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玳瑁”的文化意蕴

2015-04-14 15:30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玳瑁文化意蕴海洋



简论“玳瑁”的文化意蕴

张晓红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玳瑁是一种珍稀海洋动物。玳瑁最早以其独特的解毒药效被人们所重视,更因其甲壳独特的装饰性而为大众所钟爱。玳瑁属于稀缺资源,由海地、海国进贡或贸易而来,故身价颇高,流行于上层社会和富豪人家。由此,玳瑁成为了一个与海洋、富贵、权势等相关的文化符号。另外,作为龟属动物,玳瑁还附着上了长寿的文化内涵;由于玳瑁单独行动的生活习性,它还被赋予了孤独之含义。

[关键词]海洋;玳瑁;文化意蕴

作为海洋珍稀动物的玳瑁,虽然最先以其极好的解毒药效而引人关注,但为人们所重视和喜欢,则在于其审美价值,因其甲壳具有美丽独特的斑纹、温润如玉的质地,极具装饰性。玳瑁属于稀缺资源,由海地、海国进贡或贸易而来,故身价颇高,消费群体主要是上层社会和富豪之家,故而玳瑁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一个与富贵、权势、高地位、高阶层、南海等相关的文化符号。另外,由于玳瑁的龟类属性和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性,它还被赋予了长寿与孤独的文化意蕴。

一、海洋珍宝之代表

玳瑁的出产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及周边国家,早在商代,东南沿海地区就成为玳瑁的主要进贡地。《逸周书》记载商汤令伊尹为《四方献令》,令南方的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诸国进献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之属。[1]汉唐以降,人们心目中的江南就是珍宝库,玳瑁便是其中珍宝之一。如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江南出枏、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2]3253-3254“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的沿海有“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2]3268《后汉书·贾琮传》载:“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3]1660隋唐进贡玳瑁的地区主要有崖州珠崖郡、陆州玉山郡,[4]1100即今广东、广西、越南等地。柳宗元《送廖有房序》亦言:“交州多南金、珠玑、玳瑁、象犀。”[5]玳瑁与海洋,尤其是南海的关联,使它成为一个海洋,尤其是南海的文化符号。北齐后主萧纬似乎非常喜欢海景,他“毁东宫,造修文偃武、隆基、嫔嫱诸院,起玳瑁楼。又于游豫园穿池,周以列馆,中起三山、构台,以象沧海,并大修佛寺”,[6]678可以说是将海景搬进了皇宫,而将其楼命名为玳瑁,可见玳瑁乃是海景最重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文学作品对此也有表现。王粲《游海赋》描述海中“有贲蛟大贝,明月夜光,蠵鼊玳瑁,金质黑章”;[7]958杨炯写泉州“境接东瓯,地邻南越,言其宝利,则玳瑁珠玑”,[8]其中都有玳瑁的身影;宋释正觉多次将海称为玳瑁海,如《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七二:“珊瑚树生玳瑁海,明月珠走琉璃盘。”[9]19879其四○五:“玳瑁海深难寻含月之蚌,珊瑚林没谁见潮之鲸。”[9]19882

二、富贵豪奢生活的代名词

物以稀为贵。玳瑁作为稀有的海产品,得之不易,故而显得极为珍贵。玳瑁之贵,故常为礼品,上自国与国的朝贡与赏赐,国王对大臣的恩赏,下至普通人的交往,都有玳瑁的身影。如前引商时江南的进贡,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按,罗马帝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3]2920齐武帝永明二年(484),扶南王谴使进献“玳瑁槟榔柈一枚”,[10]1016唐元和十三年诃陵国遣使进“玳瑁及生犀等”,[11]宋时吴越多次进贡“金饰、玳瑁器一千五百馀事”,[12]明永乐间婆罗“厥贡玳瑁、玛瑙、砗磲珠、白蕉布”,[13]8378满剌加“所贡物有玛瑙、珍珠、玳瑁、珊瑚树”,[13]8419苏禄浮海“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13]8423等,雍正四年苏禄国进献玳瑁十二片[14]等,国之交往用玳瑁,正可见其贵重。就普通人而言,玳瑁器得之不易,虽非至宝,但也非常珍惜。窦宪赠班固玳瑁簪,班固赠弟超玳瑁黑犀簪,[7]608班固专门形诸笔墨;三国时魏国高柔在远方给妻子“致玳瑁梳一枚”(《与妇书》)[7]1206,深情厚爱正在这珍贵的礼物之中。宋靖康之难,宋宫中宝物全被金人洗劫,南宋建炎元年朝廷以傅雱为大金国通问使,赠送左副元帅宗维“锦十匹、玳瑁器三事”,[15]亦可证玳瑁之贵。玳瑁可高价抵钱用。唐代包佶为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许以漆器、玳瑁、绫绮代盐价,虽不可用者,亦高估而售之。[4]1379虽不知具体价格几何,但贵重自见。关于玳瑁的价格,历代当有所不同,《明会典》所载弘治间玳瑁盒、玳瑁盂每个值一贯钱。[16]

由于玳瑁价格不菲,只有特殊阶层和有钱人才能消费,故而与珠玉、象牙、犀角、孔雀、翡翠等一道成为富贵奢华生活的代表。在历史上,玳瑁的用否往往成为帝王贵族生活奢侈还是节俭的重要分水岭。《汉书》记载,汉文帝生活很节俭,“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17]2858在他的统治下,“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彫瑑之巧”。[17]3560而武帝则不同,开拓疆土,南方建珠崖七郡,获取了大量珍宝,不仅宫人簪戴,还以玳瑁押帘、饰床,极为奢靡。东汉和帝邓皇后以节俭著称,史书载其表现就是减抑奢侈品消费,其中“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鄃、金银、珠玉、犀象、玳瑁、雕镂玩弄之物,皆绝不作”,[3]422而当时京师不仅“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甚至他们的“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锈绮纨,葛子升越,筩中女布。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镂,穷极丽靡”。[3]1635《三国志》写陆胤在交州“十有余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18]生活简朴;《南齐书》记东昏侯“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鄣,皆袷以绿红锦,金银镂弩牙,玳瑁帖箭”,[10]103生活极为侈靡。北齐幼主高恒修建玳瑁殿,唐代同昌公主有七宝辇,南唐李煜有玳瑁帐,都是生活荒淫奢靡的表现,史家对此皆持批评态度。

文学作品中与玳瑁相关的意象大多带有富贵之意。玳瑁筵常指豪华盛大的宴席,如李世民《帝京篇》“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19]2、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19]2357;玳瑁床、玳瑁梁、玳瑁帘、玳瑁钩、玳瑁押皆为描述富贵人家生活场景的意象,如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19]1043、崔颢《邯郸宫人怨》“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19]1325、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19]2947、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19]6736、文彦博《和太师相公重九日燕府僚之什》“陶菊香浓侵玳押,吴歈声缓倚鹍弦”[9]3493等;玳瑁簪、玳瑁钗则有珍贵或奢靡之意,如汉乐府《有所思》[20]160中的主人公的恋人在大海之南,于是为他精心准备了礼物——“双珠玳瑁簪”,而且还“用玉绍缭之”,可一旦“闻君有他心”,立刻“拉杂摧烧之”,情没了,再珍贵的物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繁钦《定情诗》“何以表别离,耳后玳瑁钗”[20]386也是以玳瑁钗之珍贵表离别相思之苦;而晋张华《轻薄篇》“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20]611则以玳瑁簪表现轻薄子弟生活之奢靡。

三、地位身份之标志

玳瑁属于奢侈品,由于不少统治者担心玳瑁流行会造成社会风气的淫靡奢华,故对其贸易和消费进行限制,甚至被列为禁物,仅限于特殊阶层和特殊身份的人使用,故而玳瑁的使用也是高阶级、高身份、高地位的标志。刘宋规定“骑士卒百工人,加不得服大绛紫襈、假结、真珠珰珥、犀、玳瑁、越叠、以银饰器物、张帐、乘犊车……”,[21]518可见只有官员才能用。南齐规定“诸王不得作乖体格服饰”,庐陵王萧子卿顶风作玳瑁乘具,被父王所批评。[10]703宋代限制玳瑁最为严格,仁宗天圣五年(1023)罢除了琼州玳瑁的岁贡,[22]183景祐元年(1034)又将玳瑁列为禁物,“罢造玳瑁龟筒器”,[22]198三年又规定“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用金棱器,其用银者,毋得涂金。玳瑁酒食器,非宫禁毋得用”。[22]3575因此,玳瑁主要用于礼服和礼品。作为礼服的玳瑁饰品是某种身份的象征。汉代后宫入庙服“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3]3676贵人助蚕服是“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3]3677晋代沿袭汉风,贵人、贵嫔、夫人助蚕服为“太平髻,七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23]宋代大臣祭服中等级最高的九旒冕也是以“犀、玳瑁簪导”。[22]3539

通常而言,玳瑁仅次于玉、金。隋人据《史记》记载平原君夸楚用玳瑁簪,班固赠弟黑犀簪以及《士燮集》所言“遣功曹史贡皇太子通天犀导”而得出“知天子独得用玉,降此通用玳瑁及犀”的结论,并依次制定隋代簪制。[6]272晋代剑饰亦相类,《晋书》卷二五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晋世始代之以木,贵者犹用玉首,贱者亦用蚌、金银、玳瑁为雕饰。”[23]771宋代因长期禁用玳瑁,玳瑁地位更高。宋初一二品官员朝服之进贤五梁冠(又名笼巾),以“犀、玳瑁簪导”,中书门下另加笼巾貂蝉,貂蝉即以玳瑁为之;而三四品的“三梁冠”则仅以“犀角簪导”;元丰间有所变化,宰相、亲王、使相、三师、三公所用第一等朝服为“貂蝉笼巾七梁冠”,“蝉,旧以玳瑁为蝴蝶状,今请改为黄金附蝉”,[22]3550-3555可见玳瑁仅次于玉,等同于金。金代皇后冠服中的革带以玳瑁衬金钉脚,皇后犀冠也以玳瑁盘为饰,[24]元时皇帝衮服之凉带以玳瑁衬钉,[25]明代洪武二十六年所定文武官朝服以八梁玉蝉的公冠为最贵,其次为七梁金蝉的侯冠和七梁玳瑁的伯冠,[13]1634地位仍不低。但万历间流行的玳瑁带为低级官吏服饰。史载“严清拜尚书,不能具服色,束素犀带以朝”,有人嘲笑说:“公释褐时七品玳瑁带犹在耶?”[13]5888可知素犀、玳瑁为七品官带而已。据《通雅》,“万历初腰带曰玳瑁带,实即青花带也”。[26]清代的六品官带为“银衔玳瑁圆版四”,[27]次于红宝石、金、银,地位下降。

作为被限定阶层消费的奢侈品,玳瑁常用作最高统治者赐予下臣以示恩宠的高级礼品。据说隋炀帝“常以端午日赐百僚玳瑁钗冠”,[28]卷中唐代贞观中效法汉代端午赐百僚乌犀腰带之俗,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28]卷上金代二三品官诰轴皆用玳瑁。[24]1338周必大多年在朝为高官,得到皇帝所赐玳瑁杯与笔,倍感荣幸,在《走笔再次西美韵兼简季章》诗中自注云:“家有此杯及笔,皆赐物也。”[9]26793明洪武十三年高丽进贡玳瑁笔,皇帝分赐学士刘三吾、侍讲学士葛均等,[29]卷4正统初赐大学士杨士奇金织纱罗袭衣金镶玳瑁带,[29]卷16成化元年驾幸太学后除赐孔子为犀带、赐颜孟为玳瑁带外,[30]还赐讲官厢金玳瑁香带[29]卷15等,来自皇帝的赐品,非常人所能得到,自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玳瑁物象也有此义。如唐代张九龄《答陈拾遗赠竹簪》“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19]583宋人吴潜《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二“披襟雅称琉璃簟,散发何销玳瑁簪”[9]37867等中,玳瑁簪与竹簪的朴质有节相对,意味着雕镂华美及其相适应的官员身份。玳瑁簪意象更多代指幕僚、门客、侍臣甚至宾朋,也是与《史记》所载平原君门客出使楚国,欲在楚人面前炫富,故“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2]2395而来。

四、吉祥长寿之象征

玳瑁是龟类,龟是长寿的代表,玳瑁也具有吉祥长寿之寓意。汉武帝求长生,司马相如《子虚赋》所描摹的云梦泽中有神龟蛟鼍、玳瑁鳖鼋,都是祥瑞之物。《汉书·郊祀志下》记载:“(王)莽篡位二年,兴神仙事,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台成万金,作乐其上,顺风作液汤。又种五梁禾于殿中,各顺色置其方面,先鬻鹤髓、毒冒、犀玉二十余物渍种,计粟斛成一金,言此黄帝谷仙之术也。”[17]1270王莽为求长生不老,以鹤髓、玳瑁、犀玉之类浸渍五色之谷,可见玳瑁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之功用。王燮《杂章》云:“伏闻令月辰立皇后,谨赍翠羽、玳瑁甲上万岁寿也。”[31]以玳瑁甲祝寿,表吉祥美意。玳瑁此寓意的深层原因在于玳瑁能够检测食物是否含毒、疗百毒、辟邪恶的疗效。据《神农本草》,玳瑁“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缪希雍(1546—1627)疏曰:“玳瑁得水中至阴之气,故气寒无毒,而解一切热毒。其性最灵,凡遇饮食有毒则必自摇动,然须用生者乃灵,死则不能矣。岭南人善以诸毒药造成蛊,人中之则昏愦闷乱,九窍流血而死,惟用活玳瑁,刺其血饮,或生者磨浓汁服之可解。”“又能解痘毒,神效。”[32]解毒以求健康,健康才能长寿。历代皇室都崇尚玳瑁,并以其为器用,为饰品、为礼物,不仅因其图案美观,质地莹润,也因其隐含有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

五、孤独之意蕴

古人以为玳瑁一生只交配一次,然后单独生活。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七记载:“虫不再交者,虎鸳鸯与玳瑁也。”[33]明叶子奇《草木子》作:“物之牝牡一生不再交者,虎也,鸳鸯也,玳瑁也。”[34]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亦云:“兽不再交者,虎也;鸟不再交者,鸳鸯;介虫不再交者,玳瑁也。”[35]可见古人认为玳瑁与鸳鸯、老虎一样,雌雄只交配一次。然而有趣的是,鸳鸯雌雄永远相随,而玳瑁单独行动,故而具有了孤独之意。如李白《去妇词》“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19]1714徐积《双树海棠》其一“独树已难有,双株岂易培。……种是鸳鸯骨,根非玳瑁胎”,[9]7565皆以“玳瑁”与“鸳鸯”相对,表达孤独、单独、一个之意。玳瑁的这一意蕴显然源于古人对玳瑁不够科学的考察,归根结底源于古人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陌生。玳瑁是如此独来独往,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玳瑁不需交配,望卵即可怀孕。如《埤雅》言玳瑁“乳卵大如弹丸,亦望卵而荫,一如龟鳖,名呼为卵”。[36]

综上,玳瑁这种来自海洋的珍稀动物,首先以其独特的解毒疗毒的功效而被人关注,其得名即在于此。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其纹路、质地独特的甲壳上,玳瑁器物和装饰品大量被制作出来,流行于上层社会、富豪之家,玳瑁由此而生成与富贵豪奢、身份地位等相关的文化意蕴。虽然玳瑁的龟属的类别和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性也被赋予了长寿、孤单的文化内涵,但属于次要地位。我们发现,玳瑁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为什么呢?追根溯源,仍然要回到玳瑁的产地与稀缺性上,要回到作为农业民族的中国内陆民众对海洋的陌生和向往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原民众对海洋是极为陌生的,由此而产生对海洋的种种想象和复杂情感,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认为海洋就是珍宝的府库,财富的渊薮。玳瑁作为海洋珍稀动物,一直被认为是与珠玑同样的宝货。在古代对海洋开发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海产品的获得是极为不易的,当它们千里迢迢被运送到内陆,价格自然不菲,地位自然更高,也只能为富人所得,而等级社会又规定了它的使用者的高身份。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37]观之玳瑁,亦复如此。

[参考文献]

[1]孔晁注.逸周书:卷7[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5[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61.

[6]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8]杨炯.杨炯集: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9.

[9]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10]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1]刘昫,等.旧唐书:卷197[M].北京:中华书局,1975.5273.

[12]吴任臣.十国春秋:卷82[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84.

[13]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12[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61.

[16]明会典:卷102[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6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陈寿.三国志:吴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10.

[19]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3]房玄龄,等.晋书:卷25[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74.

[24]脱脱.金史:卷43[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78-979.

[25]宋濂,等.元史:卷78[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932.

[26]方以智.通雅:卷47[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7]大清会典:卷30[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6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8]马缟.中华古今注[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9]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4[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0]礼部志稿:卷37[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5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1]虞世南.北堂书钞:卷31[M].北京:中国书店,1989: 73.

[32]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20[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3]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7[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5.

[34]叶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0.

[35]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32[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6]陆佃.埤雅:卷2[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7]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5.

(责任编辑陈蒙腰)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Hawksbill Turtle”

ZHANG Xiao-ho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The hawksbill turtle is a kind of rare marine animal.It first got people’s attention for its unique detoxification efficacy,and later became popular with people because of its unique decorative shells.Hawksbill shells were scarce resources in China.They came to China from the coastal regions and countries by way of tribute and trade,so their price was quite high,and they were popular only with the upper class and rich people.Since then,hawksbill turtles have become a cultural symbol associated with ocean,wealth,power,and so on.In addition,as they are of turtle genus,they are giv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ongevity,and because they tend to act alone,they are also endowed with the meaning of loneliness.

Key words:sea; hawksbill turtle; cultural implication

[作者简介]张晓红(1971—),女,甘肃通渭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S1416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131)

[收稿日期]2015-01-30[修回日期]2015-03-26

[中图分类号]I 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9X (2015) 02-08-05

猜你喜欢
玳瑁文化意蕴海洋
『東南文化』2021년 제2기 주요 논문 제요
父亲的玳瑁
父亲的玳瑁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玳瑁的休闲打开方式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