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媛
摘 要:近年来高管薪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是针对国内近年关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评述,希望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从中提取信息,总结已有成果,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管薪酬;公司业绩;激励机制
随着国外对高管薪酬的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薪酬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有关研究高管薪酬的文献经常能够在各期刊上看到。高管薪酬的研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多重研究结论
(1)相关论。主要的研究文献有:张君瑞&赵建文&张建(2003)、将航程&赵丹(2007)、高乾(2007)、方俊雄(2009)、柯可&邱凯(2009)他们的研究结果都显示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高管持股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2)无关论。主要的研究文献有,最早的是魏刚于200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文中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二、对产生多重研究结论的原因分析
(1)变量、选取方面存在差异。从时间上来看,除了张君瑞等的研究是2003年与魏刚的研究年份相差较近外,其他文献都是发表于近五年之内;首先笔者对2000年和2003年得文献进行了对比阅读,发现两者所用的指标是不一致的,2000年所用的经营绩效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薪酬指标为高级管理人员的总体年度报酬,而2003年采用每股收益作为绩效指标、用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均年度薪金报酬作为薪酬指标,笔者认为这至少也是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并且两者所处的年代属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的阶段,信息的披露和制度还很不健全,造成信息的误用也是可能的。也有一些学者对公司业绩进行分类,分为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并且分别对其进行实证研究。陈震&张鸣(2008)研究认为相对于非核心高管人员,核心高管人员报酬有较大的市场业绩敏感性;相对于核心高管人员,非核心高管人员报酬有较大的会计业绩敏感性。这主要是考虑到对于不同高管人员,指标束中会计业绩指标和市场业绩指标的权重会不一样。核心高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全面管理,并对全体股东负责,对其考核不但要考虑到公司的短期业绩,更要考虑到公司的长期发展,这就需要从市场业绩指标来对他们进行考察。非核心高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相关具体工作,对核心高管人员负责,其职责和目标较为具体,对他们的考核应偏重于使用短期业绩指标,即会计收益指标。杨玉凤&沈玉玲&胡欣(2010)研究结果也支持了2008年得结论,同时指出由于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很强,应该不仅仅根据会计业绩来衡量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应该建立一套综合的考核体系,使激励制约作用得到最大效用。(2)高管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样本选取存在差异。对于2000年的文献与近五年的研究成果的不同,笔者认为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第一,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是非常低的,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第二,当时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思想观念的保守,害怕受到公众的非议不敢拿高工资,这也是形成薪酬与绩效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原因之一;第三,那时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前,研究用的大部分资料是国有企业的数据,样本数据有偏差,且国有企业的高管政治背景强,可能从其他方面得到一些隐性的非货币、货币收入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而此类报酬没有被考虑进入研究的数据中,这也可能使得研究结果为薪酬与绩效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试探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研究的改进方向
(1)在变量选取上,公司绩效衡量指标的选择及其计算方法的完善同样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的问题。在样本选取上,由上述分析可知,相关方面研究大多是针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研究,但对于某一个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研究成果还是很缺乏的。结合我国企业所处的客观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实证研究模型,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2)在样本选取上,在实证研究中,主要是依据数据在进行研究并以此得出结论。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样本选取有大的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样本选取较为片面,只有某公司,或某行业,某一年的数据。这违背了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尽可能的进行跨年度的纵向比较分析,选取多个公司、多个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力求研究结论的有效、真实性。(3)现在国内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也找到了企业管理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今后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薪酬激励制约机制发挥最大作用,使得企业在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方面都得到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