模拟应聘现场,做自我推荐等。(占10分)B.“读”的考核可以采用让学生流畅地朗读课文。(占10分)C.“写”的考核可以采用当堂写作的方式,结合课文主题撰写相应的文体,如讲授“守望自然”单元,可以让学生写作环保倡议书;讲授“零点起飞”单元,可以让学生写作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等(占10分)。总之,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课经典文章和一课语文综合实践训练,既能普及文化教育,又能全面培养语文能力。(3)期末卷面考试(共计40分)。卷面题型设计:以生字词、诗词默写、作家作品介绍为主要内容,编订成选择、填空、判断系列题型。在期末考试的总评中,让过程性考核占更大的比重,教师会更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是以学习技能为根本目的,基础文化课只是作为一种学校应有的文化普及而存在,因此,不应对学生进行单纯的卷面考核,加重他们期末复习的负担,而应该将权力交给教师,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给予考核。

2. 语文第二课堂-语文课的有益延伸

除了语文课堂做适当改革外,我又将视角拓展到语文第二课堂之中,让第二课堂的生动、丰富、活泼的形式,带动学生喜爱文学作品、关注阅读、展现自我。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在我校定向生中开展了一系列文学欣赏活动,既能缓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矛盾,又不失为提高定向生文化素养的有益尝试。语文第二课堂开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领略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作品,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使学生丰富精神生活,提升个人修养,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真诚热爱,激励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做人和做事,打造一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石油工人生力军,而这也正是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语文第二课堂立足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如今这块阵地已成为学生激发潜能、挥洒智慧的天地。当今学生的思想和品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应该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不应当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生活,更不应该追求安逸享乐,坐享其成,当一个“啃老族”。比如说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是历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学习和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我们在了解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后,开始制订培养方案,然后开展“文学欣赏”系列活动,活动围绕“文学”的主题,以“文学欣赏课”——诵读“名著经典”朗诵比赛——“读书推荐会”为主线,进行理论加实践的双重培养,这对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文学欣赏课。语文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油田定向生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文学欣赏课讲授。课上用优美的语言和课件,向同学们展现那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2)诵读“名著经典”比赛。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语文教研室从2011年起,已先后组织了五届大型诵读经典文学朗诵表演比赛。结合文学欣赏课的感悟,学生们在所了解的经典名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并配上合适的音乐或视频来朗读,让美文诵读成为学生们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比赛中,涌现出大量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如定向14-50班带来的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委培14-7班的《喊黄河》,还有一些新颖之作,如《我的母亲赵一曼》那穿越时空的母子对话,《战争与和平》电影的影视配音,《大宅门》中白景琦的临终独白“誓言”等。除了出色的朗诵之外,还有一些如《茶馆》《青衣》等优秀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多样化,将表演、朗诵、舞蹈等多种元素有效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多方面才艺得以展示,各有千秋。(3)读书推荐会。经过第一阶段的文学欣赏课,第二阶段的诵读经典比赛,接下来开展的读书推荐活动,是对前两阶段的“读经典”活动进行的有益总结,倡导师生共同重视读书,为同学们推荐数本较经典的中外书籍,为同学们如何在浩瀚书海中做出正确选择而提供参考。同学们自发地选择好书,并将内容、图片等做成PPT课件,图文并茂,并加入自己的读书体会,意在号召大家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面对即将走上的油田工作岗位,面对未来的人生。

六、结束语

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第一课堂的有益促进,是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的补充,它使相对封闭的传统语文教学走向开放,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了他们学习的空间,使语文教学阵地变得更为坚实、广阔。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成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引向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初入学的中职学生可能不习惯学校管理,有厌学情绪,参与活动热情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将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设计得非常精彩,给予精神鼓励加物质奖励,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关怀,重树信心。语文应该是学校里最美的一门课程,是最具有人文关怀的课程,是带给学生们快乐的课程。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不怕技校学生厌学,不怕语文课难上,不怕教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相信今后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8).

[2]金建孟.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任海德.“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2(02).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培养方式人才培养
中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