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摘 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领会 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 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应该受到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更高要求。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把一篇篇美文分析的支离破碎,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良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语文阅读教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课前、课中诵读不够,分析综合介入速度太快;咬文嚼字时间不足,理性说明太快;课中展开讨论不足,对学生理解分歧消除太快;对文章各段分析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受上述做法的误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阅读教学的效果事倍功半。三、如何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课文,教师应首先去读、去悟、去探究,使要教的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挖掘不深,肯定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没有心得,必然导致无法灵活驾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切入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使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要围绕目标,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恰到好处。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延,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和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讨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人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创新考试形式。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多元化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人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对于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我们的阅读只是单方面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主旨、背景及写作特点。而对于文言文而言,注重最多的就是“翻译”,老师读一遍,翻译一下,同学便不停地写,原因是翻译很重要,老师会对其进行检查,考试会出现古今异义。导致学生再为学习而学习,根本体会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例如,在进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话的学习时,老师会先对个别字进行解释,在完成一句话的翻译。真正的意思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白,只是一味的记下,为了应付考试。而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对于这样的表述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所以,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本文所反映的是社会的生活是间接体现的,但是学生对于社会的经验少之又少,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借助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再例如,《师说》中有一个经典的论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针对这个的论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句话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这句话很明显是文章是中心论点,老师可以设立不同的观点让同学进行辩论,或反对或支持,展开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四、充分准备,合理引导学生
教师上课之前理应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立良好的问题可以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到一个合理的思维意向,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准备课程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例如,“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对这样的段落,老师首先对人物背景有相应的了解,要知道“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谁,有过哪些文化背景。
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课外作品
一般地,中学生的思维己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我们还可以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期待就会大增,兴趣渐浓,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