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荣宗小学 肖雪媛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搭桥引路”“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智慧,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因此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时,自然而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种愿望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然而这种愿望的强弱又与教师设计的问题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知识的着力点为依据,巧妙地提出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引发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究,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引导学生认识以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学具创造出新的分数吗?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刻展开了操作,相互讨论,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起手,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又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入后开门见山地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像这样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紧扣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干脆利落,又问在关键处,同时引发学生对“为什么不同的折法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探究,还能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情感,提高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交流,驱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心灵的门户,才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旺盛、持久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是以提炼出的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作为导入,引发思考。“校办工厂有一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需要装箱。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你能设计一种箱子,无论装哪一种教具刚好都能装满且规格最小的箱子吗?这种箱子最小的规格是多少?”这样提问,既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或信息,又能让学生在已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努力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富有创新和挑战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课堂上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的形式,巧妙地给学生的思维腾出“驰骋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说,让他们问,让他们发挥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学《倒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师问:我们知道了1的倒数是1,那0的倒数呢?有个别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0的倒数是0。师:能说说你的依据吗?生:0的倒数是,当然就是0了。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你们赞不赞成这种说法,如果不赞成,请说说你的观点?教师的这一提问,让刚才回答的同学对自己的答案有了质疑,同时也会更加认真地倾听,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最终让所有的同学懂得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这种情况下的提问,往往比教师直接指出结论效果要更好,同时也能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这样问题来自学生,又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如能利用精巧的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路,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一连串的提问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回答线索,引出一个个与问题相关的新问题,让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后,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个知识点,可以采用一连串提问或层层追问的形式,穷追不舍,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直至学生对问题真正理解为止。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学生收集到一个关于百分数的信息:庆元旦促销活动,某商场组织摸奖活动,二等奖的中奖率为16%。
教师顺势追问:“这个16%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16%表示100个人摸奖,16人获二等奖。”
教师马上追问:“这一次活动中一定是100个人参加摸的吗?”
有几个学生悟到了什么,马上回答:“不一定是100人,也可能是1000人、10000人。”
教师再次追问:“大家想一想,一定是100人、1000人、10000人参加摸奖吗”
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肯定不是!”
教师再一次追问:“那么,中奖率16%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后,豁然开朗,纷纷举手,充满自信地说:“中奖率16%这个数是二等奖的人数除以参加摸奖的总人数得到的,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中二等奖的有16个人。”这样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不断地追问,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一个善于追问的教师,通过一次次层层深入的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促使学生的理解得以逐层深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这种“悬疑式”的提问可以放在一堂课的开始,采用一个让学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题,既让学生觉得有些好奇,又感觉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同时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年、月、日”,教师一上课提了一个问题:“有一个人活到30多岁还没过过10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为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这种悬念一旦产生,就会导致思维的飞跃,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思维境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捕捉最佳时机,彰显课堂的精彩,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