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勇
摘 要:本文实证检验了高管发生变更冲击下,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利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及2002-2012年沪深两市A股发生高管变更公司的业绩,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的情况下,研究发现:(1)变更当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变更后一年公司业绩越好;(2)变更后一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当年的公司业绩越好;(3)高管在发生变更之后,在内部控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则公司业绩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善。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外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研究的空白,兼具一定的政策导向意义。
关键词:高管变更;内部控制;公司业绩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COSO,1992),因而学者们围绕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De Franco等(2005)、Gupta和Nayar(2007)及Hammersley等(2008)均发现股价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做出负面反应,这说明内部控制的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一般而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无意估计误差和有意操纵发生的概率均较大,因而应计质量更差(Doyle et al.,2007b);而当内部控制缺陷得以纠正后,应计质量则明显提高(Bedard,2006;Ashbaugh-Skaife等,2008)。Altamuro和Beatty(2010)在美国银行业、张龙平等(2010)及田高良等(2011)利用中国样本均发现了内部控制与应计质量的正向关系;而齐保垒等(2010)、董望和陈汉文(2011)分别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方红星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综合说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善盈余质量。
(2)高管变更研究综述
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是研究的重点,众多国内外文献均涉及到两者关系的研究。Rachinsky(2001)在分析高管变更变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之后,认为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高管变更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刘星和代彬等(2012)对国有上市公司下高管权力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高管变更视角之下,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发生变更之后,则公司业绩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但公司的未来业绩会出现一定的改善,这主要来源于权利较小的高管变更之后,而权力较大的高管在变更之后,对公司的未来业绩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国有上市公司中政府控制层架的提高以及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抑制高管权力的寻租行为。
2.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的情况下,变更当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则变更后公司业绩越好。
假设2: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的情况下,变更后一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则变更后公司业绩越好。
假设3: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的情况下,变更后内部控制如果得到改善,则公司业绩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善。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初始样本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2年间的涉及高管变更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董事会临时会议决议公告和高管变更公告,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以及DIB内部控制数据库。并且按照研究惯例,对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筛选:(1)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所以予以剔除,(2)不包括继任高管公告与离任高管公告非同时宣布的特殊情况,(3)不包括高管变更时间超过360天,或者只是在没有合适候选人,只是代理的特殊情况,(4)剔除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同一年变更样本,(5)剔除数据无法收集的样本。最后我们得到了809个样本数据。
2.主要变量
高管的界定:本文对于高管的定义参考黄继承的观点,将高管界定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非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因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总经理是公司的代理人,但在中国由于控股股东性质的差异,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董事长一般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任命或者委派,他们很少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扮演着控股股东代理人的角色,与西方上市公司中总经理的职责相类似。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即民营上市公司中,董事长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他们实际上是公司的大股东,此时,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情况类似,总经理是公司的代理的最高水平。
高管权力的界定:本文控制继任高管的权利,高管权力的定义借鉴Finkelstein的模型。Finkelstein对高管的组织权力、专家权力、所有制权力以及声望权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按照这种思路,将高管权力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划分,并从每个方面选取一个至两个虚拟变量来衡量高管权力强度的大小,总共选取了六个虚拟变量。其中,组织权力:是否是公司内部董事,是取1,否取0(Insider-director);所有者权力:是否具有股权,是取1,否取0(Share);专家权力包括:是否具有高级职称,是取1,否取0(Title),是否由内部提拔,是取1,否取0(Inside);声誉权力包括:是否具有高学历,是取1,否取0(Edu);是否兼任其他单位董事会成员,是取1,否取0(Part-time job)
公司业绩的界定:业绩指标分为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种,西方常常采用市场指标(托宾Q值、股票收益率)来衡量业绩水平,但是只有在证券市场发展充分,市场具有强势有效性,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真实的公司业绩时,市场指标才有效。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股价容易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会计指标简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文选用会计指标总资产净利率(ROA)衡量公司业绩。
其他控制变量:本文将继任高管权力作为控制变量,控制继任高管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外,按照研究惯例,本文还使用资产规模(Lnsize)、资产负债率(Lev)、成长性(Growth)、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H10)、上市年龄作为控制变量(Listage),以及年份(Year)和行业(Industry)作为哑变量。
3.模型构建
本文的因变量是公司业绩ROA,解释变量是内部控制,控制变量包括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成长性、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市年龄,行业和变更年份作为哑变量。
针对假设1,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模型一)
针对假设2,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模型二)
针对假设3,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模型三)
在以上模型中,α1、β1、γ1表示常数项,αi、βj、γk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ε、μ、σ代表随机扰动因素分别代表变更当年、变更后一年、变更后一年与前一年相差的内部控制指数,Power代表高管的权利指标,Lnsize代表公司的资产对数,Lev代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Growth代表企业成长性,H10代表前十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Listage代表公司的上市年龄,Year和Industry是变更的年份以及公司的行业。
三、实证结果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的影响下,变更当年内部控制越好的公司,高管变更之后,公司业绩越好。这表示内部控制越健全的公司,继任高管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越小。
(2)模型二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的影响下,变更后一年内部控制越好,公司业绩越好,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业绩增长的观点。
(3)模型三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的影响下,变更后内部控制相比较变更前得到改善,那么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这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内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仅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鲜有文献涉及在高管变更视角下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从高管变更事件着手,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之后,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变更当年内部控制越好,则变更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变更后一年内部控制越好,则变更后一年公司业绩越好;变更后内部控制得到改善,则公司业绩亦会相应的提高。本文除了补充国内外高管变更视角下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研究的空白外,还兼具以下实际意义:首先,政府当局应该继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关注,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其次,企业自身要增强内控意识,提高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04:134-141.
[2]张龙平,王军,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2:83-91.
[3]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 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1,04:68-78.
[4]权小锋,吴世农.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04:142-153.
[6]丁友刚,宋献中.政府控制、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J].会计研究,2011,06:70-76+96.
[7]Ho S.M., Kar Shun Wong.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2001, 10 13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