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解剖学教育看人文素养

2015-04-23 00:38吴军
教育界·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人文素养教育

吴军

【摘 要】医学是一门富有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的科学,现代医学理念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诊疗技术,更需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但现实教学中,医学教育过于注重医学护理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很容易导致医学生对生命的冷漠与轻视,不能建立正确的生死观,更不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本文从人体解剖学教育入手,将人文教育融入解剖课堂中,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育    人文素养

医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涉及心理、疾病、生态、环境等,即生老病死及与其相关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呼之即出。新的形式下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更需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它研究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阐述人体器官的关联性的学科。新的模式下要求解剖学教师须将人文关怀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进而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当前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护学生人文素质淡化

相关研究认为,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国内高职医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能力层面。一些医护学生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很欠缺,承受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力较弱。(2)知识层面。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医学护理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储备。(3)修养层面。由于欠缺人文修养,医护学生在文化品位、言谈举止上过于世俗,不利于医学的发展。

(二) 解剖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解剖教学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上突出政治信念忽视人文精神,这导致许多学生只顾学习专业知识,忽略了人文知识的学习。目前国内高职医科学校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学好医护专业知识就够了,人文素养不属于教学范畴,轻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其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薄弱,现有医护学科的教育中,人文课的比例偏低,除绝大多数是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课外少有精神培养的内容,教育的课程门数少而且课时数相对偏低。最后,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教育方式基本都是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达不到该有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果。

二、从人体解剖学视角加强高职护校学生的人文修素养

(二)努力提高高职护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所以,医学生人文素养程度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的影响。提高高职护校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人体科学中心志愿者或义工组织,让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本身的人文素质。与此同时,护校还可以请一些人文教育专家为教师开设讲座,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社科知识,这样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情怀,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人文素质水平。

(二) 解剖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在理论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于整个解剖教学的始终。通过讲授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可以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案例分析,经常让学生换位思考,多为患者着想,更好地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让他们更好地和医生配合,争取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从而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众所周知,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只有通过很好的实践,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解剖学知识。解剖实验课中不仅要面对假的人体模型,还要解剖真的人体,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接触尸体标本。因此教师在进行解剖实验课时,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实验课中还要教育学生爱惜、尊重尸体标本,让学生学习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献身精神。在解剖教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内心里尊重尸体标本。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学会体贴病人,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医德。

(三)加强人文条件与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构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所以,医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医生的神圣殿堂,可以在布局上加以调整。比如可以在标本陈列馆设立“感恩匾”,在实验室走廊设立“知识墙”等。人文物化环境的建设,可以体现医学院的宗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氛围的教育。

(四)改善外在教学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素质培养重要内容为人文关怀,就是改善解剖学实验室的条件,重视对师生的健康保护。比如可以在解剖室摆放一些具有吸附化学物质的植物,增加人文气息;运用新型的标本代替传统的标本,有利于保护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对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解剖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以及和谐的课堂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许多医学学校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职学生医学教育的教育所向。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医学生除了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一个高素质、综合型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军,刘健华,原林,赵振富,沙鸥,栾萍. 解剖学“大爱无疆、无语体师”医学人文教育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 解剖学研究,2013(01).

[2]张洪江. “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05).

[3]夏欧东,罗迎霞,祝火盛. 基于临床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 高教探索,2012(03).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人文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