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与白居易

2015-04-14 18:25焦尤杰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阮咸刘伶宴饮

焦尤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刘伶与白居易

焦尤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刘伶借饮酒表现生活中狂放不羁的个性,白居易借饮酒表现政治上与世无争的态度;刘伶多写醉酒后忘怀尘俗,白居易多写醉酒后飘然欲仙。好饮,对刘伶来说,断送了前程;对白居易来说,保住了官位。

刘伶;白居易;饮酒;同异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人团体,阮籍、嵇康是其核心人物,刘伶是这个集团的次要人物,“(刘伶)淡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1](《刘伶传》,1376)可见,刘伶是在阮籍、嵇康的影响与感召下归隐竹林的,阮籍、嵇康是刘伶仰慕的精神领袖与人格榜样。七人当中,刘伶的才能也不突出。在文学创作上,刘伶不如阮籍、嵇康;在政治地位上,刘伶不如山涛、王戎;在音乐修养上,刘伶不如阮咸;在玄学修养上,刘伶不如向秀;在形体相貌上,刘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1](《刘伶传》,1375),可能是七人当中最丑的一个。尽管如此,刘伶对后世白居易的影响并不小。

1.刘伶和白居易都爱饮酒

1.1 刘伶爱饮酒

作为魏晋名士、七贤之一,刘伶最显著的特点是爱饮酒。《晋书》与《世说新语》中所载刘伶,多和饮酒有关: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1](《刘伶传》,1376)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2](917)刘伶所作《酒德颂》,虽为颂酒短章,却能见其饮君子形象。文中所塑造的大人先生,尽管是虚构,却可以看成是刘伶的自我写照,文中言:“有大人先生,……捧瓮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1](《刘伶传》,1376)不难看出,刘伶在《酒德颂》中的自我写照,与房玄龄的《晋书》、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刻画的刘伶形象,如出一辙,均是爱饮酒之人。

酒是竹林七贤联系的纽带。如果没有酒,便没有了竹林七贤。“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2](854)饮酒是竹林七贤最主要的集体生活内容之一。七贤当中,人人能饮,特别爱喝酒的人也不少,像阮籍、阮咸都特别善饮。但和刘伶比起来,阮籍、阮咸在饮酒上的知名度,似乎不及刘伶。如果我们非要找出刘伶在竹林七贤中最特别、最突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饮酒。

1.2 白居易把刘伶当成饮酒的榜样

在白居易的一生中,饮酒是很重要的活动,“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3](《醉吟先生传》)太和、开成之后,时事日非,白居易更以醉吟为事。

白居易有时独饮: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闰九月九日独饮》)

独饮是最方便的饮酒方式,但不是最好的饮酒方式。因为一个人饮酒,兴致不高,所以,白居易还喜欢两个人对酌:

慵中又少经过处,别后都无劝酒人。不挈一壶相就醉,若为将老度残春。(《携酒往朗之庄居同饮》)

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今日洛桥还醉别,金杯翻污麒麟袍。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白居易最喜欢的喝酒方式是宴饮。宴饮时,美女佐欢、山水诱人,还伴有歌舞管弦、娱乐游戏,往往能人尽酒兴。白居易有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宴饮,如《三年除夜》。有与高寿者在一起的尚齿宴饮,如《雪暮偶遇梦得同致仕裴宾客王尚书饮》。有游赏宴饮,如《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有送别宴饮,如《夜宴惜别》。有祝贺宴饮,如《与诸同年贺坐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有赏赐宴饮,如《三月三日谢恩赐曲江宴会状》。瑞雪降临,要宴饮;郡宅暇日,要宴饮;总之,宴饮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难以尽举。其实,朋友相聚,开怀畅饮,不需要什么理由,也没有什么名目。或朋友来访,或寻访朋友,或者和朋友不期而遇,或在朋友家里,或在白居易家里,或在酒店,或在驿馆,或在和朋友相聚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进行宴饮活动。

白居易称自己是“酒病夫”,“昔是狂诗客,今是酒病夫”(《郢州赠别王八使君》)。方勺说:“白乐天多乐诗,两千八百首,饮酒者八百首。”白居易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议论,大抵是符合白居易实际情况的。

白居易仰慕刘伶饮酒,常常把自己比作刘伶:

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桥亭卯饮》)

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小庭亦有月》)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问贫乏偶乘酒兴咏而报之》)

君称名士夸能饮,我是愚夫肯见招。赖有伯伦为醉伴,何愁不解傲松乔。(《吴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但蒙诗报不以饮招辄此戏酬兼呈梦得》)

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洛阳有愚叟》)

白居易也多次表示,把刘伶当成自己的楷模,要学习刘伶的纵酒放旷:

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北窗三友》)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效陶潜体十六首》)

独醒从古笑灵均,长醉如今学伯伦。……能销忙事成闲事,转得忧人作乐人。应是世间贤圣物,与君还往拟终身。(《咏家酝十韵》)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1](《刘伶传》,1376)白居易效法刘伶,也以酒为名。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称自己为醉太守,“巴俗不爱花,竟春无人来。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东坡种花》)在洛阳任河南尹,自称为“河南醉尹”,“雪夜闲游多秉烛,花时暂出亦提壶。别来少遇新诗敌,老去难逢旧饮徒。大振威名降北虏,勤行惠化活东吴。不知歌酒腾腾兴,得似河南醉尹无?”(《早春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苏州刘郎中》)“贬江州司马时号‘醉司马’,当太子傅时号‘醉傅’,总号‘醉吟先生’”[5]。白居易晚年,作《醉吟先生传》,言:“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吟罢自晒,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

刘伶虽是魏晋名士,肆意饮酒,却不曾把精力用在写诗撰文上,一生“未尝厝意文翰”[1]《刘伶传》,1376,但所著《酒德颂》,虽为短篇,却流传极广,晋宋间文学家颜延之评价刘伶及《酒德颂》言:“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6](《五君咏刘参军》)这篇颂扬酒德的短文,白居易特感兴趣,仿作一篇,名《酒功赞》。白居易在该赞序言中说:“晋建威将军刘伯伦嗜酒,有《酒德颂》传于世。唐太子宾客白乐天亦嗜酒,作《酒功赞》以继之。”白居易学习刘伶,不仅学习其酣畅饮酒,也学习刘伶因酒赋文,为酒作文,二人都留下了颂赞酒的名篇。

2.刘伶与白居易饮酒的不同

2.1 主观目的不同

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对现实政治都有多多少少的不满。而当时魏晋易代,环境险恶,不少文人,惨遭杀戮。七贤虽然狂妄,但绝对不敢对当权者公开表示不满与反抗,因此他们往往耽于饮酒;酒后,不满之情仍然不敢赤裸裸的表现,因此他们只能把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化成酒后,展示自己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言行、狂放不羁的个性。这几乎是魏晋名士共同的显著特点。刘伶也不例外: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2](858)

刘伶裸饮,已经够标新立异,遭人讥讽,仍振振有词,回答言语出人意外,无不显示刘伶酒后醉态的与众不同。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1](《刘伶传》,1376)

鹿车荷锸,已见行动怪异,“死便埋我”的解释更非同凡响,依然是在展示刘伶的狂放不羁。当然这种狂放不羁仅表现在日常生活层面,刘伶显然没有胆量上升到政治叛逆的高度。

白居易从政四十余年,其政治生涯几乎与牛李党争相始终。白居易出身寒微,为人谨慎,得失荣辱常系于心。特别是江州之贬后,白居易更想置身党争之外,任运随缘、与世无争。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对酒五首》其一)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食饱》)

短屏风掩卧床头,乌帽青毡白氎裘。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卯饮》)

刘伶在《酒德颂》中,写大人先生醉后,“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1](《刘伶传》,1376)《酒德颂》文中的大人先生乃刘伶自比,他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忘怀尘俗,不为物累。

刘伶醉后脱离凡景,而白居易醉后进入仙境。白居易多写饮酒后的身心愉悦、飘然欲仙: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卯时酒》)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闲乐》)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熏若春日气,皎如秋水光。可洗机巧心,可荡尘垢肠。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觞。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池上有小舟》)

2.2 客观效果不同

司马炎选拔官员,比较讨厌喝酒的人。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像刘伶一样,也嗜酒如命。山涛向司马炎推荐阮咸,司马炎以阮咸“耽酒”为由予以拒绝。“山涛举咸典选,曰:‘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武帝以咸耽酒浮虚,遂不用。”[1](《阮咸传》,1362)

(刘伶)尝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1](《刘伶传》,1376)

《刘伶传》中说刘伶也曾主动求职,但因“盛言无为”,不得高第、竟以寿终。刘伶不得居官的原因是“盛言无为”,似乎与刘伶的喝酒无关。细细品味,我们觉得,刘伶耽酒不在阮咸之下,阮咸尚不得用,况刘伶乎?“盛言无为”是刘伶不得高第的原因之一,不得高第的另一深层原因是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1](《刘伶传》,1376)(《酒德颂》)的饮酒作风。

好饮对刘伶来说,断送了前程。好饮对白居易来说,保住了官位。

白居易在其《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中,不无自豪地言到自己“寿过七旬、官至二品”。回顾自己仕途经历,白居易说:“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中唐官场,党争激烈,官员朝升暮黜者,比比皆是。白居易何以在中唐官场,经受八面来风、立于不败之地,《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问贫乏偶乘酒兴慵而报之》一诗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会昌二年(842),白居易71岁,刚刚结束自己长达40余年的政治生涯。回顾一辈子仕途生活,白居易总结道:“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白居易言己是耽酒客、弃官人,耽酒客与弃官人二者有因果关系,因为耽酒,所以弃官。白居易诗下作注说,苏州刺史、刑部侍郎、河南尹、同州刺史、太子少傅皆所弃之官。弃苏州刺史时白居易55岁,弃太子少傅时白居易70岁。白居易在15年中五次弃官,这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仕宦生涯中极为罕见。白居易所谓“弃官”,实际上是“弃”而未“弃”。因为白居易弃官后,很快又升任新的职务,然后再‘弃”,再升任新的职务。白居易似乎是以退为进,以弃为守。白居易因为耽酒,所以弃官;因为弃官,所以能守官、常居官。饮酒,客观上为白居易守住了官,让白居易食禄40年。

好饮,对刘伶来说,没有成为他攫取富贵的手段;对白居易来说,却成为他全身保位的办法。

[1]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782.(本文所引用白居易的作品均出自该书)

[4]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3.

[5]毛妍君.白居易闲适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61.

[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35.

(责任编辑 娄扎根)

K825

A

1008-7257(2015)02-0078-03

2014-09-26

焦作市社科联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竹林七贤对白居易的影响及原因解析”(122)

焦尤杰(1972-),男,河南浚县人,文学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阮咸刘伶宴饮
阮咸之流变及启示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阮咸:他把名字留给了乐器
风流入弦,花月无缺
请酒不醉
刘伶·贤客
酒中日月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刘伶戒酒
跟小猪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