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27—05
[内容提要]台湾青年统战工作是对台统战的关键环节。深刻认识台湾青年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做好对台统战工作的基础。台湾青年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心态是反映台湾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增进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及政治认同需要把握台湾青年人的特点、成长规律以及意识形态变化规律,探索工作切入点及难点。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中,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及中华文化在交流中深刻、长久的影响力,是当前我院台湾青年统战工作的重要渠道。
[关 键 词]台湾青年;统战工作;思考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建国60余年来,为促进两岸统一,我国党和政府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问题,在遏制台独,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统战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是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台湾青年统战工作又是其中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台湾青年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台湾青年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台湾地区青年统战工作的前提。台湾青年是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未来力量,也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心态是反映台湾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正确认识这一群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取向对于把握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从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看。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路线服务,最根本就是为完成不同时期的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按照中央对台湾统战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做争取台湾人民民心的工作,遏制台独,实现祖国统一。台湾人民青年人占相当的比例,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是认识世界、广交朋友的时候,是干事业的起步时期,肩负着行使政治权利的责任,他们会在未来工作在各领域的重要岗位,充当各岗位的骨干力量。所以做好台湾地区青年统战工作完成对台统战任务的基础。
二是从目前台湾政治形势看。最近16年来台湾经过的4次大选,都很激烈,有的甚至搞到冲突。2012年大选比较平和,没有出现武斗,也没有出现类似的3·19枪击案,这说明两岸关系、台湾选情在进步,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台湾政治从90年代到2012年的历次选举中的得票来看,蓝绿版图缓慢变化,绿营从30%左右,慢慢到40%,2012年到46%;国民党则从70%降到50%,总的趋势是绿营上升、蓝营下降。遏止“台独”任务越来越艰巨。
三是从台湾青年参与选举人数看。按照台湾的选举制度规定,台湾居民年满20周岁除属于禁治产,曾犯贿选罪等之外,都将会自动获得投票权,不用进行选民登记。台湾每年会增加30-40万首次拥有投票权的年轻人,“首投族”(20-24岁首次拥有投票权的人群)成为国、民两大政党必争对象。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资料,2012年台湾新增“首投族”120万人,再加上20-29岁人口,台湾的青年选民约346万,是左右台湾选举结果的重要力量。
四是从青年自身特点看。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喜欢独立思考却又好冲动,易受外因影响,有时光靠电视新闻的一则标题,就足以严重影响青年人的观感。台湾青年自己认为,影响他们政治取向的大部分因素在教育、电视、网络和新闻资讯。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和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都是由民进党外围组织发起的运动,很多青年是在人云亦云中被推进了政治风波。
二、正确把握台湾青年统战工作的特点及要求
(一)统战工作背景复杂多变。从蒋经国主政时期的“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到“九二共识”;从“戒急用忍”(遏制台商到大陆投资,防止“以商促统”)到政党沟通平台的逐步搭建,“三通”的实现,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发展。民进党执政8年,两岸关系在紧张中度过。国民党在台湾取得政权后,马英九执政虽然两岸关系已有所缓和,但在金融风暴、自然灾害、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下,台湾民众心态颇受压抑。台湾指标民调(TISR)2014年10月上期,台湾民心动态调查显示:民众对于经济现状的评价,7.9%认为国内整体经济状况好,83.5%认为不好,与9月下期调查相较,正向评价减少3.4个百分点,负面评价增加3.0个百分点。国民党执政地位与政权面临严峻考验。
(二)台湾青年思想政治状况。一是台湾青年政治淡漠。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被台湾媒体戏称为“票房毒药”。台湾民调显示,青年群体对事关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教育及其他公共民生的关注明显多于空泛的政论性议题。一般来说,在历届选举中,20-30岁的台湾青年族群的投票率约在30%左右,比40-60岁的族群低15%。台湾的民调显示,“首投族”是选民中投票率最低的人群。2012年大选首投族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有:(1)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2)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公民意识的淡化的必然结果;(3)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4)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5)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6)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对未来台湾选举的影响而给两岸长期和平发展带来影响。
二是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岛内部分民众的抗拒统一心理,是40年“反共”教育加上20年台独教育造成的。要扭转这种局面,任重道远。随着多届台湾政府的教育引导,年轻一代很容易就会丧失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思想自然偏绿。有很多青年人最初的政党倾向就是偏绿,后来因为人生阅历的增加,才开始反省以前受的教育到底是不是对的,也就越来越客观,开始转变政党倾向。台湾青年大都相信大陆“不民主、不自由”,大陆人“没教养”的宣传,在文明上,他们无法打破美国和英国一直教导他们的“文明”的思考逻辑,他们傲视大陆。同时面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台湾内部的经济困境,很多年轻人不可避免的产生心理落差,致使他们更感到绝望和茫然。他们无法想象,总有一天台湾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要和大陆一起走。endprint
三是关心大陆地区发展。台湾和大陆一衣带水,台湾人民关心大陆地区发展,同时担忧大陆发展对台湾的影响。大陆国力印象方面,调查显示,今年有六成三民众认为大陆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比率较去年调查减少三个百分点;不看好大陆成为世界最强盛国家的比率则由去年的二成六增加到二成九。尽管近五年调查都有逾六成民众看好大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只有三成五民众担心大陆强盛将不利于台湾的发展空间。当代台湾青年非常关注大陆发展,信息来源较多、来源快。有调查显示,电视新闻及广播是主要来源,占到60.6%;其次是网络,占到30%。
(三)对台湾青年统战工作渠道单一。从对台统战工作对象看,除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对台湾人民的统战工作内容和渠道主要依靠政党之间的对话、经济方面的合作以及两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近年来,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遍及各界别、各领域,已经形成定期沟通的组织化、制度化平台。从省市到乡镇,从工会、农会到妇女、青年等各类民间团体,从经济到学术、科技、体育、文化,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态势。这类越来越密集的民间交流,以其灵活性、多样性、主动性的优势正在成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发动机”。
针对台湾青年的统战渠道往往更多地依靠两岸民间团体间的交流,通过两岸人民的互相接触、了解彼此、互交朋友,从而会慢慢产生彼此认同,改变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偏见与对抗心理。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讲,大陆的影响力、广阔的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各色风土人情、海量的学术信息等都对台湾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大都会已经成为世界高端人才的新兴聚集地,这对台湾青年人而言,具有难以估量的吸引力。伴随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的逐步深入,两岸交流的深化,两岸双方都对彼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位参访大陆的台湾青年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看到了大陆的转变期,我们也看到了他们面临转变上的痛苦。”《远见杂志》主持的一项两岸年轻人调查显示,65.3%的台湾年轻人认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大陆的年轻人,这一结果体现了两岸青年间的互动。
三、中华文化学院开展对台青年统战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4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中,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交流比其他交流更为深刻和长久。加强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两岸同胞互相了解,消除误解和敌意;有助于两岸同胞加深感情联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助于两岸同胞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共同承担起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学院作为海外统战工作的部门,是开展对台青年统战工作的平台。近年来,我院发挥优势,成功承办海协会举办的台湾青年学生寒假、暑假研习营。学院积极把握青年特点和需求,以同根的历史文化、同祖的亲情文化、同龄的时尚文化为途径,促进两岸青年增进了解和友谊。
一是行程安排突出特色。围绕满清文化安排参观清王朝的发源地赫图阿拉城、清永陵、清昭陵、沈阳故宫、辽宁省博物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安排参观银冈书院、张氏帅府、张学良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围绕中国国粹及辽宁民俗文化,安排《京剧艺术》、《清宫文物与历史》、《辽宁文化特色及民俗》、《东北风情》等讲座。
二是交流活动多样。组织与东北大学学生座谈,观看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体验滑雪及冰雕、雪雕艺术观赏,组织联欢活动,购物等,独特的东北风情给这些来自台湾的学生带去不一样的感受。
三是在饮食与娱乐活动方面也精心筹划。享有百年盛誉的老边饺子、满族特色的新宾八大碗、朝鲜族特色美食等使青年学生们感受到纯正的东北地域风味。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台湾青年学生对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和对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了解,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有台湾学生在总结总感叹:“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在来到中国以前,其实并不了解她,对她存在一些偏见,起因于听过许多夸张的描述。其实大陆挺进步的,人也挺友善的”。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部分工作只能说是“见缝插针”、“细水长流”。因为参加营员少、时间短、随机性强、工作流程单一,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将短时间的培训做好,发挥好“化学效应”,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一要“真”。青年是人一生中最需要感情、最容易结交朋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所结交的朋友、接受的思想、采纳的言论、接触的行为都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说这是人思想、行为一个重要的重塑阶段。两岸人民未见面时是彼此想象,见面后是彼此塑造,与他们打交道一定要用“真心”。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表示,“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他们,让他们体会大陆人的文明与进步。要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流,当他们遇到不解之处,耐心解答;当他们遇到问题,诚心诚意地为他们解决。“付出总有回报”,很多我们接待的台湾学生表示,研习营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是辽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东北人的豪爽好客,这种交流直接、快速,令人难忘。
二要“实”。台湾青年是一个敏感的特殊群体,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统一战线工作更应当以“实”为先。“眼见为实”,他们在来大陆的短短几天里,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和以前在课本上、在其他途径“道听途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比之应该更为深刻、更为直接。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把祖国大陆中华文化优秀的部分正面疏导和引导给他们,增进同根之情很重要。所以我们的行程安排要有能反映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发展风貌;要有能够吸引他们兴趣和热爱的传统文化;要有能反映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正能量;要有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见解和主张。
三要“细”。面对台湾青年这一特殊群体,统战工作应当做到“细”处,一粥一饭,每个细节安排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人心的力量。在工作中要勤于观察,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个别青年表现出的特殊情况要有敏锐性。在工作中要尊重台湾青年,尊重台湾青年不仅仅是尊重他们的个体,还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信仰、隐私、个人爱好、生活习惯和其他一切正常、合法的权利。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要考虑到台湾青年的感受,必须要做多于说,要淡化意识形态,在交流中,侧重提升人性的文化价值。
四要“新”。台湾青年是紧跟时代步伐甚至超越时代发展步伐的青年群体,更应当在工作思路、活动组织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贾庆林主席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说,两岸交流要注重提高两岸民间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注重回应基层民众的需求。他说:“各方面的交流合作都要找准对接点,提高实效性,不断充实内涵、创新形式,加强机制化建设,使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我们在统战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青少年的心理,设计、开展清新、健康的文化交流、体育交流等活动来吸引青年的参与,使工作更得力、效果更好。
怎样在政治感淡漠、个性化突出的台湾青年群体中开展工作,怎样团结、教育与引导长期受渐进式去中国化教育的台湾青年,明确新时期对台青年统战究竟怎样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每位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首先要了解、明确和执行的。历史的脚步以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向前,相信两岸地区会有更多抱有共同心愿、工作责任感的青年加入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业中去,相信对台统战事业也会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李永生endprint