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源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基于团队协作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樊海源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随着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不断出台,当前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应承担起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职责,从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协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应承担起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职责,从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由于众多的原因,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因校而异、各有不同,有些高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从教育过程看,实践教学的实施随意性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比较突出,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等问题,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对于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所忽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忽视课堂之外的广大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为数不多,且学时少之又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与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关于“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从教育对象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本应处于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由于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呈现出重视专业实习,忽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倾向,对待实践教学任务应付了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加之学生在从事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个人为主开展实践活动,难以圆满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成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学生作为社会的客体来塑造,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合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按照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
要求,黑龙江工程学院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对2006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成了以团队协作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运行模式。
(一)理论基础——团队实践教育理论
所谓团队实践教育法,就是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魅力,同时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实践锻炼,使大学生充分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体验的获得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意识,适应以团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责任。团队精神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话题,据此,依据团队实践教育理论,将团队协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来,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理念的突破。基于以上的理论,黑龙江工程学院探索出一个校际和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等互动协作、资源整合、整体推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运行机制。
(二)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实施教学任务的学生,还包括从事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能够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后勤保障的高校各个部门。因此,通过团队精神的塑造,能够实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这一目标。主要包括:整合高校资源,构建高校内部和高校校际间的协作机制;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协作机制;整合学生资源,构建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团队协作机制。
1.构建校内外团队协作模式。构建高校各种资源团队协作模式,我们注重发挥包括高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也重视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同时还形成了高校与社会有效资源的共同合作的机制。
(1)实现高校内部各种资源的团队协作模式。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如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的认定上,给予了一定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任课教师的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与学工部、团委及各个学院(系)密切配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勤工助学、“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就业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向渗透,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基础、以团委和学工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教务处、宣传部及各教学系部学生工作者联动的实践教学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承担起实践教学的使命。还根据实践教学任务,结合各专业实习点,适当要求学生去当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建立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模式。2008年国家明确规定:“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为各高校真正引导学生走出去客观上创造了有利环境。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哈尔滨的地缘优势,结合当地现有资源(除以上提及的场所外,还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街道社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逐步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走访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部分地区亟待改革的现状。
(3)形成校际之间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多年来,各高校都建立起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不同专业搭建了形式各异的实习平台。我们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加实习的同时,相应地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此外,通过校际之间的对接,使学生走出校园,实现与其他院校的沟通,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又促进其对于其他专业的了解,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协作模式。人的认识往往
较难避免片面性。高校开设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尽管各高校情况不同,但四门课程由一位教师来承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发挥,却需要任课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由于学科背景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形成团体协作、群策群力,能够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不仅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而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团队协作的基础。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要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教师的集体备课尤为重要。这个集体的范围就要扩大到所有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商议讨论、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任务、目标。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结合课程的内容,在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时,既要考虑设计任务的连续性,还要考虑课程的特殊性,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兼顾方案的适用性。经过多轮的集体讨论,我们设计出包括社会实践、实地参观、志愿服务、行业调查四个模块,在四项实践教学内容中,均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要求,体现出对于过程很强的监控性和操作性,也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是教师团队协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系先后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考察,不仅使教师深入社会,研究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锻炼和培养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增强了他们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
(3)切实提高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是保障。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有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弱,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较弱,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能力欠缺,这就难以独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因此,我们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如:不定期开展对教师的专项培训,辅导教师了解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问卷的内容,成绩的评价等等。此外,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逐步制定一系列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作为约束教师的依据。
3.构建大学生团队协作模式。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强调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以协作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学生团队协作模式。以概论课实践教学任务中的社会调查为例,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拟定若干个调研题目,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调查小组,可以本班、本专业、跨班级、跨专业进行组队,参加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每个小组指定1位负责人,每组人数3~5人(包括组长和组员)。根据教师拟定好的操作性强、有利于监督的实践教学手册规定的相关任务,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每一个成员在团队中各负其责,在重大问题上要集体讨论通过,既民主又集中,调查结束后调查小组必须交一篇质量较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最后,任课教师围绕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内容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这几项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而团队精神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不断提高是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常新的课题,各高校均需立足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教育标准。
[1]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2]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3]叶芃,汪洪,赖小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11).
[4]廖彩云.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责任编辑:宁沈生)
2014-12-09
G416
A
樊海源(1972-),女,湖南邵阳人,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项目编号:12542227)及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X2013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