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生长点

2015-04-17 15: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名师校本教研

寻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生长点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林立琼

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瓶颈在于校本教研工作没有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自觉学习与主动培训的行为被忽视,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生长点,让教研从常规到自觉,从习惯到自觉行为。

校本教研;生长点;习惯;自觉

在当下的新课改背景底下,作为教育教学的突破点,教研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是教研的实践者,也是教研落脚点。做好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要让教研成为一种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带着功利化色彩去搞教科研,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让教学研究切实为课堂服务。

一、让常规成为一种习惯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一所学校的教学教研,提高该学校的教学教研质量,所以应以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借助学校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或特色进行教学研究。所有的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属于教研活动时间,教师或是在办公室干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或是漫无目的地随便聊几句,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何跟踪、评价、反馈教师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更有实效性?

1.让制度成为教研的保障。细化的制度是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使学校的教研要求成为教师的需要,进而成为习惯。学校因此制定了《教研组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听评课制度》《备课组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案考核制度》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推进。

2.让教研活动常态化。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一直以来是学校强调的教研活动的要求,没有突发的特殊的大型的学校活动是不能改变的。这样教师才会在思想上重视,达到习惯性参与的目的。下教研组行政全程参与教研活动,这是我校教研活动制度中规定的,正职校长每学期参加教研不少于三次,教学教研副校长每学期不少于8次。教研活动的参与度、质量和实效与学校阳光评价结合,制度体系是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保障。

3.让教研计划接地气。学期初就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年级上交学期教研计划与活动周历安排表。近年来我们就围绕提高课堂的有效度,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与评价等主题,制定各学科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紧密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切实解决教师的教学困境。因为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教师认为有参与研讨的必要,甚至产生积极研究的愿望,进而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例如数学组每次研讨活动都将近两个小时,本来规定每个备课组两人发言,结果往往是人人畅所欲言,内容丰富充实,常常言犹未尽。

二、让习惯成为一种自觉

1.让教师爱上教研

在中学往往存在着“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尽管不少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来杜绝此现象,却仍是见效甚微,教研活动始终不能走进教师心中,校本教研在实际上成了“叫研”。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日渐凸显,急需组建学习型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然而,当前大多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以下问题:

(1)受干扰多,校本教研无法深入。学校经常每学期都要迎接来自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评比、创优等工作,常年处于繁琐的备检和创优状态之中,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同时,“学而优”的应试教育体制,又严重制约了校本教研对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研究。因此,许多时候,校本教研只能是敷衍了事。

(2)教师不主动,校本教研意识淡薄。教师往往把教研活动当作一种“负担”,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这是目前中学校本教研存在的最大弊端。校本教研如果不是来自教师的自主研究,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那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务实效果,甚至会陷入“作秀”泥淖。真正的校本教研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师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与交流,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专业引领不够,校本教研不姓“研”。校本教研中常常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主题不明确,内容随意,教研管理者很少参与教研,更不要说进行现场指导,导致跟风型的校本教研在学校应运而生。这样的教研活动

往往只是“执行具体事务”,教研组长成了“上传下达”的中介。

(4)教学与教研脱节,校本教研缺乏地气。校本教研应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进入真正的研究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学的改进与提高离不开教研,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存在于教学研究中,没有好的教研,就没有好的专业成长。倘若忽略教师的感受与需求,只谈常规,缺乏理论的学习和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学用分离”,长此以往,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势必被磨灭。

教师提高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校本教研必须要突出高耗低效的重围,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解决诸如认同度不高、缺乏内驱力、制度不健全以及存在不良作风等问题。在策划和组织上应积极转变观念,进行精细化管理,确立合适的校本的教研专题和内容,真正解决当前教研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是校本教研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操作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课改,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的特点是“细”和“实”,在形式上不要有太多花样和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教研氛围浓厚,无论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能虚心坦诚地参与其中。

2.让教师真正“动”起来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前面发展,也就必须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例如,我校自2007年以来就成立了“虎岭沙龙”,这是一个提供给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平台,听讲的教师可以是本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这对教师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们可以从中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水平。活动完全基于自愿原则,更显得民主自由、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为教师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教研室提出本学年的教研主题,开出校本的培训内容,如“教学沙龙”“主题论坛”“个案研讨”“集体备课”“成果展示”等主题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从专业化、理论化、实践化、成果化等方面切实提升学校科研质量。其次,规定固定的时间让教师集中精力促提高。最后是通过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进行有效评价。

教学教研沙龙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备课和学习课堂教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课堂教学,从而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这也为一般教师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课改动向,学习新课标精神。骨干教师通过沙龙,加快了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及运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虎岭沙龙”效用显著,教师们对学科教研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专业研讨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让教研务实高效

传统的讲座式和听评课式的教研模式,虽然也能提高教师在某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教研水平,但这两种教研模式难免会陷入程式化、模式化、僵硬化的弊病,因此务必改革教研模式,建立活泼创新、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网络作为现在教学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但其主要是用于素材搜集与课件制作,很少真正用于教研。而这一资源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它可以突破时空、情感的界限进行充分交流。首先,我们在学校网页上设立了校本教研平台,上传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课件、教学感悟与课堂实录等内容,网站面向校内教师甚至是外校专家老师开放,以促使各方面教师的全面参与,利用网络本身的优点,对网上的内容进行随时研究、指点评说,使教师之间的交流达到最大化。

一个名师可以带活一批教师,可以激活一个学科,可以救活一个学校。为了真正发挥名师的作用,学校为名师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创造优越的条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安心、舒心地把自己的一技之长传给其他教师,并让其他教师在他们的提点下,成为优秀的教师、科研型的教师。我校的做法是:①减少名师的课时数,让他们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②在常规方面给名师一些特殊对待,让他们腾出精力进行研究;③对名师们的考核进行特殊照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④加大名师的听课数、评课数,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闯出一片天地;⑤由名师自己选定培养对象,再由学部出面结成对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实在”“扎实”和“实效”。没有准备的教研活动不搞,没有效果的教研活动不搞,没有深度的教研活动不搞。几年来,学校举办了教学教研开放周、教师岗位大练兵,举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叙事演讲、教学论文评选、新教师汇报课、老教师示范课、名教师观摩课、课题教师的研究课、全体教师的优质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目的就是要让教师的研究意识越来越强,研究兴趣越来越高,研究氛围越来越浓。教师们的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课后小结撰写数量远远超出规定的次数、字数,并且写得很有真情实感。这其中有多人次在市级以上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发表在省级以上的期刊中。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名师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