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走向生活的多元化探索

2015-04-17 15: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领悟多元化美的

美术教学走向生活的多元化探索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周群雄

美术教学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学会生活与学会审视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美术教学走进生活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元化,本文指教学内容多样化与学生领悟美方式与表达美方式的多样化。具体要求是:走进生活,教学内容多元化;感受生活,领悟方式多元化;创造生活,表达方式多元化。

美术教学;生活;感受;创造;多元化

美术教学,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学会生活与学会审视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美术教学走进生活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美术教学固然可以使少数人成为美术工作者或美术专家,但更重要的是使绝大多数的人通过认识、欣赏、感受生活美来构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论是从美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特征而言,还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美能诱发人们积极的心理与高尚的情感作用而论,不论是从引导学生认识并感受生活事物美的教学过程来说,还是从引导学生展现与创造生活事物美的教育目标而论,它都要求美术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即美术教学生活化。

多元化,本文指教学内容多样化与学生领悟美方式与表达美方式的多样化。

一、走进生活,教学内容多元化

美术教学生活化,首先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生活中的艺术美无所不在,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江水在彩霞的辉映下泛起层层红波,如风吹中的彩绸,或如刚出炉的滚滚钢水,这是一种催人上进的美。宽敞的教室,明净的窗户,雪白的墙壁,天蓝色的课桌,酱紫色的讲台,色彩协调,这是一种沉静之美。老师的穿着端庄淡雅,讲课语言清晰,手势动作落落大方,表情自如,闪动着的眼睛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这就是一种自信之美……如果我们的学生对这些似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能审视出其中美的内涵,那么他们就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美好,自然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就是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与勇于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

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多元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服装搭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列举“牛仔装”、“学生装”、“运动装”、“休闲装”等,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尝试说出各种服装的美的特点及其内涵并从中归纳出各种服装色彩的搭配规律,如“运动装”的特点是“轻松与活泼”,选用的布料应该是质地柔和的涤纶或棉布,颜色的搭配可依据冬夏季节来考虑,冬季运动装多为深色,而夏季运动装则多以浅色为主。

教材是依据课标要求来进行编排设计,其中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内容展现方式取决于编者的课程意识。由于审美情感与课程教育价值观的差异,不同的编者,其编写的教材形式与内容均有所区别。另外,由于地方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教材的适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课标要求教师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当地的古今建筑与园林设施乃至商家店铺、触手可及的包装设计、司空见惯的小商品商标,等等,它们无一不能见证着地方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再如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这些都可以成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对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形式进行课堂讲解或探讨,如上面提到的服装专题或商标专题,都可以进行系统介绍或专题讨论。也可以安排学生亲临现场,实地察看。节假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考察民居和祖祠,回来后交流这些古建筑的内涵与外在美以及文化元素传承等话题,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描绘(画古建筑)或想象创作(画故事画)的美术训练活动,通过展示评价(探讨反馈),让学生在体验自主探索成就感之余,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从而较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感受生活,领悟方式多元化

感受或领悟生活美的能力是人们认识生活并享受生活的基本素养,也是人们改变生活并创造生活美的前

提条件。因此,促进学生领悟生活美是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就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美的内涵有着一定深度的理解。如对于“学生装”的审视,教学中除了展示教材中“西服裙式”套装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学生装:如“五四运动”以前的“长衫式”服装、民国时期的“男制服式”与“女大脯襟中长裙式”的学生装、日本和英国不同时期的男女学生装,等等。要求学生对各种学生服装进行对比辨析,使学生明确:学生装不仅体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还体现着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如“五四运动”以前的“长衫式”学生服装,它体现着中国是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的国体特征,同时还体现“重文轻武”且“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制度与文化内涵,而民国时期的男女学生装则体现为端庄、贴身、自由的特征,它反映着“倡导新文化、工业强国、讲究实效”的经济振兴与文化改革的时代气息。现在的学生服装,它注重的是“活泼愉快与积极向上”的内涵,它体现着现代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与乐于进取的精神面貌。显然,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兴趣,教师要善于讲解。对于一些貌似不美或学生不感兴趣的生活作品,教师要注意运用文学化的语言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欣赏作品的意境美和形象美。当然,仅靠教师讲解引导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营造多元的领悟方式,如充分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光影声画一体的氛围中,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

实际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外,还可以安排开展学生习作的欣赏活动。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距离近的亲切感,在思想或情感方面都容易产生共鸣。另外,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艺术现场,如观察校园雕塑,观看公园建筑、欣赏美术展览馆展示的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等。这些作品都制作精妙,参观时耳濡目染,加之教师的讲解引导,其效果是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必将逐步增强,审美能力也必将逐步提高。

合理多元的领悟方式,它能孕育灵动高效的学习氛围,也能使学生更倾心于学习活动,又能增强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体验,还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显然,这是富有情智的美术教学。

三、创造生活,表达方式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美术创造才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如果一个人仅懂得生活美而不能创造生活美,那么他的人生只能是接受美的熏陶而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平衡,久而久之,这种美的体验就会慢慢的淡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着人的思想与情感。

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开展生活性的艺术创造。如“策划一次出游活动”,要求学生以美术的形式来描绘与制作“海报”、“计划书”、“游览图”等,其形式与内容取决于学生对“出游活动”中美的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再如教材中的“策划一次校园活动”,这是一个题材极为广泛且内容极为丰富的艺术创造活动。运动会,它是每个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一件大事,学生参与兴趣高,因此,美术教学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来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创造活动。运动会前,可以要求学生设计运动会海报,运动会中,可以要求学生就运动会情况开展美术速写,运动会后,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喜报并举办相应的美术创造成果展览,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美术创造,从而充分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走向生活的美术创造活动要贯穿于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同时要引导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多元表达方式,重视个别指导,以强化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兴趣与欲望。结合校园学习与生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有关学习与生活美的创造。它可以是艺术节的活动宣传,也可以是科技节的成果展示,又可以是读书报告会,还可以是某种作品的征选活动。对于寄宿生,学期伊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并布置一个温馨的个人空间或设计宿舍标志,或结合学校行为规范,倡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与生活用品,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校服设计。

引入生活“活水”并倡导走向生活的艺术创造,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品味,更重要的是在行为道德与思想情感教育方面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就是要注意选择生活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与领悟生活中的艺术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以多元化的方式来表达其对生活的创造美。认识美是创造美的基础,创造美是认识美发展。因此,促进学生领悟生活美是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而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美术创造才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美术教学既要走向生活,还要贴近生活,更要高于生活。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领悟多元化美的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