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化学教学应该是化学活动——思维过程的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的结果——化学知识的简单传授。化学教学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发展;初中学生;创造思维
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那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多质疑,在化学实验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一项有效措施。实验的设计要力求使学生感到有探索价值和设计必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拔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通过对参与资料的预习,已经了解到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都选择使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我就抛出一个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大家均使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到底用排水法能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此话一出立刻招来不少学生的反驳,理由很简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溶解在水中导致收集不到。于是我就鼓励一些大胆的学生将实验室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式移植过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经过实验检验最终确认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即兴创造,使学生不再迷信书本答案,不迷信权威名人,让学生了解到要掌握知识就一定要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有效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在想像的时空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运用是比较突出的,它需要借助语言材料、图像材料进行感知,而想像则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给我一颗小草,我就可以见到碧绿广阔的草原;给我一滴水,我就可以看见无数个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在读“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我们的脑海中应该能够呈现出这样场景:大量的氢气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大量的氧气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我们能够感知的物质。想像是青少年极为可贵的品质,处在青少年时期,正是从无知世界探求有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发挥想像力的角度讲,思维无限广阔,符合青少年善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景,在交流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在探索交流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往往形成对知识的不同见解,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共识呢?为学生创设充足的时空,采取分组合作的辩论形式,最终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交流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在着火点能不能改变上同学们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同样是木头,木条却比木块更易点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依据,然后两组展开辩论,辩论异常的激烈,同学们都深刻的提出了问题的实质,从而明确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互相取长补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采取这样灵活的交流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差异性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层面的差异, 主体性中除包含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他要素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外,还包含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进取,自觉地动手动脑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基于上述基本特征,初中化学课教学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等各方面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教学对象,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个性特点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的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化学的体操,化学思维能力体现在概念、实验等诸多方面,关键是我们如何启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才能將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包永良.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年51期
[2]陈志军.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