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娜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39—04
[内容提要]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入了中共十八大报告。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应致力于使协商民主成长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
[关 键 词]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入了中共十八大报告。协商民主及协商民主制度的明确,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新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顺应时代、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应致力于使协商民主成长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托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特定意义上说,文化是一定政治结构、政治组织运作的基本条件,政治的运作要以一定的文化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受经济的制约,也受文化的制约;政治影响文化,促进文化,又以相应的文化为其生存的条件。先进文化及其结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发展起着启蒙、引导的作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实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既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中的主旋律作用,又提倡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为依托。其中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培育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推进社会的自治,培育公民的参与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而没有现代的文化观念,没有充分的民主法制意识,没有充分培育公民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政治,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二、协商民主建设在中国取得长足进展的文化因素
(一)从传统中国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哲学奉行“和”、“中”的思维,体现在政治价值观念上是重和谐,贵合一,和为贵。这种政治文化传统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和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中国协商民主体现了宽容、妥协、多元兼容、互惠双赢、正和博弈、和而不同的政治理性和智慧,天下为公的开阔襟怀,这是协商民主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早在《尚书》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凡是举国大事,尧、舜都要召集‘四岳或‘十二有牧、‘四岳群牧开会,重大决策包括新领袖选拔,都须经这样的会议协商决定,实行的就是协商民主”。在中国古代虽然实行的是专制君主制,非平等主体间无民主可言,但协商行为存在于策士、谏议等制度之中。如《盐铁论》一书中,记载了汉昭帝召见御史大夫等官员和60多名贤良学士,就决定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进行协商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即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这种共同的中华文化没有因政治制度的更迭变迁而被冲断,也没有因经济的变革而被分离,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繁荣昌盛,并始终成为凝结各族人民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是成为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发愤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角度分析。在我国,以人民政协为主要标志的协商民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尤其深深扎根于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理论之中。毛泽东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演说时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随后他又提出要建立有各党各派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在这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一定要学会”,即“我们一定要学会打开大门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善于同别人商量问题。”当1956年社会主义私有制改造完成之后,他又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结束后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能等基本问题做了深刻而全面的论述。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1993年3月,我国宪法修正案写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重要内容,明确肯定了人民政协是实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确定了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拓展和延伸了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即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参政议政的职能。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以往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推动了人民政协基本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指出了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2006年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地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意见》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颁布的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文件,其中对协商民主制度的定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新世纪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协商应在决策之前和决策过程之中,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深厚的理论底蕴。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endprint
三、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文化支持,这种政治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概括地讲,就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对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平等、广泛协商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情感、态度、取向等的总称。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协商民主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通过公开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各种文化团体之间就会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作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主体作用,始终注意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必须看到,与中外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相联系,与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相联系,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在主旋律高扬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忧虑的问题。现实告诉我们,在当今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多样化社会思潮错综复杂,这一切都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不断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既然协商民主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当今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要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协商民主成长为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党把握先进文化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
协商民主的本质内容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上的伟大实践,体现了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人权的保障。所以要充分尊重人民在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开启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的实践任务和理论命题。
责任编辑/刘顺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