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IgA肾病的应用

2015-04-15 23:35姚木铭
江西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IgA肾病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在IgA肾病的应用

★姚木铭*

(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培育正气;既病防变,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IgA肾病中,未病时,严防病症出现;病未显时,要及时发现病情、控制病情;未传时稳定病情;未盛时要极力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瘥后要注意各种调摄。

关键词: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新愈防复;IgA肾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后世医家多延续了这一思想,唐代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开篇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预防性治疗的必要性,以强调既病防变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新愈防复等内容。

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提出IgA肾病(IgAN)以来,IgAN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或肾脏功能减退。IgAN在亚洲人发病率较高,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45.26%,大多数IgA肾病患者在确诊10~20年后逐渐进入慢性肾衰竭期。迄今为止,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无法阐明,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及进展;且由于本病临床、病理的多样及自然病程的个体差异,目前缺乏统一特异性治疗手段。中医界近年来采取辨证为主,并结合现代医学各种检查,以“微观辨证”辨病为辅,应用中药进行干预,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IgA肾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可控制诱发因素,改善患者体质,减少蛋白尿及血尿的反复,保护肾功能。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一致。现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IgAN防治中的作用。

1未病先防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约40%~50%的患者表现一过性或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大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少数伴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提示IgAN与感染相关。学者们陆续在IgAN患者的肾小球中鉴定出多种抗原,包括多类病毒、副流感嗜血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抗原[1]。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是IgA肾病最常见的症状。属于中医“尿血”“血尿”等范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gAN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病位主要在肾。聂莉芳等[2]观察了467例IgAN患者,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最高(66.81%)。陈香美等[3]研究认为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占41.7%,脾肾阳虚证最少占8.1%。林启展[4]在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辨治肾病尿血证经验时指出,IgAN血尿的发生内在因素是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外在因素是湿热毒邪。王丽彦等[5]在对张佩青治疗伴有扁桃体异常IgAN经验时指出,IgAN初以肾阴亏虚为主,中期气阴两虚为主,后期以肾之阴阳气血俱虚为主,贯穿始终之邪为火热(实热、虚火),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诱因是外邪入侵。

综上研究认为,IgAN病因之一为外源感染,与中医认为的“本虚”,外邪易于侵入相关。因此《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强调了防止外邪侵体的重要性,平时应节制房事,勿令竭乏;避免虫兽(如蜱虫)的接触,防止肾功能受到损害;避免外感六淫的侵袭,尤其是寒邪最易伤肾,因此天冷时必须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2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包括:(1)急则治标。若不慎而感受外邪,须及早治疗,祛邪外出,灭病邪于萌芽之时。《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勿令九窍闭塞。”IgAN初起,病情未显,常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肠道感染等症状为主,尚未见血尿、蛋白尿、浮肿等肾脏病症状,此时当及早治疗,不能拖延,以免贻误病机,使病情复杂难治。

(2)缓则治本。IgA肾病缓则治本,本于肝脾肾,精微物质的固存为治疗的关键。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大量蛋白尿是最强也是最可靠的预后不良的临床指标[6]。血、蛋白均属精微,精微物质丢失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的结果。三者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同处下焦,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如两脏封藏功能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则可见血尿、蛋白尿。肾为元阴元阳之脏,为先天之本,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为后天之本。“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傅青主女科·妊娠》)若肾中元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而脾胃之气虚弱,化源不足,则不能充养肾脏,久则脾虚不能统摄升清,肾虚不能封藏固精,则可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之症,亦可见血尿、蛋白尿。脾胃五行属土,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肝属木,主藏血和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肾阴血亏虚,水不涵木,则可致肝气条畅疏泄失职,可致气滞血瘀。此外,肝气郁结,肝木横克脾土,则脾运化功能失司,久则脾失升清统摄,可见血尿、蛋白尿。基于上述理论,IgAN迁延过程的治疗注重调治肝、脾、肾三脏,强调从三脏的生理特点出发,脾虚不摄,肝肾虚不藏,均应固摄内守,精微物质周身运行,复其生理之常。临床治疗时在补脾肾之外应选择一些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如水陆二仙丹、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等以减少蛋白、血液的丢失。

3新愈防复

治未病包括瘥后防复。注意病后调摄,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新愈后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须进一步调摄方能稳定康复,需慎起居、避风寒、节饮食、勿作劳。IgAN经口服激素或中药等治疗有效后,虽然可能症状消失,复查尿蛋白或血尿阴性,但在撤减激素过程中,或标准疗程激素全部停用后,病情出现反复。提示瘥后调摄失当,所以在激素减撤激素等药物可根据辨证适当应用中药益气养阴,后期以温肾健脾益气等方药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饮食调补,劳逸得当、起居有常,则可稳定康复,防其复发。

多年来医疗界对控制感染、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抗凝等方面不懈尝试;中医亦从辨证辨病进行了系列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IgAN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应长期随访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在本病的防治中更显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应做到正气存内、未病先防及外邪内犯、既病防变,以期阻断或延缓IgAN的发生、发展及恶化。病情平稳后注意多种措施调摄等。贯彻“治未病”理论,能减少发病率和复发率,能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

参考文献

[1]谢静远,陈楠.IgA肾病的临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90-93.

[2]聂莉芳.肾病血尿的中医辨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1):621.

[3]陈香美,陈以平,李平.1 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26(3):197-201.

[4]林启展.关于张琪教授辨治肾病尿血证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234-236.

[5]王丽彦,刘娜,张佩青.张佩青治疗伴有扁桃体异常IgA肾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10.

[6]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008.

收稿日期:(2014-11-21)编辑:李丛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姚木铭(1973—),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肾内科。E-mail:mmy2002cn@163.com。

猜你喜欢
IgA肾病治未病
激素、雷公藤多苷联合前列地尔在IgA肾病III—IV级中的疗效观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肾动态显像的相关研究
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