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增军
新课程的改革,也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出了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而且能够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爱是教育工作的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着重大影响。
1.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校的师生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学与教的质量,师生关系是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背景,它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行为的成败。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交往关系,渗透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班级管理、社会实践、个别教育、课堂内外的活动等各个方面,多维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发展。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世态度。
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塑造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需要下,学生会形成一种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开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相处良好的师生集体会产生一种灵光效应。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集体里,学生会因为自己是这个和谐集体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优良的环境下,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一种暗示,并把暗示变成自己的信念、道德观和价值观。观察也发一种暗示,并把暗示变成自己的信念、道德观和价值观。观察也发现,凡是喜欢与教师接近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成绩一般较好,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容易向教师请教,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进步很大。
二、如何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给学生关爱
教育需要爱,教育呼唤爱。从孔子“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陶行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再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真个心灵献给了孩子”古今中外无数的教育家教育理念或许不同,但都提出了热爱学生,爱的教育,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途径,是教育的基础。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让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的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同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喜欢某位教师的学生,大多的会喜欢这位教师的学科。不论这句话的可信度有多大,但可以确定的是越是被学生喜欢的老师,越是在意这个老师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上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更多,学生会更在意这科目的成绩。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已经被很多的现实例子得到了印证。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在教育改革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
2.给学生尊重
教师和老师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相处之间就应该相互自尊,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高中学生,即使他们还不是完全的成人,但他们特别渴望有自己的尊严,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中,学生将老师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列为了心目中好老师的首要条件,而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老师就不能高高在上,要对学生表现出他应受的尊重。对教师来说,尊重是一种师德修养,也是一种人文素质。尊重的力量是巨大的,尊重不只是赢得尊重,更重要的是赢得被尊重人的尊重,赢得被尊重人的心,唤起被尊重人内心向上的积极因素。
3.让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学生个性品格各不相同。目前,教师普遍对学生期望过高,有些甚至不顾学生的先天条件,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成为标准的“龙”或“凤”,然而过高的期望常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所适从,总有一种达不到标准的挫败感。久而久之,难免引发悲观和厌烦情绪,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人文关怀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成才需要的满足度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人文关怀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既尊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尊重个体发展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最好体现。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导师、朋友,教师应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